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2015-09-05 19:52闵营
居业 2015年6期

闵营

[摘 要]交通拥堵是我国各大城市的通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者,虽然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收效甚微。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主要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效率与安全。因此采用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交叉口本身的通行能力,对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交通组织;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3-0046-02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有T形、Y形、十字形、X形、环形等。车辆通过无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时因驶向不同,相互交叉形成冲突点。而每一个冲突点都是一个潜在的交通事故点。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管理。通常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组织、环行交通组织,用各种交通岛(分车岛、中心岛、导向岛和安全岛)、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等组织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相交道路上车辆及行人的交通安全并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总结起来就是合理组织不同方向的交通流.设置合理的车道数,按规范要求布置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岛、信号灯及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使交通流在交叉口有序组织起来,顺利安全通过道路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用交通标志标线、高出路面的各种构造物、护栏、分隔带、隔离墩及其他设施和方法,对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运动状态的交通流进行疏导、隔离和规制。使交通实体像水流一样顺着一定方向和线路,互不干扰、安全有序地运行,以达到分离和规制交通的目的,称为道路交通组织渠化。

常见的平面交叉口渠化分离方式有物理分离、车种分离、车速分离。

道路交通渠化分离实施时,必须通过科学、全面、系统、深入的道路交通资源、条件和交通流等,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探寻其存在成因及应对办法,结合交通信号控制、标志疏导及道路改造等措施,同时采取现场调勘、反复论证、优化调整。才能实现充分利用道路固有交通条件、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切实改善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为达到以上目的,渠化交通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各种因素:人的特性、交通特性、交叉口的几何及物理条件。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道条数及车道宽度交通组织:

车道条数:应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车道通行能力、高峰小时交通量以及交叉口几何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但基本原则为承担主要交通流的车道数应不少于道路路段的车道数,驶出道路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少于驶入道路交叉口的直行车道数”。

车道宽度:车辆通过道路平面交叉口时,因交通管制及信号控制,车速会低于路段车速,因此可考虑适当减小靠近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车道宽度,靠近交叉口车道宽度比路段车道宽度可减小约2050 cm。对于大型车通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进口段车道宽度一般可采用3. 25--3. 50 m,对于小客车通行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车道,宽度可缩至2. 80~3. 00 m。在道路交叉口出口段,车辆会加速通过,车道宽度应适当加宽,一般要求与路段车道等宽。当渠化组织中道路宽度紧张时,直行车道宽度可以缩窄至2. 75 m(小型车)或3.00 m(大型车)。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拓宽渠化组织: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拓宽渠化组织是最常用的道路交通组织方法之一。在多相位控制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同时应保证直行车流的通行畅通。在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拓宽渠化组织设计时,除了对道路交叉口进口道拓宽,也可对道路交叉口出口进行拓宽,交叉口出口道拓宽的方式是增设机动车道。拓宽的车道数的基本原则为:

(1)当路段双向四车道或双向六车道时,交叉口进口道至少设置三车道;

(2)当路段双向六车道时,交叉口进口道至少应为四车道;

(3)当路段双向两车道时,交叉口进口道至少设置两车道;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的组合:任何一个交叉口都不可能只用一项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交叉口的具体条件进行设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每一个城市道路交叉口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每一个道路交叉口的位置、几何、交通条件都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总结如下。

(1)任何道路交叉口都有以下渠化组织标志标线:车道行驶方向指示标志,道路中心线,车道界线,车道边线,人行横道线,停止线等。

(2)-般的道路交叉口都会进行导向车道的设置。不管拓宽与否,导向车道必须配以相应的交通标志标线:车道行驶方向指示标志,导向车道线,导向箭头,有禁限的应设置相应的禁令标志和禁止掉头标志标线。

(3)交通复杂的交叉口一般都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在车流行驶的死角位置,形状、类型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做决定。

(4)非机动车对机动车干扰较大的交叉口,除了应用上述措施可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或中心圈来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笔者有些方面只是涉及了一些皮毛。本次的研究侧重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读者在本文的理论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翟忠民,任福田,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

[2]赵恩堂,颜健民,张树升,严宝杰,交通工程学讲义[M].西安公路学院.1 984

[3]王炜,郭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0

[4]李美玲,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

[5]李峻利,过秀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6]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