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举办单位表述看广交会办展体制的历史变迁

2015-09-09 12:09欧阳湘
红广角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变迁广交会

欧阳湘

【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广交会(即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单位,有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之说。实际上,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只不过是对外的“名义”。各对外贸易公司在广交会的会务工作中,只参与邀请提名(主要是早期)和组织交易团的工作(改革开放后逐步退出)。广交会实际举办单位,是广东省(广州市承担重要角色)与外贸部(今商务部)。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外贸公司“联合举办”说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到1993年之后则完全不成立了。表达与实践的背离,折射了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面相。

【关键词】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单位;办展体制;历史变迁

关于广交会(即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单位,长期以来流行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之说。本文拟在查阅原始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对各外贸公司在广交会举办过程的作用和角色作历史考察,进而在把握“表达”与“实践”间背离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提出商榷性修正。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对外贸易公司”,或“外贸公司”和“有关单位”联合主办。颇具权威性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周恩来经济文选》(1993年版)的注释就说:“广州的交易会即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主办。自一九五六年开始,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定期在广州举行。”这种表述显然有其代表性。例如,石林主编《经济大辞典》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由“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①而俞子荣《国际商业之道》、章健《国际营销咨询》,相关表述也差不多。②有的论著将广交会的举办单位界定为“各进出口专业公司”。例如,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严平主编《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知识大全》进一步缩小界定为“对外经济贸易部下属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举办”。③

也有一些论著认为,广交会是由“对外贸易公司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但所谓“有关单位”,其实也是指外贸企业。例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岱荪主编的《中国经济百科全书》就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解释为“由中国各外贸公司和企业联合举办的定期交易会”。①王希贤《国际贸易》说是由“各外贸公司和企业联合举办”。②其中,不断修订和补充的《辞海》各种版本“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词条的沿革与修订,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表述的历史变迁。广交会创办不久的1961年版《辞海》(中华书局版,第208页)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我国对外贸易公司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交易会。1957年春季在广州第一次举行。1978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92)说:“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的定期交易会”。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4032页)变成“中国对外贸易公司和有关单位举办的定期交易会”。最新的200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970页)“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条为:亦称“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中国对外贸易公司和有关单位举办的定期交易会。原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会”。自1957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2006年秋季起改现名。

应该指出的是,官修性史书也有类似观点。例如,广东省出版进出口公司所编《广州指南》说:是由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定期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心联合举办。③《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志》说:以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受广东省和对外贸易部的双重领导,以广东省为主。外贸部主管贸易业务,广东省主管行政工作。新版《广州通史》说:由中国国营进出口企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交易会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直接领导,各对外经费贸易公司和企业联合举办。④

显然,对于广交会即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单位之表述,有进一步斟酌之必要。

所谓联合“举办”,实际上可能是十分笼统的,表达与实践也可能背离。下面拟在解读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外贸公司在广交会举办过程的角色进行考察。

(一)档案文书的表述

从有关官方档案的表述来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确有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广交会之说。例如1957年3月4日,外贸部批准举办交易会,最早将名称确定为“中国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年秋第二届广交会,也定名为“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1957年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到第三届,交易会定名为:“一九五八年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⑤已经没有了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字样,但关于举办单位的表述仍然没有变化。1958年广交会机关所编“交易会的任务作用与组织”课程提纲,关于广交会的举办单位是这样表述的:1956年冬在广州以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名义举办了出口商品展览会。1957年以外贸公司联合举办了两次交易会,加上1958年春季已经是第四次交易会。⑥广交会1958年在港澳发布的资料还说:国内各对外贸易公司将非常热烈的欢迎港澳同胞、各地华侨商人和世界各国商界人士届时参观和参加交易。⑦

其中表述最为明确的是1960年春交会。“1960年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和历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一样,都是由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的”。客户邀请工作“开幕前二个月,根据交易会的主办人——我国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需要提出邀请商号名单,由交易会统一向国外商人,包括港澳华商、海外侨商和外国贸易人士发出邀请函、贴。”公文还列举了交易会的举办方,我国对外贸易公司有:中国杂品出口公司、中国土产出口公司、中国畜产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中国矿产公司、中国丝绸公司、中国进出口公司、中国仪器进口公司、中国机械进口公司、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中国运输机械进口公司中国五金进口公司。交易会期间,以上对外贸易公司及其各省分公司组成交易团驻会。①endprint

