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佛国诞生记

2015-09-10 07:22唐林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郑和斯里兰卡佛教

唐林

当雅利安人穿过保克海峡来到斯里兰卡,与当地人通婚、融合,一个新的种族就此诞生:僧伽罗人。随后,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僧伽罗王朝,创造并留下了僧伽罗水利文明。

“佛”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关键词。这里不仅有世界佛教最大的庆典——佛牙节,更有众多佛教遗址,比如那从印度移植而来,释迦牟尼坐在下面悟道成佛的菩提树。

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规模庞大,一路浩浩荡荡西行,而斯里兰卡则是他们补给之处。如今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刻有龙纹和汉字的“郑和碑”。

斯里兰卡人的祖先是僧伽罗人,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在斯里兰卡流传着诸多说法,且很多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比如据斯里兰卡本国典籍记载,古印度僧诃劫波城有一位名叫“僧伽罗”的商人,他带领500名随从来到斯里兰卡,路上被女妖迷惑,最后在神的指点下消灭女妖,当地民众便推举僧伽罗登基为王,他的后代便自称“僧伽罗人”。这个传说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记载,除少数情节有所出入,其余均大致相同。

神话归神话,目前斯里兰卡官方承认的说法是:他们是雅利安人的后人。有学者根据早先出土的铭文推断并得出结论,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二三百年里,就有一支使用雅利安语的移民分批从印度半岛渡海来到斯里兰卡,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印度文化,与当地人数众多的土著居民维达人通婚、同化、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种族:僧伽罗人,也正是他们,缔造了斯里兰卡千年佛国最初的雏形。

僧伽罗的水利文明

漂洋过海的菩提树

斯里兰卡南北长432公里,东西平均宽224公里,若是坐车,几个小时就能横穿全国。这个国土面积仅为6.56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与印度之间只隔着一条保克海峡——那关于佛的故事、商的传奇以及势不可挡的战火,都曾掠过这海面而来。

与所有登上岛屿的移民一样,雅利安移民到来时,最初的驻地就设置在沿海地区。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他们开始沿着河流逐渐向内地迁移,在河流两岸的热带丛林中开辟出适宜居住的地带,并融入当地土著,建起一个个沿河村落,大量种植水稻。

一个新的种族随之诞生:僧伽罗人。随着人口的增加,公元前5世纪,僧伽罗人建立了斯里兰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王朝——僧伽罗王朝,因第一任国王名叫维·耶,所以也叫作“维·耶王朝”。

公元前377年,维·耶的曾外孙槃陀迦阿巴耶即位,在他的设计、规划下,阿奴拉达普拉——这座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城市诞生了,整个国家也开始了长达 1500 年的繁荣史。

毫无疑问,这时的僧伽罗国王是开发水利的专家。为满足城内居民和军队的日常用水,励精图治的国王在城内规划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库和池塘,开创了著名的僧伽罗水利文明。这些历时两千多年的水库,有的至今仍在为古城的居民提供日常用水。

王朝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替,而佛教的传入,却给了阿奴拉达普拉古城永恒的生命。古印度是最早与斯里兰卡有往来的国家,保克海峡最窄处仅有几十公里,海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即使最原始的渡海工具也能完美地承担两地互通消息的任务。

公元前250年前后,笃信佛教的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委派他的儿子摩晒陀携带贝叶经渡海,前往斯里兰卡弘扬佛教。摩晒陀向僧伽罗王朝当时的国王帝沙王宣讲佛经,帝沙王受到感悟,修建了斯里兰卡的第一座佛塔;不久,阿育王的女儿僧伽密塔也渡海来到斯里兰卡,并带来了更为珍贵的礼物——释迦牟尼坐在下面成佛的那棵菩提树的另一枝树苗。帝沙王亲自去港口迎接公主和树苗,并将树苗种在阿奴拉达普拉的一座高台之上,尊奉为“圣菩提树”。

高僧法显游历佛国

佛牙节 :世界上最隆重的佛教庆典

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传播速度极快,仅仅十余年间,阿奴拉达普拉城就成为了昌盛一时的政治宗教中心,斯里兰卡也因佛教而名扬天下,走向世界。

在佛教最兴盛的时候,大批斯里兰卡僧侣渡过海峡、穿过印度前往整个南亚大陆乃至东亚、西亚各国弘扬佛法。东晋年间,斯里兰卡国王从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人那里,获知东晋孝武帝崇奉佛教,于是专门派遣特使渡海为中国送去玉佛——远渡大洋的特使花费数年才到达东晋的首都建康(今南京),受到了皇帝最高规格的礼敬。

不仅如此,斯里兰卡本国也在这时成为了各国僧侣的朝圣地。如公元399年,高僧法显与数位同学结伴,西出长安,择道河西走廊,途径西域诸国,前往佛教圣地拜佛求经。他们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北印度等地,历尽千难万险,抄写了大量佛教经典。在恒河边,法显的师兄弟们决定终止旅程,带着得到的佛教经典回家,而法显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孤身渡海,去往斯里兰卡继续寻求佛法的真谛。

