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2015-09-01 19:49王鲁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使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鲁新

摘 要:当代中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走向。青年一代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直接关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发展的时代选择,是当代青年的人生追求,青年大学生应在牢记历史使命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青年;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时谈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访问苏联时也曾对青年学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领袖的心中,青年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和走向。青年一代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直接关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民族复兴必然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一百七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强不屈,英勇抗争,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前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确立全民族的精神引领,形成可以凝聚起全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使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对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追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世界那么大,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国家本民族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引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大公约数。从古至今,无论是西方所崇尚的骑士精神,还是中国所崇尚的君子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的精神内核看似虚无缥缈,实际上却无处不在,如在美国大片中的一些场面,往往都在展示着西方社会所崇尚的诚实、勇敢、勤劳、竞争等道德理念。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这些理念成为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性格和人格基因,成为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使我们以强大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发展的时代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全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西方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也在影响着青年一代,使部分青年在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迷惘,理想信念动摇让青年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各种问题集中出现,各类矛盾相互交织。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如贪污腐败、贫富分化、道德堕落、拜金主义、诚信缺失、自私冷漠等,让部分青年感到无所适从、彷徨迷茫,变得缺乏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甚至对国家未来发展缺乏信心。部分传媒和网络上出现的偏激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政策主张也在影响着当代青年,导致一部分青年人的是非标准模糊,如有人散布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可怕民族”,只崇拜权力和财富,不重视责任和义务,曾得到许多网民认同,有人甚至不假思索地在网上转发。如果不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给予足够重视,大力加强思想和道德建设,我们就会犯“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就难以形成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面对当前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激发和弘扬我国社会正能量,唱响中国发展进步的时代主旋律,确立中华民族的时代信仰,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显得尤其必要而紧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人生追求

奋斗的汗水书写无悔的青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青年一代只有在服务国家发展、推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人变得贪图安逸,有人开始虚度年华。有人把住豪宅、开豪车、戴名表、挎名包、穿名牌、喝名酒看成成功人士的标签,追求物质上的高消费,把自己着装穿戴物品的价钱看成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不是把为国家、为人民创造的价值看作自己人生的价值,在“小我”中陶醉。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沿袭传统思维,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隐蔽而多元。一些国家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以促动中国淡化政治意识形态,淡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利用少数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失误、少数人的腐败行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添油加醋,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力图使青年一代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

作为当代青年,在当前环境更加复杂、考验更加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应该自觉校正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有“胸怀天下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深刻理解认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才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中成就“大我”。

牢记历史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任何价值观,离开了践行都是纸上谈兵。青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必须把人生的历史使命与价值观统一起来。中国历来重视对青年进行历史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的教育。范仲淹认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有识之士为青年们树立了榜样,更为青年牢记使命、践行价值观给予了勇气。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青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需求和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是实践性与超越性的对立统一, 是方向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21世纪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这就是目标,这就是方向,这就是21世纪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德在心中落地生根。首先要刻苦学习,在信息化时代打牢自己的知识基础。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学会思考和判断是非,并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青年大学生应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经常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每个进步青年自觉的人生追求,还要积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为建设向上向善的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把担当重任当成人生的磨练,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实、做细、做好,以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为行为规范,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

猜你喜欢
使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