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牛街: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模式

2015-09-04 03:45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街道民族智慧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牛街街道信息化建设条件较为优越,目前街道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绩效考核、分析研判、统筹推进等领域,与全区同步应用多个信息化系统。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旭

牛街街道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东起菜市口大街,西至广安门南街,南起南横西街、枣林前街,北至广安门内大街。辖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居住着23个民族,户籍人口17926户52410人,少数民族人口9461人,流动人口16684人。

“牛街在智慧社区创建过程中,信息化是主要的建设内容,是智慧建设的基础支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旭告诉记者,制定《“智慧牛街”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明确2014~2017年期间牛街街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街道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使信息化建设能够切实地支撑牛街街道“智慧社区”建设。

智慧牛街的核心内容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创街区繁荣,促民族和谐,惠社区民生,建智慧牛街’为核心,结合牛街街道民族特色和区位特点,建设涵盖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突发应急、分析研判、绩效考核等政务职能,涉及标准规范、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民族服务、企业服务、民族文化、商业金融等多领域的智慧应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示范性的牛街街道智慧形态。”王旭说,未来半年的工作主要围绕深化民族团结的内容展开研究,成立民族文化课题研究组;同时开辟“养老院+居家”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

王旭介绍,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其相关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街道民族服务、民族团结工作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撑。将各个社区常驻人口总人数、少数民族人数,采用饼图的形式综合在GIS地图上进行展示。牛街街道现有66个网格。网格员应用智能终端设备将搜集信息上报至社区街道,同时同步接收社区街道发送的业务信息。支撑的业务包括日常巡查、清真网点监察、禁忌品巡查预警、民族全生命周期服务、政策宣传、资料显示等内容。

通过对街道所有民族信息、统战信息等专题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采集、清洗、沉淀、梳理、入库、分析、服务),实现数据的全面、智能管理,并且能够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更新,为基于数据分析的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对养老问题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各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落实中央各项惠老政策。牛街街道通过“养老院+居家”新型养老模式的推进,实现街道惠民政策和公共设施针对老龄化人口服务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为老服务质量和品质的提升。

利用牛街街道养老院实体,进行“养老院+居家”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整合社会养老资源,更大范围惠及街道老龄人群。内容包括传统养老院养老、街道社区日间活动服务、以及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等内容,将专业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进行有效结合。

牛街街道智慧社区技术框架

智慧牛街的建设思路

以“创街区繁荣,促民族和谐,惠社区民生,建智慧牛街”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结合牛街民族特色和区位特点,整合政府服务和管理资源,建设涵盖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突发应急、分析研判、绩效考核等政务职能,涉及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特色民族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等多领域的牛街“智慧社区”形态。

王旭介绍,针对牛街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分类总结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争取到2017年底,初步实现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较为高效的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较为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较为智能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能力,以及较为完备的保障条件。

具体制定如下目标:

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牛街智慧社区建设及运营具备完善的机制体制保障,具有健全的管理及组织机构,具备可行的管理办法,对各参与主体进行有效监管,并能够通过可量化的考核措施,促进智慧牛街可持续化发展。

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对智慧牛街建设和运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导,能够为城市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和多领域智慧应用的无缝对接提供权威的标准依据。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在对牛街街道现有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建设,实现综合服务设施的全面覆盖;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支撑顶层智能应用;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形成可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智能技术、智能产品的普及应用,为节能环保、智能家居等领域打好基础。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能够对牛街街道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能够通过对多源数据的采集、清洗、筛选、关联,打通各领域信息孤岛,促就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城市有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深化业务协同配合。通过综合指挥调处模式的建立,使参与智慧牛街建设运营的各应用领域能够统筹调配、协同作业,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标准化作业,提升政务横纵联通的能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通过牛街智慧社区的建设,拓宽政府与民众信息互通、实时互动的渠道,促进广大民众对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各民族居民生活的便捷化,增强生活幸福感,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根据相关政策,结合牛街街道社会治理的需求,以街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街区便民和民族团结优势,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治理管控能力的显著提升,促进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街道各族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开放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为街区居民提供较为优越的卫生医疗、居家养老、住房保障和宣传教育等创新服务,为街区专门人群提供定制服务,推动市场参与,促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模式。

广泛普及便民利民服务。通过智慧牛街建设,能够广泛普及智能设备、智能终端的应用,提升街道社区衣、食、住、行等便民服务的便捷度和智能化,并形成多类特色主题社区,形成优质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使街区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智慧建设成果。

提高智慧政务水平。深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在既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协同办公、业务支撑和移动办公水平,提升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能力,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

提升智慧决策能力。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对街区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分析、科学研判,增强对街情动态掌控和发展预判的能力,并辅以信息化支撑手段,实现对街区发展的智慧决策。

建立多层次智慧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牛街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民族智能社区建设;有利于提升辖区各族居民服务诉求的响应效率,调动街区共建的积极性,打造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增强信息互动能力,推动街道政府服务型转化;有利于提升街道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提高对辖区居民服务的品质;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智慧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就建设“智慧牛街”的现实意义,王旭如此回答。

通过智慧社区建设,使街道政府能够集约社会服务管理资源,提升街道治理效能和提供为民服务的品质;使街道各族居民能够便捷地表达诉求,积极与职能单位进行互动,通过智慧化应用增进彼此关联,体验街区幸福生活;使社会团体能够充分利用智慧手段,拓展街区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促进组织自身长效发展;使街道企业、商户能够提升民族品牌和集群效应,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商业利润;使旅游参观者能够感受牛街的民族风情和习俗,使广大群众了解牛街、体验牛街、生活牛街,促进民族和谐。

猜你喜欢
街道民族智慧
我们的民族
热闹的街道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街道生活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