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构建

2015-09-06 10:12周恩菊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引导合作新课程

周恩菊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互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的过程. 如果互动得有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引导;合作

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根本的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现在的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因此,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乐堂”。

一、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是互动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各自的思想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平等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讨论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三、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再者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正是阻碍师生互动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习资料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活泼形象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更大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努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知识内容,使抽象的教学问题具体化,从而把教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原有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下,主动地去观察、去操作、去猜想、去探索、去推理。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四、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多数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围绕着问题而进行.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也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3的倍数的特征”时,由于受到前面所学2、5倍数的影响,他们很难发现“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一特征. 因此,许多教师在教这个内容时,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但是往往都很难有结果,最后只有直接引导学生去观察各位上数的和. 这样的处理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我拿出计数器,让学生仔细地听我所拨出的数,然后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我把计数器藏在后面,拨了6颗算珠. 我让学生们先思考,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它是3的倍数,拨出的数是6. 它是3的倍数,拨出的数是24. 它是3的倍数,拨出的数是60 ……”学生的答案特别的多,由于他们对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非常期待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大家. 这样的互动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看法的平等交流,不但有口头的评价,更有情感的交流. 正是由于同样听到6颗珠子,同样是3的倍数,但却可能是不同的数的这一冲突的深入追寻,学生才能积极地深入思考,知道不管是什么数,他们各位上数的和都是6这一根本特征. 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开放的,所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平等和谐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合作,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改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师生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猜你喜欢
引导合作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