最后,法显沿着恒河东下,搭乘商船来到斯里兰卡的古城阿奴拉达普拉,在这里,他停留了整整两年时间,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抄写佛经、绘制佛像、与当地高僧交流佛法心得。他在归国后写成的《佛国记》里,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在斯里兰卡所见闻的地理环境、物产、建国传说、气候和佛教盛行的情景,还记载了多次他参加过的求法活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今天去斯里兰卡旅行的中国人,往往都会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去寻访当年高僧留下的足迹。而阿奴拉达普拉的那棵菩提树仍然枝繁叶茂,更有趣的是,印度佛陀悟道的那棵菩提树其实早已枯死,印度现有的,是后来又从斯里兰卡移植回去的。有僧侣评论说,这棵菩提从印度来,最终又回到了印度,正好暗合了佛教的轮回之理。

现今的斯里兰卡,可供人们参与的与佛有关的节日很多,最著名的当属佛牙节,它被誉为世界上最隆重的佛教庆典。传说佛祖涅磐后,他的舍利被分给了各个地方的统治者——其中,佛牙舍利在印度供奉了8个世纪后,被带到了斯里兰卡,最终存放在斯里兰卡康提城佛牙寺的内殿中。所谓佛牙节,就是把佛牙舍利塔放在大象背上,巡游全城,让民众领略佛祖荣光。

佛牙节游行的主要程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庙游行,从“砍树”开始。祭师会砍伐一棵菠萝蜜幼树,将树枝插栽到分别供奉纳达神、毗湿奴神和帕蒂尼女神的3座神庙前以示祭奠,随后就在这些神庙前游行5天。第6天,规模豪华的佛牙金轿全城游行便开始了。有报道称,前来观看斯里兰卡这个独有的节日盛典的游客人数,每年都在创造历史新高。据佛牙寺2014年的数据显示,节日期间每天大概有9000位游客参观寺庙,有超过1万人次站在道路两侧来观摩现场表演。

郑和“七下西洋”的节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时光流逝到15世纪,这时的斯里兰卡的商贸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生产力与地理因素限制,它仍然只是一个小国。就连斯里兰卡如今的首都科伦坡,当时也还仅仅是一个小渔村和小型贸易集散地。

可以想象,当郑和所率领的那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庞大,设计技术最先进的帆船舰队到达这里时,当地人的表情应该是多么震撼。

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作“宝船”,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换算一下,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

同时,宝船的帆绝非单帆,它有 12 张帆,锚和舵也都堪称“巨无霸”,转动的时候需要几百人喊口号一起动手才能摆得动。在上世纪50年代,南京市曾挖掘过明代宝船制造遗址,出土的一根长11米的舵杆让世界惊叹——舵杆只不过是船只舵叶的控制连动杆,经过推算,这根舵杆连接的舵叶高度应在 6 米左右,也就是说,这条船光是舵叶,高度就可达现在一座 3层楼房。

宝船是郑和舰队的主力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旗舰,此外还有专门用于运输的马船,用于作战的战船,用于运粮食的粮船和专门在各大船只之间运人的水船。那么,郑和舰队有多少士兵呢?答案是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自古以来,陆路上有了路霸,海上有了海盗,他们的开场白和口号也都是一样的: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按说郑和的舰队似乎不应该受到这些骚扰,但这个世界上,有精明的强盗就必然有拙劣的强盗,一时头脑发热、误判形势,带支手枪就敢抢坦克的人也不是没有。

比如当时斯里兰卡的国王亚烈苦奈儿。

在第三次下西洋的途中,郑和的船队像此前一样停泊在斯里兰卡港口。不料亚烈苦奈儿觊觎郑和船上的金银财宝,他施计将郑和骗入王宫,派出军队攻打郑和的船队。郑和勃然大怒,他在部下的保护下冲出王宫,随后率领2000精锐大举攻城,仅仅数小时就攻破了斯里兰卡王城,活捉了亚烈苦奈儿和他的家属,以及诸多大臣。

面临灭国之危的斯里兰卡军队被迫投降。不过,郑和却当场释放了投降的军队和大臣,只将亚烈苦奈儿抓回中国坐牢(几年后也被释放)。消息传遍斯里兰卡及周边国家后,西洋各国逐渐为明朝的宽宏大量所折服。这创造历史的远航虽然没有实现初衷——找到建文帝,却在此后带来了一大堆西洋各国的使者——这些使者纷纷向大明王朝朝贡,有的还到中国观光(如苏禄国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一个多月才回去),永乐皇帝朱棣因此体会到了“君临万邦”的滋味。

斯里兰卡只是郑和外交使命的起点,而在圆满完成对各国的外交使命的同时,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多条新航线,比如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在前六次航程中,郑和舰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拜访了许多国家,包括今天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较远的地方。

第七次出海时,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在归航途中,他一病不起,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印度西海岸的古里时,郑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由于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没有能够留下子女,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为后人怀念的人。而郑和在7次远航中留下的最辉煌的见证,现在被收藏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叫作“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即“郑和碑”。至今,由于年深日久,这块刻有龙纹和汉字的石碑已经模糊,但仍能辨认出那“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豪言壮语……

猜你喜欢
郑和斯里兰卡佛教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佛教艺术
郑和下西洋
爆炸过后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抢加油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五万难民逃离斯里兰卡战区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