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生活即是戏剧

2015-09-09 09:55美妙
女友·家园 2015年9期
关键词:戏剧节李子工作坊

美妙

戏剧是最丰富的艺术语言

其实,李子做女性戏剧节的初衷很感性。大学她学的是导演专业,毕业后,在剧场工作,发现60%~70%的观众都是女观众。“而且每次戏结束后,我看到有的人是微笑着出来,有的人是抹着泪出来。”的确,女性更需要艺术的滋养,因为女性比较敏感,情感层次又丰富,但羞于沟通,不敢表达,而戏剧给予的是集体性的、直接的释放。

所以,李子给女性戏剧节的料丰富又立体,而不是仅仅几幕经典剧那么简单。从鉴赏到参与,从表达到疗愈等多维度帮助大家建立与戏剧的关系。比如从第二届开始,就开设了工作坊,邀请艺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与大家用互动的方式探讨、体验、分享,什么戏剧表演工作坊、现代舞工作坊、色彩疗愈工作坊、声音泛唱工作坊……“因为,戏剧是很丰富的语言,集合舞蹈、音乐、建筑、雕塑、色彩、形体、声音……”李子说。所以,戏剧节活动从最初的历时一个月到今年历时三个月。只要你喜欢就可以自由报名,没有任何门槛。

而今年,艺术展览版块也很有意思,主题是“戏剧·女人·城市”。听着可能有点宽泛宏大,但其实参与形式非常直接,就是你说出、分享你的故事,这样你的故事就是展览的一部分。李子说最初她很担心没人参与,而事实证明她的担心完全多余,因为“大家都有表达的愿望,需要平台做交流”。

戏剧应该成为精神消费的一部分

“因为了解所以尊重。但在中国,很多人从未进过剧场也不了解话剧的魅力,所以,虽然会花上百元看个好莱坞大片,但不会想到花上几十或者几百看个话剧,并不是舍不得而是很多时候觉得不值,或者担心自己看不懂。其实,话剧并非阳春白雪,它是门槛最低的艺术语言。”本来嘛,生活就是戏剧。其实,剧场才是告诉我们真相的地方。除了娱乐,戏剧还具备让你文化思考的功能,甚至情绪管理疏导和治疗,比如心理剧。

“只有良性消费,就像大家消费电影那样,才能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毕竟创作者也需要生存。在有些地方,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很棒,他们可以有时间去精心打磨一部戏剧。比如在比利时,一部戏剧甚至会境外拍摄、多媒体制作等,一做就是几年。还有这次戏剧节很受欢迎的台湾话剧《金花喜事》,他们用了10年的时间打磨,一句一句地去扣台词。而在内地有的是一年,甚至更短。”

所以,李子还有一个公益计划——女性戏剧创作辅导计划,扶持梦想成为编剧、导演的女性完成人生中的第一部戏剧作品——是面向全社会哦,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戏剧受众都可以报名。

建立信念感创造你的人生剧本

既然很多读者都反映不懂话剧,那么就问了李子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怎样才算一部好的话剧?

李子说:“文本、导演、制作都不那么重要,戏剧就是交流,所以够不够真诚是关键。所谓特别艺术先锋的那种,为追求艺术,陷入自我的偏激的表达,自说自话,而对于人,对于世界没有爱,没有善意的理解和表达。这不算是好的戏剧。要言之有物,接地气儿,戳中一些人的痛点,但这还不够好,还要让人忘记忧愁。只有让你喜悦的作品才能给你充电,形成你想要改变的力量。”我们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就是看到一部特别好的戏剧,一个晚上都很兴奋,甚至多年后,还会想起。是的,经典的剧目就是能给你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或者抚慰了你。

“第一次深刻感受戏剧融入生活,是在刚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爸爸摔了一跤很严重,在高危病房待了很长时间。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黑暗,又刚进大学,没人倾诉。而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体验生活,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很空洞,但是对于那时的我这就是我的思维方式。我体验压力和恐惧,当用这样的一个姿态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仿佛也抽离了当下的生活,有了很不一样的感受。”

而李子接下来的课,更有意思,就是体验和培养“信念感”,比如无食物的状态,说白了就是画饼充饥,就是你面前没有红烧肉也要表现出有的样子。其实,现在想来,生活就是这样,培养强大的信念感,做自己的事,创造自己的人生剧本。

编辑 宴子

猜你喜欢
戏剧节李子工作坊
学校里的戏剧节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安排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