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央视黄昏”有夸大成分

2015-09-05 01:28王茜
博客天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王茜康辉凤凰卫视

本刊记者 / 王茜

康辉:“央视黄昏”有夸大成分

本刊记者 / 王茜

首次主持央视春晚,给自己打多少分?我只给自己及格分,就是完成任务了,没有任何失误,但也仅仅是完成任务,要说表现得多好,我没有那么游刃有余。我的工作和春晚舞台距离挺远的。春晚这几年从形式到内容一直力求变化,但春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很难完全随心所欲去创作。谁会想到小品演员的一句台词,会引来某一个行业的讨伐。

你是90年代初进入央视,有人形容那是央视变革的“黄金时代”,从播音员、主持人到现在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怎么看待自己和央视的变化?

我是央视90年代初变革的受益者,大的形势推着你往前走,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们可以在这儿大展拳脚。也许我们现在只能回忆那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黄金时代,但在中国整个社会环境中,尤其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官方媒体机构,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随心所欲。我觉得现在大家不是没心气,甚至有人说“央视的黄昏”,这有点夸大的成分。越是这个时候,大家反而越要调动起积极性,才能抓住当前的机会去变化。

多年播《新闻联播》,被观众誉为“国脸”,压力是不是更大?

我承担不起,我们所做的只是这样一份工作。你确实是代表官方的机构发声,但并不意味着你就是这个官方机构的天然代表。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

央视主持人董倩曾说,“中央电视台的底线就是不出错”,“不出错”就意味着很难出彩,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个性。你觉得呢?

所谓底线的话就是“及格”。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想,首先要保证准确,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出彩。不出错和出彩不一定是矛盾的。

你曾说“一开始只是播新闻,后来想更多地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从业时间越长,会不会更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任何媒体工作,都要与这个机构相协调,既然选择了它,就要认可它的立场,或者说认可这个机构的一些规则。如果说这是契约精神的话,你不可以违背跟这个机构所签署的协定,除非你离开。只要在这个机构里,你还要尊重它。央视现在一些非正常的影响因素也在慢慢减少。比如以前会有人找过来发所谓的关系稿,现在绝对不可能,因为制度上就限制了。身处的立场决定了应该怎么说话。像《新闻联播》,它不是一个提供纯粹观点的节目,观点含在提供的信息里。大家觉得(主播)没有发挥空间,但这种表达可以保证准确和权威性。

有人形容央视是正室,凤凰卫视是小三。你怎么看央视和凤凰卫视的关系?

这个角度挺特别的,我就正面地去理解它。范儿确实不一样,正室可能是端庄的,永远不要出错,永远要有所谓“大”的风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一切要井井有条。小三不承担这样的责任,就会更随意些,反正很多事不需要她去处理,就可能更让人愉悦些。如果认真看,不管央视还是凤凰卫视,在涉及国家利益或整体大的方面,(立场)都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开玩笑,你看多了凤凰卫视会发觉,她有点像中央电视台驻香港记者站,永远不会在大的地方逾越或出格。大家都知道做媒体的底线。

很多演员说不看自己演的电视剧,你会看《新闻联播》吗?

我会看,除了为自己的工作去关注,我现在也在做部门的管理工作,看了才知道哪些需要跟大家提醒一下,比如着装等。这两天有一篇《为什么不再看新闻》的文章被网友转载。如果突然没有新闻了,是否会影响你对信息的判断?制作新闻产品的这些人到底能给大家提供什么?现在媒体人确实需要想想,你提供的真是有质量的、确实有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社会、理解人的产品?你要考虑用户的需求。

其实《新闻联播》一直在变,可能这种变化不会翻天覆地,它是一点点在可能的空间内变化。大家现在一看《新闻联播》里播开会什么的,觉得又是这些内容。一方面《新闻联播》必须要播这些,另外,如果哪天真的没有任何国家政治层面的内容,你也会觉得有缺失。同时,我们想要改进的,就是怎样把这些内容中重要的、跟大家相关的信息讲得更清楚。■

猜你喜欢
王茜康辉凤凰卫视
爱情该有的模样
Effect of nitrogen gas flow and growth temperature on extension of GaN layer on Si*
王茜作品赏析
康辉: 我在演播室“不务正业”的日子
程彦鹏、王茜、刘文作品
清赏康辉先生笔下的荷花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我和康辉有一毛钱关系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