此后10余年间,外贸公司“联合举办”说仍然沿用。例如1963年版《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介》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由中国各对外贸易专业公司联合举办的”,邀请世界各地贸易人士前来,就地与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所组成的交易团进行交易。②广交会在香港《经济导报》刊登的广告都有类似的号召,由该报社所编《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特刊》也沿用这种表述。1976年版《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介》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由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的。③

但到改革开放以后,档案文书中类似的表述很少了,多数是不提及广交会的举办(主办)单位。从官员署名文章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秘书长余秉熹1978年撰文没沿用“联合举办”说:“我们邀请世界各国愿与中国发展贸易往来的贸易界朋友参加,同我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洽谈”。④《中国投资指南》只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式之一,于每年春、秋两季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定期各举办一次。”⑤外贸部进出口局局长戴杰1984年的文章算是例外,也只说“由各外贸专业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⑥外贸部副部长王品清1989年的文章不讲“联合举办”说,也回避举办单位。⑦颇具权威性的《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持论模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促销活动和经营方式。1957年春季在广州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以后每年举行两次。广交会把全国各地的商品集中展出,并且把全国各外贸公司都集中组织起来”。这种模糊,预示着变化。

到2001年,《中国经贸》刊登的《中国第一展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说:“广交会由外经贸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六大进出口商会协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承办,并由大会临时党委会和大会领导委员会组织、领导”。⑧到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介》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中国广州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国别地区分布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⑨《人民日报》刊发记者采写的一篇文章说:外贸部和广东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⑩

(二)会务参与的分析

先看组织架构。交易会的前身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是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兼广东省外贸局局长严亦峻建议,由国务院决定举办的。展览会举办时,“对外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由对外贸易部及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凡属地方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均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解决,如属地方所不能解决者则报对外贸易部解决。①筹委会主任委员,由广东省副省长担任。而按照广东省方面的说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部和我省共同主持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将于10月中旬在广州开幕”。②这就是说,各对外贸易公司并非广交会的发起单位。

1957年3月,外贸部同意举办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仍照出口商品展览会的老办法,领导体制没有大的变化。但改用“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名义。实际“举办”单位或“共同主持”者,是对外贸易部和广东省政府;名义上的举办单位才是“中国各对外贸易公司”。大会领导委员会主任原由广东省副省长担任(副省长兼广州市长曾生担任两届,“文革”时广东省军管会副主任陈德担任一届),改革开放后由广东省省长担任,外贸部、广东省、广州市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各有关单位和各外贸公司负责人任委员。而外贸部1958年7月给化工、纺织、轻工、一机、商业、冶金、石油、水产部的公函说:“秋季交易会对外仍用中国各国营对外贸易公司名义主办,受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和我部领导,对外洽谈交易按各公司系统组织交易团”。③

再看会务参与。各对外贸易公司在领导委员会的角色有限,与承办单位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广东省外贸局或中南外贸局下属事业单位,交易会期间受领导委员会直接指挥)也没有隶属关系。在交易会的会务工作中,各外贸公司主要参与客户的邀请提名。外贸公司最初承担的工作较多。按规定,凡要求参加交易会的客商,可先与有关对外贸易公司取得联系。已有业务来往的老客户,由各有关外贸公司提请交易会送请柬;尚无业务关系发生的新客商,也可向有关进出口公司提出申请。但在邀请客户方面,各外贸公司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各公司提交的邀请名单,必须由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汇总后决定。而且由于这种邀请方式效果不好。重复邀请问题严重,使到会率极低。甚至有客户早已死了,或者已倒闭或者已搬家,但我们仍照发请贴情形。④因此,广交会越来越依靠新的渠道来邀请客商。例如国家各级外事、港澳、华侨事务部门,中国驻外各使领馆(特别是商务参赞处),港澳及海外中华总商会等。很快,外贸公司在客户邀请方面只起微不足道的介绍作用。

