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2015-09-02 12:51刘玲
新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包村联户贫困村

刘玲

延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议之后,延长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把实施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把握三个关键,确保扶贫目标精准

坚持把瞄准对象、精准发力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进一步对贫困人口进行详细甄别,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扶贫措施到村到户。

一是选准贫困对象。从今年4月开始,延长县抽调660多名县乡干部,按照控制总量、收入倒排、关注重点、数据衔接的原则,深入288个行政村逐村逐户摸底识别,严把贫困对象识别申请关、评议关、调查关、公示关四道关口,严格按扶贫标准核定贫困户。经再次识别,全县有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8872户2019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扶贫户7253户17483人,占86.6%,无劳动能力兜底户1619户2715人,占13.4%。

二是找准贫困原因。延长县把找准贫困原因作为精准施策的基础工作,按照不漏村、不漏户、全覆盖的要求,逐村逐户登记贫困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产业发展、健康状况、上学就业等信息,准确把握致贫原因,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打好基础。经登记核查,全县因病致贫的有2194户4396人,占21.8%;因残致贫的有142户329人,占1.6%;因学致贫的有254户819人,占4.1%;因灾致贫的有307户768人,占3.8%;缺技术1911户4685人,占23.2%;缺劳动力1381户2817人,占13.9%;缺资金2440户5734人,占28.4%;基础条件差184户521人,占2.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5户122人,占0.6%。

三是定准扶贫规划。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扶贫开发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布局中,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认真制定全县精准扶贫规划、贫困村三年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定向帮扶计划,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纳入民政救助范畴,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重点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扶持资金,发展致富产业,建立稳定收入来源;对基础条件差、居住人口少的村组实行整体搬迁。今后三年每年脱贫6000人,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够格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实施四大工程,确保扶贫措施到位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把扶贫工作思路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变粗放为精细,创新机制、瞄准病灶,突出重点、对症施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坚持“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措施,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积极扶持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苹果、棚栽、草畜”等优势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全县三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担保金,撬动信用联社投放扶贫贷款1个亿,贫困户人均贷款5000元,重点支持发展致富产业;每年安排扶贫贴息贷款2000万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贫困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城镇居民自主创业。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制定扶持政策,实行项目管理,激励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包扶干部缺乏工作抓手等问题。

二是统筹城乡,实施搬迁扶贫工程。围绕城镇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结合镇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程。今年规划建设8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移民搬迁示范点。围绕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7个中央彩票基金项目村。未来三年对自然条件恶劣和现居住不足15户的56个自然村、1466户4371人全部实行整体搬迁,统筹推进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培训技能,实施能力扶贫工程。把能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整合农业、人社、工会、团委、残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实施免费培训计划,为“两后生”和贫困群众传授致富技能,三年培训“两后生”1200人、贫困群众2445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是扩面提标,实施兜底扶贫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扩面提标,对全县无劳动能力的1619户2715人贫困群众实行兜底保障。对814人“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按照“执行最高标准,补齐差额救助”的原则,依托低保、五保、养老、孤儿救助、残疾人保障等政策兜底供养,将人均每年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到3201元,确保兜底户衣食无忧、顺利脱贫。

三、建立五项机制,确保扶贫责任落实

围绕整体脱贫目标,夯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性。

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县乡村分别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共同抓”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格局。县扶贫局增编6人,设立乡镇扶贫工作站,行政村落实驻村工作队和联络员,建成覆盖全县的扶贫网络体系,做到工作管理、规划计划、分类施策、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考核“六个到村到户”。

二是建立包村联户扶贫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联村联户、科级干部包村联户、一般干部联户扶贫,全县安排包村单位288个、包扶干部2583人,填写扶贫手册、联户卡8872份,实现“包村联户”全覆盖。夯实交通、教育、水务、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扶贫责任,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实施好“十项重点工作”,集中财力投入扶贫开发。

三是建立双向承诺机制。落实“驻村单位与贫困村”、“包扶干部与贫困户”包扶双向承诺措施,签订双向承诺书,夯实部门、干部责任,不脱贫不脱钩;明确了贫困村、户配合开展帮扶工作责任,有效解决包而不抓、抓而不实问题。全县签订村级双向承诺协议288份、农户8000余份。

四是建立精准管理机制。设立贫困人口信息监测大厅,建立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定期核实扶贫对象实际收入,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来源稳定、达到脱贫线的及时退出扶贫数据库,对因灾因病等各种原因返贫的及时纳入扶贫对象,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准确。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继续跟踪扶持2-3年,巩固优势项、提高较好项、攻坚弱势项,确保脱贫人口不反弹。

五是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制定考核到贫困村户、责任到包扶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行包扶工作“一票否决”,以严格的督查考核促进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查4次,有力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建立精准扶贫手机微信平台和县乡村三级包扶干部微信群,县电视台开设了《精准扶贫在延长》栏目,努力营造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延长县精准扶贫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该县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扶贫、能力扶贫、兜底扶贫和包村联户扶贫各项工作,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年度任务。

猜你喜欢
包村联户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难忘当年扶贫包村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
“四强化四解决”抓实“一村一警”工作
巴林右旗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