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ICU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探讨

2015-08-29 02:12李志翔胡英娜
中外医疗 2015年4期
关键词:营养支持重症

李志翔++++++胡英娜

[摘要] 目的 探究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2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百普素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死亡率为0.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死亡率为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给予ICU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重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营养支持;ICU;重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026-02

72 cases of severe ICU patients to take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for 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LI Zhixiang HU Yingna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Dandong ICU, Dandong,Liaoning Province, 1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for severe ICU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72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2010 3 months ~2013 year in Jun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 pepTI-2000 variant give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nutritional suppor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group of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9.44%, mortality was 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6.67%, the mortality rate was 5.56%,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 0.05). Discussi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ICU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asonable nutrition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a serious illness salvage.

[Key words] Nutritional support; ICU; Severe

大多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因为创伤、严重的感染等,造成机体一直持续进行高分解代谢,就会导致患者处于营养低下的状态,并且各器脏功能损害严重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从而增高了病死率[1]。所以,探究加强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策略,以降低患者病死率。由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实现直接供给肠黏膜所需求的营养素的目标,从而促进黏膜血流的循环,另外还起到大力刺消化液和激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对促进肠上皮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效地保护了肠道原籍菌群不受损伤。肠内营养支持还大大降低了消化道溃疡和感染的发生率,积极有效地延缓了肠功能发生衰竭的速度,及时地供给重症患者所需的营养,改善了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在2010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该研究主要探究对ICU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2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2.3±2.4)岁。呼吸衰竭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脓毒症9例,多器官障碍综合症6例,血液净化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4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并且无法自行进食。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并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按照随机原则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为36例。其中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进行感染控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相关操作,积极地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且在完成机械通气操作之后,马上给予留置胃管,然后回抽胃液<100 mL。观察患者的消化道是否出现出现的现象,假如有出血,则立即进行止血的操作,假如没有出血,则可立即使用百普素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调节肠内营养泵为匀速暑热并且维持24 h,一开始先调节百普素的浓度为2.5 kg/mL、剂量为250 mL、滴速为20 mL/h,待患者的状况趋向稳定之后再将调整滴速至10~15 mL/h,与此同时,将250 mL作为一个剂量单位,观察患者的情况以随时调整剂量,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将浓度调整至4.2 kg/mL,另外,还给予场外营养补充,以防热量不足[2]。对照组通过已留置胃管进食,同时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解痉、纠正酸碱、电解质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营养评估:参照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分级,共分为3个级别:营养良好:MNA评分≥24分;营养不良:MNA评分17.0~23.5分;营养低下:MNA评分<17.0分。

体重检测:在每天同一规定时间内,在专人的组织下通过国际标准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的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正常体重:18 kg/m ≤BMI<25 kg/m;低体重:BMI<18 kg/m。另外,测量上臂围(MAC,cm)、小腿围(CC,cm),对右上臂中点和最大周径处进行测量[3]。

生化指标:两组患者第10天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G)。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情况。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观察组发生溃疡、腹泻、便秘、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状况评估

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为26例(72.22%);营养不良者6例(16.67%);营养低下者4例(11.11%)。对照组中营养良好者为17例(47.22%);营养不良者15例(41.67%);营养低下者4例(11.11%)。给予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营养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状况评估[n(%)]

2.3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的MNA、ALB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HBG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评价(x±s)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4.3±3.0)d,16例成功脱离机械通气。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7.8±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1 2,P=0.021 4)(P<0.05)。

3 讨论

肠内营养主要是经过肠胃道,可以采用口服或者管饲这两种方式为患者供给身体所需的食物,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及时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低下的状态。肠内营养主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这两种方式。由于肠内营养是由肝门静脉系统先吸收干净营养物质,再将其传输至肝内,有利于促进合成内脏蛋白,同时,还促进了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明显比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另外,由于肠内营养营养肠道本身就具有促进肠的蠕动、增加肠血流等功能,所以,肠内营养凸显了在维持肠黏膜和预防肠道细菌发生易位等方面的不可取代的优势[4]。由于重症监护的患者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处在应激状态,所以,比较难以避免发生代谢紊乱的现象,所以,为了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不受伤害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根据其需求及时地供给合理的肠内营养,使机体的代谢下降,有利于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效地避免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ICU患者早日恢复健康[5]。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现,在给予观察组ICU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ICU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ICU死亡率为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营养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MNA、ALB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HBG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ICU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虽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可以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进程,但是,由于重症患者通常都是处于应激状态,十分容易发生代谢紊乱的现象,所以,曹兴胜[6]等人认为应该准确地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最适宜给予肠内营养的时机。假如患者受到的严重创伤和严重感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先根据病情进行纠正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假如患者的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和循环功能迅速衰竭时,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满足患者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血糖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在发病24~72 h内等条件时,再给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只要重症患者还具备有一部分的消化功能,就可以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另外,在操作之前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再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和病情等情况来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制剂[7]。

假如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发生腹泻、反酸、恶心呕吐和嗳气等现象中的任意一种,则应立即报告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营养剂量、减慢营养液的滴注速度。降低营养液的浓度、降低营养液的浓度,视患者的身体状体适当地给予合理的胃肠动力药物及收敛药物。假如有患者在进行上述处理之后仍然持续严重的腹泻,应该立即停止管饲[8]。此外,因为重症患者通常存在胃肠排空不良的现象,所以十分容易引发潴留,从而造成胃液和营养液被呃逆反流的现象,从而引起患者发生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中时,应该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30°~45°的体位,密切地检查并确认营养管道位置和潴留量,通过X线进行检查,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时,微粒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应该及时地调整营养管末端位置,避免官腔弯曲返入食管引起误吸[8]。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改善重症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大增强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了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梅月志.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6):26-27.

[2] 贺安勇,周东波.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1,7(5):24-25.

[3] 郑中柱,冯振江,周艳,等.老年人烧伤的综合治疗[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6):123-124.

[4] 宋长滨,刘滨月,王堰梁.36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疗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7(2):55-56.

[5] 葛欣,蒋云祥.营养支持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12,11(6):314.

[6] 曹兴胜.严重烧伤病人再生疗法的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营养[J].中国医药导刊,2012,6(4):48-49.

[7] 孙挂成,宁金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68-69.

[8] 邓德柱,练永芬,王全胜,等.严重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营养支持治疗[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7(S1):64-65.

(收稿日期:2014-11-05)

猜你喜欢
营养支持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在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