各外贸总公司参与广交会的另一项会务工作,是组织交易团。1956年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筹备时,各外贸公司组成粮油、茶叶、土产、杂品、畜产、丝绸、食品、机械、五金、益气、运机、矿产、化医13个交易团。各交易团以总公司为首,统一领导各口岸对外成交工作,由外贸部派负责干部以团长联席会议形式,负责指导全部交易活动并制定相关规则。⑤后来演变为交易会,交易团组织仍按前述办法,由各总公司负责分别组成交易团。交易团下设商品部,由经营同类商品或同行企业、单位组成,在交易团领导下进行商品的对外成交工作。交易团数量和各交易团的名称,与当时外贸专业公司数量及其名称基本一致。内地各省、区、市外贸局及特派员,组织各辖区内出口公司以及供货单位参加交易会,自行组织地域性交易团或参加专业性交易团。1978年之后,新的交易团不断成立,打破外贸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到1989年春的第65届交易会,成立由各出口商会组成的商会办公室,负责行业协调和管理,取代外贸总公司的部分职能。到1993年春,第73届广交会实行“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重大改革。1994年秋交会,实行“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由国内6个进出口商会牵头,分别设立机电、轻工工艺、纺织、五矿化工、食品土畜、医药保健等6大行业展馆,各馆馆长由各商会负责人出任。各行业展馆内又细分专业展馆。至此,多年来由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的历史终结。各外贸总公司不再承担广交会的会务工作。endprint

从逻辑上分析,各外贸公司也不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者,而是参展商。与国外客商相对应,它们是广交会的国内客商。仅就角色而论,外贸公司的角色相当于农村集市固定供货商。显然,集市的举办方,是政府或其工商管理部门,而不是有势力的供货商。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北京、广州举办亚运会,所有参赛规则和业务事项,均由体育总局所属训练中心负责,但我们不能说亚运会由各训练中心“联合举办”。显然,广交会不是由外贸公司“联合举办”,而是由广东省(广州市承担大量具体工作)和外贸部共同举办的。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但也不可一概而论。

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公司有“政企不分”,特别是外贸部所属总公司,有行政单位性质,承担着一定管理职能。故在广交会中的角色出现混乱,兼有举办者的意味。就此而论,在1978年之前,说广交会由各外贸公司“联合举办”,基本上是成立的。因为在名义上,各外贸公司也被当作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者,甚至“对外”冠名;在实际上,各外贸公司也承担了一定的会务工作。如果力求准确,可加上在外贸部和广东省的“双重领导之下”的字样。循名责实,这种“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是在国内计划经济与国外市场经济并存条件下开展经贸合作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差异,加上海外反华反共势力的造谣,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客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强烈的恐惧和抵触情绪。以各外贸公司“联合举办”交易会,可淡化广交会的官办形象,强化其民间色彩,有助于打消海外客商的不必要顾虑,争取多做生意。所谓外贸公司“联合举办”,与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名义”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道理是一样的。

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逐步改革,打破外贸专业总公司垄断的局面。在1978年10月开始举行的第44届广交会上,工贸结合的机械设备交易团第一次在广交会上亮相。专业对外贸易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三资”企业的兴办,陆续组建一批新的交易团参加大会。如:1980年春组建的新时代公司联合交易团,1983年春组建的中外合营企业交易团(1991年春改名为外商投资企业交易团)。国营公司一统天下的局势又被打破。极端的例子是,在1984年10月的第56届秋交会,来自广东省大埔县的陶瓷专业户陈金框,也到广交会做生意。交易会举办方与参展商的界限截然分开。到1993年实行“省市组团”,外贸公司在广交会中不再负责组织交易团的工作。当然谈不上“联合举办”交易会了。

综上所述,广交会由各对外贸易公司“联合举办”,只是“对外”和“名义上”,实际举办者乃是广东省与外贸部。从纵向来看,这种表述在广交会举办之初,尽管不十分准确,基本上还是成立的。改革开放后,就逐步过时了,到1993年(更不用说2006年)后,则是根本错误的了。其中的变化,折射了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趋势。相关表述的权威性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官方档案(包括官署文件和官员署名文章),其次是交易会参与者和知情人的言论,最后是学者的著述(包括流传甚广的工具书如《辞海》)。从前文的引述来看,学术论著的记载,没有体现“表达”与“实践”的背离,其修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变迁广交会
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奋进广交会开放大窗口
第123届广交会的新品推介AR和减压玩具热销
第121届广交会二期开幕 “玩具+互联网”大行其道
广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召开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汉绣的现代激活方式
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及其教育方法的历史变迁
关注第105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