激励理论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22 12:10田盈盈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平理论思品榜样

田盈盈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运用激励理论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及时进行鼓励,使其增强对初中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一、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应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激励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进步。激励式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思品教学中应用激励理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激励理论介绍

1.需要激励理论。

需要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其观点是:未满足的需要能够激励人的行为,同时在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积极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学生学习。

2.过程型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研究人们的努力行为和表扬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人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其心理的满足程度,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为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而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和报酬有关系,同时也和成绩的认可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人们受到了公平的褒奖,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心态,而一旦遭受到不公,或者感觉被忽视,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会表现出不安、紧张、不满等情绪。

三、激励理论在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同时其内心极度渴望得到表扬,因此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理论是可行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主动地应用激励理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激励理论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堂上完善激励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激励理论的标准,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增强课堂的教学秩序。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采用提问、探讨的方式进行课程讲解,对于参与度较高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也要鼓励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参与提问和探讨。

2.采用爱心教学。

教师要有爱心,对于“问题学生”,要主动地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帮助其走出困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

3.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

教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帮助其发挥潜能并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

4.教会学生应用自我激励方法。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自我激励的方法获得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并通过对比指出学生的进步,帮助其增强自信心。

5.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是学生学习的参照物,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学习榜样,让其他学生寻找自己和榜样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理论是一种教学的创新,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应用激励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把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公平理论思品榜样
基于公平理论的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
基于公平理论模式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策略剖析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征收遗产税的正义价值论——以代际公平理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