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的创新方法模式研究

2015-09-01 21:26胡燕和晶吴红梅李均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32期
关键词:技术难题共性关键

胡燕 和晶 吴红梅 李均力

摘要:产业共性技术对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文章以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推广应用入手,通过开展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实践、应用试点企业案例分析、应用有效性评价等,建立了新疆技术创新方法“三阶段、五步走”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新疆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创新方法模式;企业技术推广;产业进步;产业升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1-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2.001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最大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在产业技术体系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升级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而这方面的工作长期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西北,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支柱性产业普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

在项目《应用创新方法解决新疆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资助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集聚国内优秀的行业专家、创新方法专家,面向我区五大支柱产业征集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筛选,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并构建产品技术路线图谱,提升企业对产品布局规划和前瞻性能力,从而将创新方法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区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解决和产品技术发展路线设计中,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柱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动力。

1 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

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成果以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为依托,从新疆的石油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中遴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和建立了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的模式,即“三阶段、五步走”的实施途径。“三阶段”指的是引入产学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典型试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三个阶段。其中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阶段,凝练了产学研团队构建、难题征集与筛选、难题解决、方案优化、跟踪(方案验证及转化)五个环节;五步骤指的是“方法引进→平台建设→企业试点→推进组织→产品验证”的五个步骤,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应用模式研究的核心。

1.1 团队组建与技术问题的征集筛选

对新疆五大战略支柱产业技术问题进行调研及需求征集,形成技术问题池。首先需要对技术系统范围的界定、技术系统功能的描述,提出各个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好技术难题征集,确保征集到的技术难题具有行业代表性,项目组联合新疆自治区“火炬”计划办公室,面向我区五大支柱行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努力,共征集技术难题217项。

在开展技术难题征集活动的同时,项目组面向我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行业专家征集活动,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专家,为组建新疆支柱产业共性难题解决咨询专家组集聚了一批技术力量。征集到的技术专家63名。在行业技术问题征集和行业专家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技术难题,制定了共性问题筛选方案,组织成立了由相关行业专家、TRIZ理论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采用德尔菲法对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与筛选,运用KE进行统计分析,由此筛选出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问题筛选,共筛选出五大行业关键技术问题80个,筛选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5个。

图1

1.2 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关

组建由行业专家、TRIZ专家、技术问题提出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参照TRIZ一般解题模式,制定共性问题的解决模式,并将模式、流程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技术难题的解决。TRIZ问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是一个具有抽象普遍性的问题,而共性问题模型的构建需要应用更具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建模方法,才可以通过该共性问题的解决指导同领域围绕该核心技术点的具体问题甚至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进行解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依靠于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其一般解题模式为: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凝练,形成问题模型;然后应用TRIZ工具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攻克,从而获得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将解决方案模型进行落地实例化,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2 技术矛盾解题模式及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五大支柱行业筛选出的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分阶段的创新方法应用咨询,结合参加过创新方法培训的科研人员和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的优势,通过系统分析、问题分解和难题转化,运用创新方法,最终得到备选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创新方法应用特点、不同行业创新实践活动特点等各个因素,梳理出带有一定普适性的结题模式。通过应用创新方法对筛选出的五大支柱行业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共得到创新方案163个。

1.3 方案优化

对应用创新方法形成的所有方案进行评价,找到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最终理想方案。常用的方法包括S曲线、层次分析法AHP、决策分析等。

1.4 方案验证及转化

为使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其创新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项目组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查新,对所产生的163个创新方案进行了企业验证。首先,我们选取了34个创新方案到12家进行了转化成产品和成果的验证。其验证路径为:验证创新方案说明→验证企业确定→企业实地检验→验证报告→样机报告(图片、图纸)→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其次,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新疆国际信息检索咨询中心等查新机构进行了技术查新,确定15个问题中有国内首创8项、疆内首创7项。

2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2.1 创新平台建设的调研

为做好地州创新平台搭建工作,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项目组先后赴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进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调研,走访了部分企业,就当地科技创新的需求情况、人才情况、基础条件、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对当地进行了创新方法知识的宣贯。2012年4月18日,项目组联合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疆创新方法应用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通知》;截至2012年6月,项目组收到19家单位的申报,并对申报单位和企业的条件和设施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经过调研,拟定在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的地州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试点企业搭建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2.2 新疆创新方法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

针对新疆各地区、各企业的创新需求,结合任务目标,项目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创新助手两大平台集成,由远程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技术咨询、视频答疑、信息录播五大模块构建的“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咨询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并依托地州科技局、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州行业性明显的企业作为平台搭建的合作单位。

2.3 相关地州、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

2012年底至2013年,中心会同平台搭建单位,完成了乌鲁木齐、昌吉、巴州、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区相关单位、企业的平台搭建工作,各平台引入了创新辅助设计软件,配置了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培训了部分平台应用人员。与此同时,各平台将在今后和即将建成的新疆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中形成区域协同的共享创新服务平台

3 创新方法工作成果及技术转化情况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针对在新疆84家企业提出的190项技术难题,项目组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创新辅助设计软件支持,共产生创新方案1541个,共产生专利意向244个,已申请专利77个,其中发明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67个,已授权43项。这些创新方案在各个企业陆续得到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带来6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例如:新疆厚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对马鹿椎骨加工设备的改进”的技术问题,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共产生创新方案19项,专利意向4项。在后续工作中,该企业选取了合适的创新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应用,将马鹿椎骨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0%,加工生产时间缩短,节约直接人工成本每年约25万元。在解决的190项技术难题所形成的1541个创新方案中,有11家企业运用创新方案形成了30多项企业的成果或产品,其中石油化工行业8项、装备制造业5项、煤化工与新材料2项、新能源6项、农产品深加工9项,产生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案转化为产品。

4 结语

创新方法能够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推广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项目实施,在我区不同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筛选与解决,探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树立行业示范、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的创新方法模式在进行企业服务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企业、高校的普遍认可,并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为了使得该成果发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将其应用于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解决技术图谱构建,推广内容主要依托前期模式研究中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的成果以及在整个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方法、经验、平台、团队和企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李纪珍,等.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2]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1.

[3]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10).

[5] 刘子玲,吕永波,任锦鸾,等.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3).

[6] 马名杰.我国共性技术政策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资助的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报告之四[J].中国经贸导刊,2005,(22).

(责任编辑:周 琼)

猜你喜欢
技术难题共性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张建东钻探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技术难题攻关 提高钻探施工能力
中国船级社“深远海技术难题”入选中国科协2021年度10大工程技术难题
高考考好是关键
十大林草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遴选结果发布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