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从功能性走向生活关系

2015-09-06 01:42陈涛刘丹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功能性设计

陈涛?刘丹

摘 要:说起“设计”,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设计”。而且对于早期的设计产品(造物),我们更多的是着重于它的“功能性”,即直接的功能实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的理念也随之丰富。国际上对于设计的延伸出“情感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简约设计”等等。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理念的提出都切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设计;功能性;生活关系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国内外设计趋势来看,服务于生活中的设计逐步由产品的功能性向适用于人与物的生活关系方向转变。究其本质,设计是对人生活关系的体现。

为了对其本质的进一步理解,我们需要对生活关系这一关键点进行分析。那么,什么是生活关系?人的生活关系包括哪些?设计如何体现生活关系?

什么是生活关系?对于这一定义尚且没有具体的阐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看。从广义来看,生活关系是指一切与人有关的联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狭义来看,生活关系尤指那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联系,比如学习中,工作中,交友中维持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能阻碍人的发展,设计的引入就是更好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那么,日常生活中人的关系包括亲人关系,爱人关系和朋友关系,怎样更好的维护和发展我们的这些关系,是对生活中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国的设计,是基于本国的文化和民族意识中产生的,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民俗风情的独特。所以,本土化的设计就是走向本土生活关系的设计。

我们经常听到传承文化,却不知如何的传承?往往看到的是照猫画虎或风马不相及之事。殊不知,设计即将在今后成为传承文化的中坚力量。为何?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进行时,没有已经完成的文明,只有尚在进行中的文明。一旦文化终止,这些人们相熟的生活关系也就寿终正寝。设计作为维持人们生活关系的产物,本身就带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属性,契合文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起到吐故纳新之举。那么,设计是如何做到传承文化呢?正如上述所讲,照猫画虎的照抄照搬不是传承文化,更谈不上是推成出新。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寻根”!继承传统的要义是内在的本质,而非外在的表象符号。就像为一棵大树接续新枝一样,首先找到大树的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的语境接续“新枝”,才能保证文脉传承的正统性。其次,生发人们生活关系的传统文化并不是静止的观念,而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也随之不断更新。传统只有是“活在其中”才能传承下去。如何让传统文化活着?设计的发展正在担起此任。

在现代设计的流变中,我们可以看到起初的设计多数是倾向于满足基本的功能实用性,无论是包豪斯提倡设计的“功能主义”;卢斯的“装饰既是罪恶”以及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设计哲学等,无不着重于设计的功能性。在物质的匮乏性和设计风格的庞杂,着重设计的“功能性”是在当时较为合适的。而时至今日,物质的极大丰富的环境下,设计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功能的实用性,更多的需要考虑到设计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日本品牌MUJI的设计理念,尤其它的“生活良品研究所”,是通过观察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映出人与物的关系,进一步为设计提供指导。MUJI的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对生活关系的关照,例如其中一期的“赠送的心情”,主要讲到了作为赠送的礼物的意义和产生历史,并且最后写到了装饰礼物的礼签或礼品绳,礼品绳的各种系法都有含义,如红白日等想一次性了结时”系死结”,遇到多多益善的喜事时系上可以解开的”蝴蝶结”。

最初,”系”是日本人从古代开始重视的行为,期待通过这个注入”魂”(一种寄托)。”MUSUHI=MUSUBI”可以写成”产灵”,是生出万物的神奇力量的意思。就单纯礼品包装的基础作用而言,只要起到保护礼品,美化包装即可。而将“系”的行为和造型注入“魂”则体现了生活关系,如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都体现在“礼品绳”这一设计中。可以说这是一种更为情感化的设计,更为合适的满足人全方面诉求的设计。

相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设计单纯满足功用性,却不用一个更为广大视角看待设计的进化。往往造成面对物欲横流的如今却被物所累,例如不断推新的产品仅仅是外形的变换,而功能性却变化微乎其微,更甚者一贯雷同。这些都是商业经济的刺激造成的设计扭曲,远离本质。其危害是大范围的,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扭曲了人类的造物心理,进而影响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任何关系都需要维护,同样好的设计也遵循于此,不仅满足日常生活的功能实用性,而且发展了人的生活关系。我们以“宜家”为例,宜家的产品中心有一种是“组合式”的家具,需要消费者购买后自行拼装组合才能使用,并且可更换相关配件。这样的设计已经是通往生活关系的设计:其一,满足功能性基础上体现人的心理诉求。自行搭配的组合使得消费者不再被动的接受产品,而是积极参与到设计其中,一种自主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其二,符合个性化诉求。在前工业社会批量化产出的同类产品,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更能迎合当今社会消费者的诉求,同时加强了主体人的圈盟化,稳固和发展了人与人的关系;其三,深化了人与物的长久关系。由于消费者主体性的参与,使得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设计,而是充满温度的情感注入,组合式的设计可以进行零部件新旧更换,进而不会出现产品存有小毛病就废弃购新的行为,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加了人与物的情感纽带。

设计走向生活关系并不是指产品满足功用性后,对其的进行的美化装饰。而是一种更为多元的生活可能性,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践研究:

第一,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寻根”,挖掘本质,依托文化将设计作为载体解决人生活的环境关系。

第二,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体悟造物的真谛,去伪存真,使得设计回归本真,进而平衡人与外在的相互关系。

第三,多元化和可能性的设计,添增生活趣味,满足人的五感诉求和全面发展。这样的设计一般是基于简单批量化的“纸型”,后期通过人们自行组合达到多样化的统一。

总之,设计的规律就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无形中与“道”的契合。随着社会发展,设计已经开始变为为更广大的外延,是一种注重丰富人生活关系的方式。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设计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自灸助你远离功能性消化不良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