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的思维过程浅析

2015-09-06 01:42严六九苏再文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思维

严六九?苏再文

摘 要: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针灸治疗;思维;治疗疾病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总结中,我发现针灸的治疗方法较简单,很多人轻松便能学会。然而真正能够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却需要对中医理论深入的研究,还要对针灸技术熟练地掌握。最关键的是在辨证论治时,能全面准确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掌握疾病信息

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疾病的现状、程度和发病原因,才能明确疾病的性质,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中医和针灸掌握疾病信息的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来实现的。

1.四诊

(1)望诊:①望神;②望色;③望形态;④望排泄物;⑤望舌;⑥望络脉;

(2) 闻诊:①听声音;②嗅气味;

(3)问诊:①问寒热;②问汗;③问痛;

(4)切诊:①切脉;②按诊。

经穴压诊: 背部压诊 ,俞募压诊 ,四肢压诊 ;

定义:经穴压诊,是以手按压相应腧穴或部位进行诊断的方法。人体的经穴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相互关联,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经脉反应于体表的某些穴位或部位,出现病理性反应。

经穴常见的异常反应:主要有压痛、阳性反应物(结节或条索状物),还可见局部组织板硬或松弛,凹陷或隆起,或出现丘疹、皮肤色泽和温度的改变等。

经穴压诊的检查方法:先以拇指指腹沿经络循行路线滑动,寻找阳性反应;次以拇、食指撮捏肌肤,探求浅层异常反应;再以按压揉动探索深层反应。按压、揉动、撮捏时用力应均匀,并注意左右两侧的对比。一般先检查腰背部,然后检查胸腹及四肢部的俞、募、郄、合等穴。

明确疾病诊断 :对疾病作出明确的诊断才能施以正确的治疗。中医学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也即”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叫作”辨证施治”,针灸治疗即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针灸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其中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则重点辨别病变所在脏腑、经脉的病因、病性、病位。

2.八纲辨证

(1) 表里辨证;(2) 寒热辨证;(3) 虚实辨证;(4) 阴阳辨证。

3.脏腑辨证

(1) 心与小肠病辨证;(2) 肺与大肠病辨证;(3) 脾与胃病辨证;(4) 肝与胆病辨证;(5) 肾与膀胱辨证。

3.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络属关系分析判断疾病的辨证方法。当人体受到病邪的侵袭,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便发生异常变化,并通过其所属的脏腑及其在体表的循行路线反应出来,因此各条经脉的病候主要就是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症候,以及经脉所络属的脏腑所发生的功能性变化及其体征,这些症候和体征就是经络辨证的依据。

二、确定治疗原则

1.治标、治本

标,指末梢,就好比是一棵树的枝叉;本,指根本,就好比是一棵树的主干。古人用标和本来分析阐述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标和本的含义是相对的。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本病和标病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标与本的划分,主要借以区分疾病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以便从众多的矛盾中理出头绪,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标根于本,治病必求其本,本病既除则标病也随之而解。但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论治就有了标本主次和先后缓急的区别。

2.补虚、泻实。虚、实,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力量对比的不同状态。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补虚泻实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在临床上,虚实有先有后,同时还会出现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的复杂病理变化。例如,在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常常表现为邪气未去,正气已亏的虚实夹杂局面,此时则应辨别邪正虚实的主要方面,以虚为主者属虚中夹实,治疗应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以实为主者则属实中夹虚,治疗应以泻实为主,补虚为辅;而虚、实相兼时,则应攻补兼施。

针灸的补泻主要通过补泻手法(参见“常用针刺补泻法”)、选穴与配穴(参见”怎样配穴处方”)来实现。

三、制订治疗方案

1.方案一。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穴组方,选择刺激的方式、强度及时间,与其他疗法的配合等等。

选穴。近部选穴:近部选穴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器官的阴阳气血使之复归平衡。近部选穴除以经络部位为选穴依据外,近代也有结合神经节段理论来选穴,如针刺麻醉,颅脑手术常取颧寥,甲状腺手术常取扶突;而对某些内脏病变,则根据神经节段选用同节段或近节段的有关夹脊穴等。

远部选穴:远部选穴主要依据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理论以及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间的交会关系,选取四肢肘、膝以下部位的穴位,临床上常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主要用以治疗内脏疾患。现代除按经络远部取穴外,还根据神经分布来选穴。例如,小腿部位的病症,就近可取腓神经上的阳陵泉、胫神经上的委中,还可远部取坐骨神经及骶丛上的穴位,这种选穴法又称高位选穴法。

随症选穴:是针对病症选取具有相应主治作用的腧穴,主要用于全身症候的治疗,如发热、自汗、盗汗、虚脱、失眠、多梦等。随症选穴主要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选穴,还可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某些穴位对全身症状有显著作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大椎退热、人中苏厥、三里降逆、关元温阳等;又如五输穴、八会穴的主治作用等,都是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2.方案二。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穴组方,选择刺激的方式、强度及时间,与其他疗法的配合等等。

配穴。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选择两个以上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配伍组方应用。配穴根据经穴主治及选穴原则选择主穴和配穴。主穴针对主要病症起治疗作用,而配穴则针对全身情况与主穴起协同作用。配穴不同,组方意义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合谷,配曲池为理上焦的要方,若与三阴交相配,则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而与复溜相配则可发汗止汗,与太冲相配则可治疗中风面瘫。配穴的恰当与否,不仅体现出治疗者组方思路的整体性、合理性、正确性,反应医者的医疗思想及其医术水平的造诣和功力,并且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历代常用配穴方法有前后配穴(包括俞募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包括八脉交会穴配穴)、表里配穴(包括原络配穴)及同名经配穴。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