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肥业振兴之路从第十二届中原肥料双交会看肥料行业发展大势

2015-08-23 03:05中国农资徐晓磊
中国农资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交会海藻化肥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新常态下的肥业振兴之路从第十二届中原肥料双交会看肥料行业发展大势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近日,在郑州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原肥料双交会上,记者发现,无论是展出的肥料产品、大家关注谈论的话题、还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思路,都在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迈进。在新常态下,肥料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正在不断增强,走生态、高效之路成为肥业发展的新常态。

顺应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要发展,必须顺应潮流、满足需要。在此次双交会上,记者看到了很多企业创新谋变,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从发展理念到市场营销、从产品研发到服务模式,革新浪潮此起彼伏。

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常态,化肥市场同样也面临着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一是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激烈,生产力大量闲置,引发市场无序竞争;二是出口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三是化肥市场增速较缓,有可能零增长或下降;四是农民用肥结构发生变化;五是肥料复合化成趋势;六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进不断加速。

河南骏化化肥有限公司面临化肥市场出现的新常态,正视化肥市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采取主动积极的应对措施,调整产品结构,联合中国农科院对现有复合肥、尿素进行改性增值,改变过去模仿式生产,消除复合肥市场同质化、品质低层次现象,制定出国内第一家绿色高效肥料的企业标准——锌腐酸复合肥。接着,公司又与南京工业大学联手开发出了聚谷氨酸复合肥料,目前已批量生产,引导化肥市场竞争由从前的拼成本、拼价格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样化的农业发展需求,需加速营销升级,由原来凭借价格与销售政策刺激销量的粗放式扩张,向以强化终端服务与品牌提升为基础的精耕细作转变。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探索新的农资经营模式,强化终端服务,启动了终端智能配肥项目,直接把肥料超市建在了田间地头。心连心智能终端配肥系统将土壤检测、配方制定、肥料生产、经营服务、农民施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配、供、销、施一体化,把测土配方技术、配方肥产品、终端服务集成打包,实现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终端服务专业化、配方肥生产智能化、配方肥施用个性化“四化”同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盲目的施肥习惯。

▲ 一位经销商正在一家海藻生物有机液肥的企业展位前咨询。

▲双交会上,液体肥料自助售肥机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

中国农资传媒在双交会上开展感恩读者赠报活动, 图为一位参会代表正在填写赠报卡。▲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肥料体系

既要生产有特点的肥料,又要坐稳市场,一要靠技术,二要有资源。对于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海藻资源正成为企业走差异化产品道路的制胜法宝。该公司拥有1.5万亩海上生态养殖园,年产鲜海带20万吨,鲜海藻总产量达到20万吨。资源的优势再加上与中国农科院牵手,共同选定“高端生态肥料制造研发”课题,经过三年多的攻关,攻克了酶解海藻的技术难题,合作完成了新型海藻生物肥的研制。公司投资2.8亿元,建成新型海藻生物肥生产线,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生产设备300余台套。其中,自主创新设备达85%,形成年产5万吨高端海藻生物肥的加工能力,项目研发及创新成果获得多项专利。产品有特点,技术也先进,同时产品还环保,这让企业发展很有底气。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农化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百万吨产能的腐植酸钾生产基地。拉多美推出集中差异化战略,通过基地建设、全国布局获得规模优势;通过输出差异化、稳定的产品,再配套专业的服务和市场保护,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服务需求,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

通过文化建设管理企业,在农资企业正成为时尚。我们知道,百年老店除了高质量的产品,更重要是打造企业文化。拉多美推出“文化营销”,实现多元化营销模式,通过输出文化、输出理念,与战略伙伴共发展、共欢乐,打造拉多美联邦大家庭。同时,拉多美借助各种平台,为联邦家庭成员策划组织各种学习型培训班。拉多美对客户的培训更多是授之以渔,通过管理智慧的输出,与战略伙伴碰撞出智慧火花,共同成长,合作双方都能全方位提升战斗力,做大做强。

走差异化道路做可持续企业

在第十二届中原肥料双交会的2015中原肥业高层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就新常态下的肥业振兴之路进行研讨。

当前,行业普遍认为肥料的重要性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而目前我国肥料却存在着产能过剩,资源保障水平低;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品种类型丰富多样,但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产品性能不够高,同类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效果不及国外;施肥装备现代化水平很低,施肥技术水平整体不高;高产施肥带来的环境压力大;肥料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从新形势对肥料行业的要求与肥料行业发展的现状两方面不难看出,中国肥料产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表示,肥料用量接近高峰,拐点即将到来。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所以,更新观念、打破传统,力争在未来20年,我国肥料产业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化肥用量力争控制在5500万吨左右。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肥料产业趋向于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土壤调理品的发展方向,肥料创新正大力推进。

另外,目前影响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也正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体制方面,随着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生产方式正发生变化。农业部统计调查显示,全国流转耕地3.4亿亩,占全国农民承包耕地的26%;平均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87万家,平均面积50亩的种植大户28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万个,龙头企业12万家,为农民服务的经营性组织115万家。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规模化经营将深刻影响到肥料生产、流通、施用技术、品种结构等各个环节。灌溉制度方面,正从大水漫灌向实行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方向发展;资源约束与替代方面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肥料立法速度加快,未来资源、生产、流通、施用的各个环节都将有法可依。

赵秉强说,总之,肥料发展的重点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中国绿色肥料体系应建立“五绿战略”。绿色原料:无污染、安全、高质量、资源利用方式可持续;绿色制造:低碳制造体系,生态工艺技术;绿色产品:高效环保、环境友好;绿色流通:减少流通中的碳排放;绿色施用:科学施用,没有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交会海藻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海藻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海藻与岩石之间
2019年,水交会来了!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