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2015-09-06 10:12沈刚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展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沈刚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写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指导教师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性;准备;实施;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此时教师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线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展示。教师的指导应根据活动阶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有效指导

1.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选择好感兴趣的主题后,教师要让孩子们在这每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2.分解主题。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概括性的主题进行细化分解,从中产生具体的研究课题和内容,以便让学生明确在研究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3.成立研究小组。进行主题分化以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合理分组。各小组在此基础上,选出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小组的名称、活动口号等。

4.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活动主题确定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实施方案。一个好的活动方案是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在确定主题、分好小组之后,我就着手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科学、有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在制定方案前,我先明确:制定的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方案还应具体细致,便于活动的开展。接着我发给学生一张活动计划表,让每个小组讨论需要调查探究的方向及解决方案。最后和学生仔细探讨后,将拟定方案修正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二、实施阶段的有效指导

1.在活动开始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案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关的指导和技能培训。

2.每次实践活动,老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活动记录表、活动心得等,真实记录学生的个人体验,为以后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3.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教师要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4.学生在实施活动方案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客觀条件不足引起的。小学生往往没有必需的经济能力和财产支配权力,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家长、社会,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5.学生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目标、新的主题、新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灵活机动,伺机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朝着新的目标而努力,探究新的主题,解决新的问题。

6.在活动实施过程有大量学生进行的参观、考察、拍摄、访问等实践活动,所以老师还应该进行安全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三、展示成果的有效指导

1.整理研究成果。在指导学生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后,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决定展示成果的方式和所用的媒体。例如:利用部分资料作成幻灯片展示、拍摄的照片、活动过程的录像、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数据统计、编手抄报或电脑小报、制作实物、活动中的文字记录、漫画、诗歌的创编等等。

2.展示分享。展示分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以我执教的《生命之水我来护》展示分享课:学生先简单汇报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及选择本主题的原因,老师简单评后,请学生分组汇报了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小记者组用了调查报告、三字经、珍惜水资源的图画展示等方式进行了汇报分享。

3.反思延伸。反思延伸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于证明。通过评价,帮助并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促进学生发展。在“走进茶文化”课题的活动交流总结中,我先由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想,谈谈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苦难的方法,谈谈自己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在活动中有什么成功不成功的地方,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接着我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在这次评价中,我不仅把目光定位在研究报告等有形成果上,还从无形的成果中帮助学生发掘出其中的人文价值:比如,通过对“走进茶文化”这一主题的调查研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茶的历史及茶文化,而且还要使他们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光辉灿烂的历史;不仅要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如果我们要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猜你喜欢
展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