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看今朝中华之复兴

2015-08-27 02:14徐桂林
天津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胜利抗战中华民族

徐桂林

1945 年9 月 2日,日本政府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面对法西斯主义,全世界人民深恶痛绝、奋起抗争。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中国,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与凶恶的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举世瞩目、举国欢庆。

而70年后的今天,这一胜利带给我们无限的财富与价值。 胡锦涛曾指出, 抗战胜利“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1]

诚然,纪念抗战的胜利意义重大,它让当代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重思生存的价值;让中国独立而又坚强的走上伟大复兴之路;让世界开始逐步迈进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

一、生存价值的重估

对于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古已有之,人作为万物灵长,总是存在一种超越寿命的有限性而达致无限永恒的渴望,即寻求终极关怀。以备受推崇的儒家文化为例,古代士人总是追求通过“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人生之不朽,以有限达致无限。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也曾精辟地指出:“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 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2]也就是说,人的存在价值不是仅仅满足于在某种单一的存在特性上来简单单调地重复再现自己,而是要追求每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存在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仅仅停留在现有的社会关系之中, 而是体现在人们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随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毛主席曾有,“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3]可见,实际上,在战争中抗战英烈们及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对以上定义即关于人的存在价值的又一完美阐释。

70年后的今天,社会进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道德滑坡的现象却常常引起激烈讨论,由小悦悦事件到摔倒老人扶不扶的讨论以及大学生道德问题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认识到生活的意义,没有一个统一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引导。

回想在残酷激烈的抗战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等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了对爱国主义的充分解释与完美升华。面对敌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共赴国难,始终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民族精神更直观且生动的再现了人的存在价值,为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更明确的方向。

继承与弘扬抗战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迫在眉睫,只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抗战精神深入人心,人们才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真正途径,像雷锋同志“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复兴之路的借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针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习主席坚定的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抗战的胜利,而今带给我们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体现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战争中对于革命信念和理想的坚持;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感;对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依靠。这些都为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坚定理想信念为治国之要。近年来,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上至党政高官下至乡镇干部各级多存在着不正之风,官僚主义思想。归根结底,这一现象的产生其中最主要因素就在于官员理想信念的缺失,脱离人民群众,忘记了权力来自哪里,应该用在哪里,怎么运用权力。封建官本位思想没有彻底摆脱,革命理想信念却已抛在脑后。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决策。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国家权力,而如何使人民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与国家同患难共命运,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在这里,通过对于抗战事迹的解读与宣传,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俄罗斯庆祝卫国的胜利,每年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进行哀悼。到了夜晚,英雄城市鸣放礼炮以缅怀死难者;燃放焰火以热烈庆祝反法西斯战争伟大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人民潜移默化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熏陶,而自觉加深自己爱国主义情感。

加强党的建设乃治国之本。要知道抗战胜利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正是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畏艰险,才使得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围绕在党的领导之下。因此通过对于抗战胜利的纪念,时刻提醒着党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和平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列强力图奴役其他民族,掠夺殖民地,以获得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4]这一思想为我们分析现代战争提供了基本方法。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全世界范围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显示出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的伟大贡献,为全世界人民反抗压迫,追求民族解放,提供了以弱胜强的典范。由此,中国参与并发起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扭转了世界格局,加强了世界的和平力量。近日中国创办亚投行,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必将为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见证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

与此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激起了全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强烈呼声。抗战胜利纪念也提醒着人们时刻警惕战争再度发生。对于这一世界战争,无论哪一方,我们都应采取正确态度对待。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会上指出,“正视历史是战后德国与邻国实现和解的关键,德国坦率面对历史,并由此得到邻国谅解,德国才得以重新被国际社会接纳。”

可见,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为世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纪念抗战的胜利也在昭告着全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这样的和平力量,更需要中国一样的和平力量。

转眼间70年已然过去,中国人民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正韬光养晦一步步崛起,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也跟着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着。对于抗日战争我们永不能忘,重温历史就是为了铭记,铭记抗战14年中国人民所受的迫害摧残与浴血抗争。就是为了缅怀,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永垂不朽的英烈们。更是为了激励,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要始终坚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华夏经纬网,2005.9.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80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37页。

[4]《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324页。

(作者单位:平津战役纪念馆)

猜你喜欢
胜利抗战中华民族
坚持就是胜利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季札挂剑
坚持
胜利的手势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