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霸王别姬》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电影中的应用

2015-09-06 10:16潘博雅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霸王别姬启迪影视

潘博雅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一种传统的舞台演出形式,以夸张的造型、方程式的演出构造、独特的演唱腔调以及文化底蕴颇深的念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粹之一。而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将戏剧作为主题或者引用戏剧贯穿整个作品的范例,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霸王别姬》便是将戏曲和当代电影艺术相融合的经典之作。传统戏曲艺术所独有的气质和魅力,给影视作品的内容、展现方式都带来了创新的启迪。

关键词:戏曲;影视;创新;启迪;霸王别姬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人们通常将中国传统戏剧称为中国戏曲,与20世纪以来受到西方戏剧影响而形成当代主流戏剧形式的中国戏剧区别开来。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从时间上统括了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戏剧,而在空间上,它又涵盖了京剧、粤剧、川剧等将近三百六十多种剧种。

纵观中国传统戏曲,概括起来其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包容性。包容性,也指包容性。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项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包罗万象,兼容并蓄,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戏曲演员通过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进行展现演出,集中地体现出了中国戏曲中不同艺术因素的紧密结合。唱,即唱功;念,即念白;做,即身段;打,即武打。梅兰芳曾谈到:“(戏曲)不只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 剧形式, 而是把歌唱 、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 (如扮相、穿着等)、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

2.虚拟性。虚拟性,也可称作写意性,即并非通过单纯的模仿和还原去展现现实生活的面貌,而是经过提炼、虚拟、夸张或是抽象的艺术形式来展现。中国戏曲的虚拟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对戏曲舞台时间、空间的浓缩和灵活变动。戏曲舞台窄小有限,但通过简单的虚拟演绎,“三五步行遍天下”、“眨眼间数年光阴”,打破了舞台本身带来的局限性。其次是在演员的动作神态演绎上,都附加了夸张的因素和戏曲特有的招式,将生活动作变相模拟出来,达到更加鲜明的演出效果。然而无论是舞台空间和时间,还是演员的身段演绎,总的来说都是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抽离了物理形态上的模拟还原,从精神感情上去展现和表达。

3.程式化。程式化,字面意义上来说即意为固定的程式、法规。我国戏曲从先秦时期便有了萌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的实践和总结,产生出一套惯有的戏曲演出程式。在戏曲表演中,念白的腔调,动作的招式套路 、锣鼓的敲打、唱曲的板式、武打的套数,甚至到剧本的形式、服装和造型都有着固定的程式。程式约束了戏曲的表演,使得戏曲艺术呈现出一种规范美。但程式化并不代表着死板的无变通,戏曲艺术家可以在戏曲的程式化之中寻求突破,从而形成属于个人特色的演绎方式。

二、以《霸王别姬》为例简析中国戏曲在当代电影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戏曲和电影艺术也是早有渊源。在电影艺术刚传入中国时,正是以京剧为首的戏曲在中国作为民间生活娱乐方式最为流行、最为活跃的时候。于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便是选自《三国演义》中的戏曲片段,以戏曲电影为出发点,发展起中国的电影产业。

然而起初的戏曲电影,是使用电影化的方式,将戏曲片段多角度地向观众展出。而在当代,由于戏曲在大众人群中缺乏普及性,戏曲电影已不再成为主流。但戏曲作为一个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多次融入到了电影的创作之中,《霸王别姬》正是一个典型而又经典的例子。

《霸王别姬》电影取材于京剧曲目《霸王别姬》,讲述了在清末时期,被母亲卖去梨园行的小豆子与师兄段小楼因共唱《霸王别姬》而名声大震。由于从小受师兄的照顾,再加上混乱的年代背景带来的种种生活波折,程蝶衣(即小豆子)对于师兄产生了错乱的依赖仰慕之情。历经几十载的纠葛,程蝶衣最终在与师兄22年重逢后的再次同台演绎成名作时,自刎于舞台。

整部电影对于戏曲元素的应用有三点:第一,人物角色的设定是梨园行内的戏曲演员;第二,电影中多处运用了戏曲的扮相、戏曲片段的演绎以及以戏曲念词作为台词;最后一点则是以京剧曲目《霸王别姬》作为主人公之间联系的线索,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也是一记双关,是楚霸王和虞姬生死相别的故事,也是主人公天人永隔的故事。戏曲元素对于该电影的启迪和影响,仍可以从中国戏曲的特征方面来分析。

1.电影元素的多样化。《霸王别姬》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时间段横跨了整个中国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时期。从时间上来说,跨度长,国事战争与戏子人生相穿插,在单纯的主人公人生经历描述中添加了历史文化的色彩,也通过特殊的历史时间段来表达深层次的关于人性的哲学。而从空间上,主人公本就是戏曲演员,电影中关于戏曲演出的元素也是一一备齐,包括服饰、妆容以及戏曲片段的演绎等,将综合性的戏曲本身带入到了电影之中。

2.电影与戏曲的互相照应。电影与戏曲的相互照应,是本部电影中与中国戏曲相结合最为鲜明和精华的部分。戏曲在电影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电影情节相互照应,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伴随剧情发展的背景设置,而是为单薄的情节附加了一层线索,加倍渲染出场景气氛和人物感情。

3.丰富的文化底蕴。戏曲元素的加入,使得整部电影都有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在片中,所运用到了戏曲服饰、脸谱、表演等,都是使得影片更加多元化且富有美感。而戏曲本身程式化的演出在影片中穿插,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戏曲片段情节与影片中故事发展想对应,两相呼应。戏曲《霸王别姬》中最后虞姬拔剑自刎,悲剧收尾,而电影中程蝶衣唱完了戏曲片段的最后一句,也抽出“霸王”腰间的剑自刎,看上去是有着相同发展的平行的两个故事,实则是以戏曲来关乎影片,以戏曲与影片相套的结构来展现多层次的主题。

三、总结与概括

中国戏曲艺术在《霸王别姬》电影中与现代电影艺术的成功融合,使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得到发扬,也加强了电影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总的来说,《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无论从剧本内容设置、场景道具以及服饰还是人物情感的表达都与戏曲艺术完美结合,该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戏曲元素的支撑。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在当今时代离人们的主体略有疏远,但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与影视的结合可以拉近戏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品种繁多、剧本齐全的戏曲也可以给影片的创造带来启迪,从古典、传统之中追求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筠梅.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4(2006):15-20.

[2]朱广平. “浅析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 戏曲艺术 27.2(2006):53-58.

[3]吴琨.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元素解析.” 广东艺术 1(2012):49-51.

[4]任晓红和罗蓓遥. “浅析陈凯歌电影中的戏曲元素——以《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为例.” 才智 21(2013).

[5]林金萍和陆佳佳. “《霸王别姬》中戏曲和电影的双重美学论证.”影视艺术1(2015):50-54.endprint

猜你喜欢
霸王别姬启迪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影视风起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影视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