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2015-09-01 20:15段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服务理念

段鹏

摘 要:当今正值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阶段,作为传统的行业型院校向教育部直属有特色的高水平传媒大学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高等教育变革的需要,从文科科研发展历程、近期具体改革措施及深化服务理念三方面展开,特别是制定的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对寻找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高校艺术创作方面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科科研;创新体系;服务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高校文科专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文科在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上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科发展又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0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我国信息传播领域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在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术影响力,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两个学科排名第一。目前,学校文科科研和艺术创作力量主要来自三个学部(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文法学部),一个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五个直属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告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MBA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动画学两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还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等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中心;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正在整合相关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力量,筹办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力争将其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与艺术核心期刊。

学校集聚了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与艺术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文科科研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不断增强。近些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文科有两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两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两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两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1人次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0余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更兼有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学校文科科研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近年来,学校文科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取得较大突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大型横向课题等捷报频传、硕果累累。自2007年以来,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00篇。另外,科研成果与艺术创作作品的获奖量也有所增长,尤其是近几年获得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飞天奖”“星光奖”等一大批含金量高的奖项,成果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不仅仅在国内,学校文科科研在国际上也遍布着数十个科研合作伙伴,核心论文被全球5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近500家科研机构引用,在全球学术界崭露头角。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促进文科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水,凖也。凖,平也。天下莫平于水。这是学校文科科研处多年来所秉持的坚定信仰,在科研项目评审、管理及科研成果组织评奖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研项目申请瞄准国家级重大项目,实现了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的新进展,科研成果力求学术领域高标准,成果奖项在国际和国家层面取得突破。

2013年6月以来,结合学校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文科科研处对科研工作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初步取得实效。包括制定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重点学科指标评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手册》,建设完成文科科研成果库等,通过系列措施推动中国传媒大学文科发展。

艺术学作为学校的优势学术领域,涵盖了该门类下的5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俱全。文科科研处为配合艺术学创作的顺利开展,专门制定了一套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在国内高校之中还属首创。在体系建立之初,学校主管文科科研的廖祥忠副校长(同时兼任艺术学部长)指出,“一流大学要做到以教学为核心,创作、科研两不误,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寻找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创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反馈到教学领域,通过完善艺术创作成果评价标准,找到平衡点,积极鼓励教师创作;具体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把握‘既鼓励创作,又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新体系本着积小奖为大奖、鼓励创作、繁荣艺术创作的理念,针对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一级学科,分别制定可直接认定的评分奖励标准与需要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定认定的评分奖励标准。经过反复27次会议的研讨,不同范围、层次的专家论证和反复推敲、修改,将国内、国际的350余项重要奖项、比赛列入评价范围并制定相关标准。同时,该系统又是一套开放式的评价系统,今后将按照学校教师获得的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成果奖项,不在系统之内的奖项还会由专家组予以评定计分,凸显人性化、专业化的成果评定理念,以期该套评价体系在国内高校艺术创作方面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013年底,学校文科科研处联合国内外5所知名高校制定了重点学科的指标评测体系,从国内外公认的排名体系和相关权威数据库入手给出专业的指标体系说明,涵盖一级指标5项,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情况、创新性水平、国际性、学科领域等;二级指标21项,包括教师情况、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艺术作品出品情况等;三级指标62项,包括毕业生质量、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艺术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7份中英双语专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

2014年3月,学校的文科科研成果库建设完成,该成果库设在新图书馆七层,共收藏论文15,500余篇,著作3,258册,研究报告730余篇,形成了学校自建校以来最为完整的科研成果文献体系。

2014年4月,随着交叉型学术研究的增多,复合型人才培养也迫在眉睫,学校 “文科科研特区”的设立正是适应不断丰富的交叉学科发展需要。本着“高标准、精投入”的原则,集中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营造一个互相激励的良好学术环境,促进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文科科研处为“科研特区”制定了相应规划方案及实施细则,引导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围绕全媒体、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2014年6月,文科科研处制定的《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手册》,是学校第一本科研手册,尽可能完备而精炼地介绍与全校各教师学术研究、科研考核等相关的各类事项,包括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评奖、科研业绩预算奖励等,也包括最新出台的针对中国传媒大学学科特色的“艺术创作类评价办法”和“文科科研特区政策”。这些事项都与各位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旨在让广大文科教师“一册在手,了解全局”。

