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者》中“伙伴”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张力

2015-09-09 09:33郝中宁
文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失踪者人物塑造

郝中宁

内容摘要:《失踪者》一书原名叫做《美国》,是卡夫卡的一部得意之作,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是一个典型的异乡者、美国漂泊者,本书详细的描绘了主人公在美国工作与人际交往上的遭遇,侧重烘托其在美国生活后忧郁、孤独的内心感受,在书中作者对主人公及其“伙伴”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巧并且细腻,尤其突出人物内心随时事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纵观整部书,情节离奇,一波三折,极其富有表现力。本文将从文本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解读情节的构造。

关键词:人物塑造 创作手法 情节张力

一.前言

《失踪者》最早之所以被称为《美国》,是因为这部著作讲述的是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德国少年卡尔·罗斯曼因受到家中女仆的引诱,致使女仆怀孕从而被赶出家门,流浪美国的故事。实际上,所谓的“失踪者”正是卡尔·罗斯曼,他在美国打拼,在美国沉沦,在美国流浪,最后彻底的泯然众人,“失踪”在茫茫人海之中。所谓“失踪”,并不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是年轻的心灵数经折磨过后所体现的一种变异。

当然,这些种种改变,终究要探其前因后果,是什么让卡尔改变,当我们在为卡尔感叹,叹其生不逢时的时候,不妨细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塑造卡尔的,是如何写他的伙伴的,是时代改变了卡尔,造就了卡尔,还是卡尔为这个资本的社会所淘汰。

二.主人公形象与“伙伴”形象塑造

《失踪者》一书一共有六个章节,随后又有三个章节是通过对卡夫卡手稿的整理,进行的添加,这部小说每一个章节就是一个固定的场景,类似于“三一律”的表现形式,人数是固定的,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线索也是唯一的,卡夫卡则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来表达主人公在美国的遭遇和艰辛。而在整部小说中,总有些人伴随在卡尔的左右,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无形的影响、感染着主人公卡尔。这些“伙伴”不一定都是卡尔的好朋友,他们或是亲戚,或是损友,或是在卡尔广阔的一生中留下一点美好的女孩子,或是为卡尔打拼路途中带来一些帮助的人,这些“伙伴”共同塑造出了卡尔的关系网络,让主人公的形象愈发鲜活。

小说的第一幕题目为“锅炉工”,这一章所刻画的卡尔,是一位意气风发,想要在美国打拼一番的倔强的人物形象,他坐在渡轮上的那种气势和穿着,满怀着对未来的期盼。满怀着叛逆的情绪被逐出家门,发生在如此血气方刚的青年人身上,无论如何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年少轻狂的卡尔毫无处事经验,甚至将行李都随手托付给别人。卡夫卡在这第一章的描写,一开始就对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大致的定调——年少轻狂、毫无阅历。这也就暗示着,主人公今后在美国奋斗的路上,必定不会那么的顺利。

其实,卡夫卡在塑造卡尔的时候,也是费尽心机,一方面要对其年少不知事的幼稚心态加以描绘,又要体现卡尔固有的单纯和善良。在第一幕中,卡尔回船去找那一把雨伞,但在路途之中,他却想为锅炉工辩护,这对于一个刚刚十七岁的少年来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当然,发生在一个没有什么处事经历的人身上,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理由。其中也伴随着卡尔的醒悟,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单薄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也被放大。

