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5-09-06 12:43朱绪临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原则高中数学

朱绪临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意识本来就很强,强迫性的灌输教学方法对于他们并不适用,应当是通过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目标;原则;方法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尝识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策略

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就是学会学习,达到无师自通。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我多年的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思维的时间和氛围,需要设趣引疑,让学生爱思维,积极主动思维,形成浓厚的课堂思维气氛,多表扬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尽管学生的思维错了,也不能批评,而要肯定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可贵。同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驰不断激发并引导学生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二,数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第三,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课后适当辅导,多留一些思考问题给这些学生,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实施过程

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应该以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一定容量和开放性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这一过程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究活动。

3.交流合作,揭示规律。衡量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定理等方面的结论,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

5.训练,提高。教师通过对概念、规律的引申,精确选择问题,让学生解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来选题,编题,改变只是教师选题的传统,让学生自己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一定数量的题目,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6.反思,小结。通过前面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

四、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1.讨论式。上课时针对学生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不是简单的“满堂灌”,而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行探究与合作式学习,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于简单问题迅速解决(老师调控,让差生讲)。对重点题型或学生错的多的题目,师生重点开展讨论(老师调控,以优秀生为主)。这时学生可以自由上講台,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特写展示自己的做法,并拿起教鞭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的,可接着上去讲。

2.激励式。教师应该把错误做为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给予启发点拨,探究错误的原因,进而共同寻找解题思路。适时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学生做得好、讲得对就给予真诚地表扬和鼓励,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

(2)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能责怪,而是说“错得好”,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与其他同学一道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因为只有发现错误的原因,才能改正错误,防止再犯,更重要的是能使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学生的印象极为深刻。

(3)对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先让学生试着回答,看能否解决,如果不能,再由我分析解决。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原则高中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