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探析

2015-09-06 12:43蒋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激发情感初中音乐教学师生互动

蒋静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们天真烂漫,对于未来生活充满着无限的美妙遐想。这个时期,喜欢音乐、酷爱唱歌几乎是所有初中生的共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简单,缺乏创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感到疲倦。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孜孜追求、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本文针对以上弊端,对如何搞好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师生互动;激发情感;实践创作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课标同时还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教育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音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深入贯彻课标精神,搞好初中音乐教学呢?

一、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反应漠然,这与初中生爱唱爱演的天性差之千里。究其原因,第一,教材安排的歌曲过于死板,学术性强,学生味弱。第二,教师的教法过于陈旧,以教参为“纲”,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味索然。新课程背景下,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教师要在构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方面做出努力,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奠定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达尔克洛兹说过:“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對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现代音乐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审美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发挥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升情感的学科功效。而情感的激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描述所外加的,而是一个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效果,可以将那些虚幻的音乐形象直观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会其神,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作品,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高与升华。如《马赛曲》表达的是法国人民不畏强权,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此曲在当时反映强烈,在历史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这种革命意志与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地了解马塞市志愿军唱着这首歌浩浩荡荡开赴巴黎并取得胜利的时代背景,通过播放作品与展现历史画面,并从专业角度来分析歌曲高昂的歌词、军号般的音调以及附点节奏所体现的战斗性和号召力。这样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既利于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创作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表现”有如下阐述:“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使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所用的材料与结构具有非语义性,因此不能把大千世界通过文字符号描写出来,更无法像绘画那样诉之以视觉的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是人对外部世界主观感受的心灵折光。这种表现对现实生活来说是间接的。因此,音乐的表现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二度创作才能完成。而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作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这正是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之一。如教师在教学打击乐器的时候,在学生认识了锣、鼓、钹、小锣等打击乐器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自己即兴创编一个场景的打击乐演奏片断。由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同一主题音乐,各自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姿多彩的。教师不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否定他们,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学生有的利用自己挑选的乐器,有的从自己身体部位、器官中找乐器,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氛围。他们有的演奏出喜庆丰收的景象;有的演奏出闪电、雷鸣、风雨交响乐;更有的演奏出众人划桨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学生们表演得有声有色。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情感艺术,更是一种审美艺术,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实质上是用艺术传授艺术。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遵循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极具时代课堂特色的氛围中,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走出课堂,接受美的熏陶,培养美的人格与创造力。

猜你喜欢
激发情感初中音乐教学师生互动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
初中音乐教学思考与探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谈谈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