当主人公在美国打拼的漫漫旅程之中,也有许多相伴其左右的人,这些人暂且称为“伙伴”。在前两幕中,对于卡尔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舅舅雅可布,在卡尔对美国一无所知的时候,他在美国的亲戚帮助他渡过难关。卡尔的舅舅位高权重,有财有势,卡尔也在其帮助之下学会了一些英语,并且生活的条件也十分不错,可是造化弄人,种种原因之下卡尔不得不离开他的亲戚,独自去打拼。而在第三章雅可布给卡尔的信中,我们可以发现卡尔的舅舅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不喜欢卡尔对他指指点点。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卡尔的舅舅可以说塑造的十分鲜活,他既是一位巨头,同时也是一位十分不错的引路人,他为卡尔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可随后,卡尔所遇到的两个伙伴则彻彻底底的影响到了其今后的生活。这两位“伙伴”就是罗宾逊与德拉马齐,这两位朋友都是在落魄之时与卡尔相遇的,这两位个性鲜明的伙伴则完全成为了卡尔的羁绊。卡尔处世不深,本来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在被两位同伴指指点点后,卡尔也发现两位伙伴并不靠得住,但有些时候伙伴的羁绊往往是不宜解开。罗宾逊是一个典型假面好人的形象,十分黏人并且懒惰的罗宾逊让卡尔无法忍受,在第六幕罗宾逊事件中,因为他卡尔甚至丢掉了电梯工的岗位。而德拉马齐是一个不靠正常手段吃饭,能言善道并且有几分姿色的男子,他傍上了歌星布伦内尔达并甘愿做她的仆人,并且煽动罗宾逊来哄骗卡尔,可以说,虽然罗宾逊和德拉马齐相伴在卡尔左右,但他们的作用实则给卡尔的奋斗之路添堵,当然也促成了主人公的成熟。

在卡尔的奋斗路程之中,也有很不错的伙伴出现,那就是特蕾斯。在卡尔在宾馆当电梯工的时候,善良的女孩儿特蕾斯常常为卡尔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成为卡尔奋斗之路上为数不多益友。

纵观卡尔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人物的形象都是特点分明,无论是亲戚还是领导,损友还是益友,都是卡尔最现实并且所需面对的人,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伙伴。

三.极具表现力的情节张力

之所以称《失踪者》的情节富有表现力,是因为文中之事实实在在,甚至于把整个故事放到现在的“北漂”青年上,都很适用。一个青年人的奋斗历程,往往是充满艰辛、曲折离奇的,因此书中所言,极易引发人们的共鸣。每一个情节的塑造都不像是在虚构,而是在真真正正的讲故事,这正是卡夫卡小说的高妙之处,每一步都那么艰辛坎坷,但都顺其自然。

整个小说情感上的描述是欲抑先扬。当卡尔遇到了值得依靠的舅舅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主人公一生注定不平凡。作者刻意给主人公一开始就铺起一条好的路子,就暗示着剧情的发展,幸福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因为一位出来闯荡的“美漂”不可能就于此安于现状,更不可能一辈子被舅舅养活着,此时的剧情发展已经完全由不得卡夫卡手中之笔了,因为卡尔的人物形象已经定型,在小说中,他的离开是必然的。

在主人公离开了环境优越的乐土时,他已经具备了一些才能,懂得英语和别人交往,也略知与人交往的规则。他的奋斗历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可以说一波三折都不足为过。当他当上了电梯员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仿佛一切的工作和生活都回到了正轨上时,无奈损友的出现又让卡尔失去了工作。此时,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此波折但却熟悉,熟悉的是这一幕不止是在当时的美国经常发生,放到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年轻人的奋斗之路注定不平凡,遭到不平等的对待时,每一个人面对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此时,作者用了无形的对比,将卡尔与他的朋友们对比,卡尔的奋斗路程是那么的值得人去尊敬,他非常敬业能干,热衷于学习,反观他的好友则是自甘堕落,可不幸的运气仿佛一直降临在卡尔的头上,这种情节的设定有点像“天将降大仁于斯人也”,我们不能说卡尔不努力,但是时代和运气,往往去捉弄一个努力的人。

当然卡尔也极力去摆脱他的那些损友,因此他一次次的遭遇挫折,却又一次次的重整旗鼓,卡尔想要的是一份工作,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又去找工作,当他成功的面试上一家剧团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卡尔对工作的渴望和那种不负青春的动力。

总的来说,卡尔初来乍到,他的表现已经可圈可点了,他的勇敢和百折不挠,已经体现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活力,为了谋求生计,卡尔从最底层的工作干起,这种极具表现力并且打动力的情节塑造,直击我们的心灵。

最后,“失踪者”一词则成为了对卡尔的终极定义。实际上,在美国,何止仅此一个卡尔,千千万万个“卡尔”都在奋斗,在奋斗中遭遇挫折、迷失,再一次次爬起,失踪在无尽的循环之中,成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劳动力,干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微不足道的报酬,是继续前进还是在这无尽的工作中迷失自我,全看这千千万万的“卡尔”自己的选择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失踪者人物塑造
知人论史,法史交融——读陈新宇《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增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