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特征

2015-08-26 21:34颜志发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启发幽默情感

颜志发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满活力的教学语言不可小觑。首先,教学语言需要具有情感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其次,需要具有幽默性,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后,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使之富有创造力。

关键词:情感;幽默;启发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谓费尽了心思,构尽所能之事。其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语言要有灵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兴趣之火,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灵动的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情感性、幽默性、启发性。

一、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要播种在这一土壤上。”饱含情感的语言具有煽情性,犹如磁铁,能牢牢地吸引学生。语文教师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叩击学生的心扉,运用充满情感的美好语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从中体会到教师心灵深处流泻出的情感暖流,感应教师语言中蕴涵的美好境界。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与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学生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几处描写了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那一幕,虽然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却永远定格在儿子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是因为父亲肥胖,爬上爬下极其不易,能这样为儿子买橘子更显爱子情深。如能声情并茂地分析其情节,就能很容易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感同身受,激起情感涟漪。这样,就能会有效消除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二、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美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趣味语言,可以调整课堂气氛,必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教学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思考,轻松愉悦地了解知识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所谓启发,是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对此做出精辟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启发之重要。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启发性至少包含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育原则,只有当学生苦思冥想、急于求解,也就是兴趣最浓、求知欲最强烈时,用启发式的语言给予开化点化,趁势帮其表达明白。这时学生感触最深、记忆最深刻、收益也最大。

比方说,学习《勇气》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探讨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虽然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国妇女的勇气。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家对这两种勇气有何异议吗?通过一番讨论,有些学生认为:“美国青年缺乏勇气,是个懦夫。因为他的衣皮被敌人搜查出来,法国女人的丈夫受牵连被枪毙时,不仅没有挺身而出,反而逃跑了。第二次又向法国女人请求保护,全然不顾法国女人的生命安全,是个自私鬼。作为一名军人,理应不是这样子。”虽然这种说法有悖于作者的观点和思路,但我们不禁会为这种观点拍案叫绝,那是学生用心思考领悟出来的结论,也不无道理。可见,教师善于提问,多问那需动脑筋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愤”“悱”的状态。

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报告中别开生面地把一只公鸡抱上讲台,周围撒些米,强按着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可公鸡怎么也不吃。可一旦放手走开,公鸡便自动而贪婪地啄起米来。由此,他联系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有些教师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把现成书本结论硬“喂”给学生,其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且养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愤和悱”的心理状态,若不采取直接讲解授予其知识,而适时地给予必要的语言启发,既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幽默性和启发性,才能给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之充满灵性与活性,使教学不再枯燥,不再空洞,让语文教学更具生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金海,金正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经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启发幽默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