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研究

2015-09-06 10:12赵亚平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实施方法小学语文

赵亚平

摘 要:问题教学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诸能力为目标。它的具体功能是:保证学生掌握已成体系的知识、智力活动和实践活动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即认识独立性和创造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一系列逻辑方式和创造性活动方式,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并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习动机以及社会需求、道德需求、认识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实施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对传统课堂的改善,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倡导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允许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当儿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后,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迫使其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寻找真理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式小学语文实施的前提条件

“问题式”小学语文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些方法”他倡导只靠自己不靠别人。运用这种小学语文方法必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结合课本上所遇到的知识点,帮学生设计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掘出一片新的知识海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问,如何去思考,那就相当于教师给了学生一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拓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做比教师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很多。2、把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去讨论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随意去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懂得去提倡学生多去探究和解答,这样他们也得到了展示个性的机会。3、分组并奖励式讨论。教师以每组的表现程度为依据给予奖励和认可,让每一小组都能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三、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1.充分备课,设置问题

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要求老师上课之前就应该熟悉所讲课的内容然后列出提纲内容,让学生们交流探讨,最后教师要形成一种具备有新意有思考空间的小学语文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困惑,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讨论的空间,怎样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生动活泼的让学生解答出来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找出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省去。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所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感兴趣,然而要在难度上保持适度。课堂的设计是这一小学语文模式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能做的完美,那么学生就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他们会逐渐把难题解决掉,变得越来越有成就感。

2.深入课堂,实行问题式教学

教师把自己所设计的问题用情景的模式告诉同学们,或用用讲义或多媒体展现出来。下一步就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性,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相互讨论,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提问出来。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让他们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教师应该巡视并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时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学生就要根据问题努力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努力解答还是没能找的答案,那么老师和学生就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不主张老师直接把答案解出,而应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慢慢吸收并学会问题中的解答方法。这样的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学习,也避免浪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小学语文效率。

3.问题的探究

在老师没有把解答方法列出之前,学生应针对自己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讨论,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一组的问题还不能被很好的解答,那么,教师就应对每一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进行再分配,进而根据问题拓展出新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小问题。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出来,以方便下一步解答问题时的顺利进程。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性和创造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探究、辩论的心态。

4.问题的解决与拓展

教师把学生所得出的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注重学生原来的解题方法,要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现在教师要把一些误区给学生详细的讲解清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最好还能够离开老师的指引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不断养成自我思考、自我提问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再次回到原来的那种单调无味的讲解,要利用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问学生,细心倾听他们到底是在哪一方面走进了误区,另外,还要把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详细无误地分析给学生。

小学语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能不能完全吸收课堂内容,学习效率的高低是由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学语文的进程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小学语文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也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加深刻。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实施方法小学语文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英语创新教育之微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