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2015-09-06 10:27李蕾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矛盾

摘 要:职业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指不决定职业德育过程本质,也不一定贯穿于职业德育过程始终的矛盾。职业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由基本矛盾派生和决定的,但是,职业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又会反过来影响职业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加速或延缓基本矛盾的解决,从而加速或延缓职业德育过程的运动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矛盾

职业教育德育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这些矛盾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德育工作者提出职业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实际的矛盾是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之间的矛盾、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德育对象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是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构成了德育过程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职业德育过程的具体矛盾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一、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是职业教育德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人的因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共同存在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首先,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是相互依存,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任何一方,另外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次,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是相互制约的。德育对象现有的思想品德状况制约着德育工作者所传授的德育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抽象度及组织、实施方式,制约着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德育方法。反过来也一样,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也制约着德育对象思想品德内容的建构。最后,由于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都是完整的独立个体,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自尊心强、易冲动等,因此二者之间行为方式的不同,个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德育过程中都极有可能出现不协调、摩擦乃至冲突。这种不协调、摩擦乃至冲突表现在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方面。

在德育过程中,在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这对矛盾中,德育工作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矛盾能否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速度、效果等主要取决于德育工作者。

二、德育工作者与职业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德育工作者与职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为德育工作者应是社会价值的代表,他们理解并掌握了社会的职业德育目标要求,并按照此要求精心组织整个德育过程,引导德育对象进行职业思想品德的建构; 德育工作者一般都受过专业训练,对德育内容比较精通;并且他们了解德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一定的德育方法,具有一定的进行德育活动的能力和技能。所以,德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德育对象进行德育活动,实现职业教育德育目标。但在实际上,由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且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德育工作者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又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这几个要素中,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与其他几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不同步,由此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虽然理解和掌握了德育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职业思想品德素质已达到了职业德育目标的要求。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距离。即使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完全达到了职业德育目标的要求,但社会又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新的差距。同样,虽然德育工作者掌握了一定的职业德育内容和方法,但是,职业德育内容与方法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新的职业德育内容和方法不断出现,从而形成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新的不适应。

三、德育对象与职业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德育对象与职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是职业德育过程结构矛盾中基础性的矛盾。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的矛盾,德育工作者与职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都是由这一矛盾派生出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解决其他矛盾都是为解决这一矛盾服务的。

德育对象与职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不仅表现在受教育者与这几个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且表现在,在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引导下,德育对象自身运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同化”和“顺应”将职业德育内容纳人自己的“职业道德图式”结构之中,完成自我的一个知识建构,并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实现矛盾的转化。同时,德育对象与职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为:第一,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同职业德育目标之间的差异。职业院校道德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是纪律观念差、奉献意识不强,这就势必引起二者的矛盾。第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易变性与职业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差异。职业德育内容和方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作为通过专门课程而系统地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是较长时间才变动,最快也需一年才能有变动。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却因周围各种因素影响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从而造成了职业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常常表现为职业德育内容和方法落后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变化。第三,受教育者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差异。受教育者的基本能力素质是内化和外化职业德育内容的重要条件。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他们所内化的职业德育内容的速度和效果。由于社会和教育者选择的德育内容及教育者运用的德育方法很难与受教育者的能力完全吻合,特别是现在有学者强调德育内容其难度不应超过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受教育者能力发展状况对德育内容的制约,从而形成了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郑小春,论德育过程民主化,思想教育研究,2004(1).

[2] 崔军山,关于高职学生德育过程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3]范树成,德育过程论,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

[4]陈玲玲,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蕾(1979-),女,汉族,福建晋江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改革等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