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5-09-06 10:23李振刚王军涛李娜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提升创新能力高校

李振刚?王军涛?李娜

摘 要: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河北省的省情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省实现人才强省的战略要求,也是完善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索我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对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机遇。因此,在新时期条件下,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距离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进一步地深化高校的自身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体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最终落实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内容。

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有力保障。目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把加强教育和培养更多的高科技创新人才作为既定的国策。面对挑战,我们要坚定地实施人才战略方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

二、河北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

根据2014年河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河北省共有普通高校118所,在校生116.4万多人,有41所普通本科大学,其中211工程大学1所,民办本科院校6所;独立学院有17所,高职专科有60所。河北省高校规模大,但总体实力不强。长期以来河北省缺乏在全国占有位置的一流的科研能手、一流的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河北省高校向高水平上升缓慢与乏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

1.政府社会因素:教育投入不足,高校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我省高等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至今很多高校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多,每年从国家争取的教育科研经费也极其有限,缺少发展的有力支持,阻碍了发展的脚步。

2.学校因素。我省高校存在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诸多因素。除了传统教育的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影响之外,新形势下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河北省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倾向明显,比规模、比指标成为这些高校的竞争目标。这种取向,忽视了学生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推进。另外,随着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高校和不少学生,热衷于有利于就业的各种资格证考试,又陷于另一种应试考试中,不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解决新问题,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学生自身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制约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发展还有其自身的因素。当前河北省高校部分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还有部分学生有创新意识,但缺少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河北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1.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首先,政府的积极导向。政府要实行灵活开放的教育制度,给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通过政策措施引导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政府要加大对工程教育和研究的资助,制定完善的人才价值评估体系,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指标,利用人才价值评估体系引导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鼓励企业与与高校合作,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既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也为高校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立创新的教育理念,促进高校体制改革。首先,创新我省高校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中,杨蒙山这样说:“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这使得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往往局限于研究型或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这些观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潜能发展,缺乏创新的意识,因此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大学办校的自主性、独立性,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其次,创新高校管理体制。现有的管理体制人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仍存在“官本位”色彩。高校管理系统一定要有利于创新人才机制形成,建立与高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简化内部职能部门,把教育资源集中到培养创新人才方面。

3.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结合,优化学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以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大前提为主导,结合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类来进行学科课程的设置,既突出了其主导性,又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使大学生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程度和不同内容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首先,高校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与整合,建立学科群,在一级学科平台上设置课程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设处于学科前沿的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在一级学科、学科群或学科领域的概念下,实现跨院、系、研究所(室)之间的学科结合。其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结合”。(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和品质的陶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素养。(2)教师与学生相结合。体现学生掌握自主发展的权力,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共同的研究中,形成师生共同体。(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品质。特别是在实验、习题课、学年论文、考试等环节,发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创造性。(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建设、课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开发,把传统的课外活动纳入正规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endprint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大量的创新型教师。要树立大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创新的能力,其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观念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才能,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基本条件。高校要采取措施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高校要围绕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氛围,因而激励教师的创新积极性;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思想观念,知识和科研水平;教师必须具备高新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全面准确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搞好的同时勇于探索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创新型的教师。

5.实施产、学、研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产、学、研结合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是一种培养素质全面、既有理论又有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我国的“中关村”,台湾省的“新竹”等,都是产学合作高新技术开发的成功范例。建立以高校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构建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科技工业园区,则可以大大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率,大大缩短从理论成果向实际产品转化的周期,从而极大地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产业发展的利益内需将促使企业与高校联合、融合、既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新人才需求,也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绝佳的第二课堂。最终,产业与高校将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6.大学生要注重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高校大学生一定要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培养自我创新品格。除此之外,高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培养学生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锻炼其科技技能。

参考文献:

[1]郭淑英.研究创新人才的高素质[M]. 东北大学出版, 2002.

[2]高福安,林淑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3]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李礼建.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宁德师专学报,2003(2).

[6]李进才,朱现平,张丽萍.中心城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3(2).

[7]黄俭.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18).

作者简介:李振刚(1981-7),籍贯:河北廊坊,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宣传部,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文化。

注: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HB14JY079)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创新能力高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