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

2015-09-06 12:43陈晓改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极瞿秋白影响

陈晓改

摘 要:瞿秋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并对中国的基本国情、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瞿秋白的政治理论和革命实践的探索,研究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瞿秋白;中国革命;积极;影响

一、坚定社会主义立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之前的瞿秋白尝试接受各种思想,以寻求救国之路。瞿秋白说,他之所以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产生“兴趣”,是因为这与他心中的无政府主义的梦幻境界相合:“记得当时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社会同样是无阶级、无政府、无国家的最自由的社会,我很欣慰,因为这同我当初的无政府主义,和平博爱世界的幻想没有冲突了。”

瞿秋白确信社会主义革命有着不可能阻挡的伟大力量,并坚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虽然过程会比较艰难缓慢,但社会主义如 “朝霞”,资本主义如 “暗夜”,“朝霞”终将取代“暗夜”且愈转愈明,终将迎来光辉灿烂的红日,普照大地。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瞿秋白曾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进行采访,对苏俄革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描述,真实而生动地向国人介绍了俄国革命后的情况。

瞿秋白希望通过宣传使马列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深入人心,从而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说:“中国人应当用一用心,俄国革命史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啊!”

二、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使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程。瞿秋白为达成这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军阀的割据,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坚信要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能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必须同其他阶级同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也革命屡次失败后认识到仅仅依靠军阀是行不通的。他们从工人运动中看到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的强大了力量,坚定了同共产党合作的意向。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次年瞿秋白和李大钊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选举瞿秋白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达成两党合作后的瞿秋白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广州之间,处理两党的合作问题并参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指导工作。此后瞿秋白作为国民党中央设立政治委员会会员,参与讨论重大问题的决策,辅助孙中山应付时局,规划政治方针。国民党“二大”以后,瞿秋白逐渐从国民党的工作中淡出,但依然坚持国共合作的正确主张,团结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展开了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的斗争,为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

三、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

瞿秋白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的革命进行分析,为中国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一) 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

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即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瞿秋白正是通过对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分析确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而确定了中国的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认识

瞿秋白通过对中国各阶级的分析,划分了革命的敌友,明确了革命的对象。瞿秋白指出:无产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袖阶级”,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伟大最主要的同盟军”,其他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朋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懦怯、畏惧、妥协、软弱”的阶级,是“反革命与革命之间的中间势力”。中国的地主、买办阶级、新旧军阀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境内的三个化身”,是“帝国主义治理中国的代理人”,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三) 对中国革命任务的认识

国民党偷取政权之后,多数人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推翻国民党的政权,瞿秋白却认为“国民革命的任务,至少应当是统一中国,解放中国于帝国主义之下,推翻封建式的剥削。”国民党背叛革命之后,并没有完成革命的任务,相反立即投靠帝国主义,并把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帝国主义,中国不但没有统一,反而比以前更加混乱,所以中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依然是反帝反封建。

(四) 对中国革命动力的认识

瞿秋白在正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并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出科学分析后指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群众和小资产阶级。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瞿秋白指出,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有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正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瞿秋白在革命过程中忽视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争取,并把它排斥在联合战线之外,将其视为革命的对象。

(五) 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

瞿秋白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虽然是资本阶级性质,胜利不会是资产阶级的。中国革命将来发展的道路,使它有非资本主义的前途,亦就是社会主义的前途。”他还根据中国社会经济性质和现实状况认为中国革命必然分为两个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筑起一座座的丰碑,为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多余的话》[M],《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第704-705页.

[2]《瞿秋白文集》[M](文学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3] 瞿秋白《‘五四纪念与民族革命运动》[J],《向导》第113期.

[4] 瞿秋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1927年2月.

[5] 瞿秋白《政治运动与知识阶级》[J],《向导》第一集第18期.

[6] 瞿秋白《世界的及中国的赤化与反赤化之斗争》[J],《向导》第一集第18期.

[7] 瞿秋白《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J]1927年11月16日根据1927年11月21日出版的《布尔赛维克》第一卷第五期刊印.

猜你喜欢
积极瞿秋白影响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瞿秋白三次被捕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