2014年9月,文科科研处同其他相关单位一道共同组织“定福庄论坛”,邀请了移动互联网、虚拟社会、数字媒体、新媒体、大数据挖掘、舆情分析、金融、文化创意、动漫、广告、会展、设计、文化产业园运营等相关行业代表,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讨论,为“文化定福庄”发展建言献策。“定福庄论坛”除了主论坛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分论坛和活动。系列分论坛一:“中外媒体领导高峰论坛”,主要研究国内外媒体行业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为核心的传媒中心区建设、就移动互联网内容、数字传媒科技、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中华文化传播等,从行业、学术、文化角度对定福庄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系列分论坛二:“中国最优秀电视剧创作与评价论坛”,以灵性的学术,引领电视剧艺术实践,努力做成学界业界信赖的学院派中国电视剧批评品牌,以期占领该领域至高点;系列分论坛三:“中外新闻传播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主编论坛暨《现代传播》刊庆35周年纪念活动”,从战略的高度,探讨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中外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之间学术资源的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术刊物发展提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国内学术刊物的长足进步,并尝试建立国际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有效沟通机制,逐步实现国内与国际新闻传播学术刊物的对接。系列活动一:首批“文科科研特区”揭牌成立仪式,本着“高标准”“高投入”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集中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营造一个互相激励的良好学术环境;系列活动二:《全球与中国—传播与传媒艺术季刊》英文期刊首发仪式暨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文科科研处携手传媒教育国际联盟总部学院邀请教育部相关领导、学校领导与期刊编委会成员、国外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创刊仪式并组织数场学术研讨会及论坛,与国外专家对话、采访相关学者,讨论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如何增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何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如何获得更多国际学者的投稿等重大问题,为学校打造重点英文刊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1月,文科科研处组织了首次艺术创作与获奖评审,邀请校外数位业界专家和专业院校教授组成评审组,依据《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标准,评审学校127位教师的273项创作成果,包含影视剧、纪录片、广告、动画片、卡通形象、书画作品、产品外观设计、展览会创意设计,由学校教师编导的戏剧、话剧、舞台剧、歌舞、晚会等,依据教师承担创作的角色、任务以及创作作品的质量,客观公正地为每位教师评审分数,受到了广大艺术创作教师的好评。各位专家评委也反应本次艺术创作评审为我国高校的艺术创作评价提供了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方法。

高校艺术创作评价体系应是一套开放的、专业的体系,艺术创作评价的实践也不可或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的维度与广度,形成艺术创作评价体系与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共同存在、相互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本身亦有促进价值。

明晰职责定位,坚持服务理念

学校文科科研处是为全校科研服务的单位,定位清晰,坚持服务理念。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简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免去经费报销审批环节,在项目建立伊始就详细规定好报销的科目和金额,教师可以按照经费报销科目标准到财务处直接报销。

第二,热诚为先。开展学术服务计划,转变单纯管理职能为管理兼具服务功能的部门职能,联合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及相关学科馆员开展科研学术服务,提供相关学术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现有的科研成果、可参考的图书及论文文献、全面的数据库提纯资源、网络信息提纯资源等,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术文献信息资源保证。

第三,管理为辅。文科科研处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平台、短信推送平台、官方门户WEB、手机WEB等自动化管理平台,引导教师自主查询项目信息、经费情况、科研动态、项目成果通知,改变以往机关强制推送的工作模式,加快学校整体科研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四,奖励为手段。科研奖励一直是文科科研处工作的重点,依据学科情况,制定了学校认定的12种权威核心刊物,给予重点科研经费奖励支持。2014年,特别将《教育部简报(大学智库)》专刊列入其中,希望资深的教授们组成团队为国家建言献策,提升学校学术、科研成果影响力。

第五,宣传为途径。文科科研处宣讲小组深入基层学部和直属学院进行文科科研相关成果汇报、政策解读、规划发展等内容的宣讲及经验交流,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校文科科研政策导向。同时,文科科研处正在制作新的门户网站,将用中英双语介绍教授及相关重点科研项目,目标国际学术大环境,全面提升学校科研学术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第六,育人为长远规划。青年教师培养一直是学校长期以来最为重视的工作,文科科研处加大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并鼓励其进行交叉学科项目的科研。设立“科研特区”,拓宽学校专业方向与学科领域乃至填补其相关学科专业空白,集中优秀科研人才,营造互相激励的良好学术环境,按照“钻研、精研、深研”和“严谨、扎实”的方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服务理念
转型中的公共图书馆对服务理念的探索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高青县坚持“转创增”深化审改助力经济发展
从资源共享看图书馆的公共服务
中美博物馆文化服务理念比较研究
“十三五”时期,烟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农业科技创新的探索
高职院校新建校区图书馆建设探究
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