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与心灵

2015-09-10 07:22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4期
关键词:乐师龙脑头巾

一提起春风,人们心中就浮出说不尽的美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时间放缓了脚步,万物的轮廓变得柔软、轻盈;我们的精神、感官也受到和风的吹拂,摄取了其中的芬芳与生机。

或许是为了应和季节的厚意,本期《中国国家旅游》推出了《寻香之路》专题报道。引发我们探访者主要兴趣的是香薰原料在古代中国流转、传输的路线。兰草、丁香、龙脑、乳香,这些香料或是风行全球的中国原产,或是历史悠久的进口物资,它们所历经之地多为贸易和文化重镇,流风遗韵氤氲千年,至今不绝。

在经典著作《实用人类学》中,德国哲学家康德有过一次古怪的自问自答:“哪种感官最多余?嗅觉。”按照这位大学究—他一生最远的一次旅行是前往故乡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当家庭教师—的说法,嗅觉纯粹是一种生理刺激,低等动物可以凭借它追寻猎物、趋利避害,可对人来说这就实在意义不大,哪怕是放弃也不必可惜。如果认可这种学理,那么崇尚嗅觉、讲究香料,其实是不太高明的偏好,是人未能完全脱离动物习性的证据。

但在欧洲的不少主要语言里,表示“嗅觉”的单词(比如法语的sentir)却又与“理性”、“意义”、“精神”(法语的sens)有相近的词根。汉语也常用“气味”一词表达“韵致”、“气质”、“风骨”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气味不俗”,就表明他/她给了别人突出的第一印象,精神面貌超越群伦。

不仅如此,我们对气味的记忆往往最持久、最深刻,很多人都有因为闻到一缕香气而唤起暌隔多年的场景的经历。本期《寻香之路》的报道中就提到这样一则传说:杨贵妃常用名贵的龙脑香,曾偶尔将香气沾到乐师的头巾上;多年之后,贵妃命断马嵬坡,乐师见唐玄宗一心思念爱人,就将私藏的这方头巾献上,让贵妃的香魂得以在玄宗面前重现。

由此我们必须反驳那位不旅行的哲人:在特定的意义上,香气离心灵很近,甚至可以说,嗅觉是极具精神性的知觉;我们探访各类香料流转的路径,其实也就是在追踪文化精神曾由之运行的轨迹。

猜你喜欢
乐师龙脑头巾
四条头巾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龙脑樟去油枝叶中总多酚的酶解-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布莱梅市的乐师
乐师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龙脑产业分会成立仪式暨天然龙脑高峰论坛在吉安举行
阿拉伯人的头巾
GC法测定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中龙脑和异龙脑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