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和再造:栾伟丽和她的“莲”系列

2015-09-10 03:38孙晓飞
中国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式重塑油画

孙晓飞/文

重塑和再造:栾伟丽和她的“莲”系列

孙晓飞/文

栾伟丽,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教授。

“莲”的身上,蕴含着复杂而多样的中国文化因素。

无论是儒家知识分子、道教和佛教徒,或者普通百姓,都愿意在这种植物身上投射自己的精神和寄托。于是,“莲”就在传统文化的层层积淀之上,再层层突破,在每个人的内心,生长出各种奇异的花朵。

但传统的“莲”到了栾伟丽的笔下,却很难找到池塘沟渠中的样貌,她让这一司空见惯的中国事物,脱离了植物属性,成了饱含情绪的象征之物。

栾伟丽的油画“莲”系列,与传统图式完全不同,从水、池塘、污泥等生态系统中抽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艺术。

倘若说栾伟丽创造了“莲”全新的生存状态,毋宁说栾伟丽创造了全新的“莲”——没有水与污泥的精神象征,没有含苞待放的热切期待,没有连生贵子的传统隐喻,有的,只是一个个以“莲”为面貌的蓬大而壮实的生命体:它们在蓬勃地绽开,在饱满地张扬,在夸耀地生长,在赤裸地暗示。

通过“莲”,栾伟丽表达她对生命的理解和感知,表达一个新的空间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心态平静,忘掉一切苦恼,达到一种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透过栾伟丽的油画“莲”系列,我们可以看到:莲这种传统中国的表征物,遭遇中国的现代化之后,经历了否定与再生、肯定与重构,勾连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同时衍生出新的文化含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表象已经斑驳绚烂,传统中国社会及文化虽然印记仍在,却已基因变异。看似旧貌未改的表象背后,实际上已经新颜早塑、筋骨重生。变中孕育不变,不变中孕育改变,变与不变在否定与肯定中不断媾和及反叛。现代化摧残着传统中国,同时也让传统中国焕发新的生机,补充新的活力。

“莲”之四十 油画 110cmx110cm 2010年 栾伟丽

“莲”之四十一 油画 110cmx110cm 2010年 栾伟丽

画家们用自己所选定的图像,对巨变后的传统中国,作个性化的观察与表达,同时,在表达中渗透了艺术家们的焦虑和惶恐、不安与躁动、兴奋与沮丧、粗暴与平静。

栾伟丽则不然。

她选择了更具中国意味的“莲”作为展现思考的窗口——观看栾伟丽的“莲”,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疏远,既坚持又变通,既美丽又丑陋。

如果从意义的层面去解读,或许栾伟丽给我们传达了太过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一、栾伟丽画笔下的“莲”,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图式,已经貌合神离,但同时在样貌上与传统图式又相去不远,依稀可辨。这其实是对当下中国的深刻隐喻,枝叶相似,眉宇相关,但内心世界已经浑然是另一个天地。二、栾伟丽赋予了“莲”鲜明的性别化特征。在栾伟丽的画中,观者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女性意识,除了明显的性征强调,还有隐秘的性别诉求。三、栾伟丽让安静的“莲”具有了生命意识。她的每一幅画,似乎都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胀满、张开,她用画笔把莲的女性特征浑然表现出来,并从中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每一根“莲”,都会突然绽放出一片生命力旺盛的艺术世界,让你猝不及防地坠入漫天的美丽。四、栾伟丽以特有的女性心态,对现实做着否定和重建、肯定和疏离,没有刺激性地强调时代变化的翻天覆地,但却时时能够感受到由表及里、由情感到思想、由个体到群体的细微变化。她用细腻和“中国”的方式,用艺术化和个性化的手法,来告知世界,中国的今天已经在蜕变的基础上重生,在凋零的状态下盛开。五、栾伟丽用自己的“莲”曲意构筑了中国式的文化生态——用温婉的方式调和张扬的个性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观者在她的画中有时看见坚持,有时看见改变,有时看见自我,有时看见本我,有时看见非我,有时看见无我。

有时,只看见莲。看见自己,和自己的心所理解和构筑的世界。

栾伟丽再造了“莲”——这种老百姓自古所见的植物,重塑了知识分子赖以自况的精神图腾。准确地说,她让传统的中国莲,有了现代化的生命!

RE-SHAPING AND RE-CONSTRUCTING: LUAN WEILI AND THE LOTUS SERIES

“莲”之五十 油画 150cmx150cm 2012年 栾伟丽

“莲”之四十三 油画 110cmx110cm 2010年 栾伟丽

“莲”之四十八 油画110cmx110cm 2012年 栾伟丽

猜你喜欢
图式重塑油画
一张油画
重塑未来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油画《塬下》
油画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