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柔的坚持” 让孩子懂规矩

2015-09-10 07:22张学珍
幸福家庭 2015年3期
关键词:餐桌上餐桌长辈

张学珍

据媒体报道,前几天,一位女士的小女儿手肘撑着桌子头朝天地啃鸡翅膀,被妈妈拿筷子打了一下嘴,打掉了半颗门牙。这位妈妈并没感到内疚,她表示,以后再碰见类似情况同样上来就打。

在这位严厉的妈妈看来,牙齿打掉了可以换新的,但不打,孩子是不会长记性的。据了解,在这位女士家里有关吃饭的规矩还包括:不允许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玩手机;吃饭时手要扶碗,手肘不能撑在桌子上吃饭;吃东西、喝汤时不准有声音等。

这一报道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儿童“饭桌问题”的关注。网友“不是罪”认为,在这样的家里,餐桌上的气氛会很奇怪,吃饭简直就像是在活受罪。但是,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吃饭就该有个吃饭的样子,这些规矩,就应该从小抓起。

吃饭时的规矩不可少

有关吃饭的规矩问题,网友有两种意见。

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吃饭的规矩问题似乎放松了很多,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快,父母每天工作很忙,能赶上回家吃饭,都会抓紧跟孩子交流交流,问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等等。吃饭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事,没必要人为地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搞得那么严肃、刻板,只要有一些大致的规矩,孩子不出格就行了。

相比之下,多数网友仍然坚持,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它是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有教养的最直接的体现;而有礼貌、有教养、懂规矩的孩子总是比粗鲁无礼的孩子更讨人喜欢。

对于餐桌礼仪,一些网友普遍认为,要长幼有序;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坐,饭桌上朝南的位置是要留给长辈的,进餐的人全部落座后,长辈发话后才可以动筷子;桌上的菜必须先由长辈夹过,小辈才可以夹。这一规矩是应该提倡,而不是纵容孩子把喜欢吃的饭菜端到自己跟前,独自享用。

其次,告诉孩子不要把筷子竖着插在米饭中,筷子放在桌上也不能伸出桌外;拿筷子的时候不能同时去拿勺子;吃菜只吃自己这一边的,不能把筷子伸到盘子的那一边夹菜,更不要站起来伸长手臂去夹离自己比较远的菜,或者用筷子在菜里搅动,寻找自己想要吃的部分。

有网友提到,吃饭时必须端坐着,身子不能扭来扭去、抖腿,或像上文提到的女孩那样,将两肘都放在桌上撑着吃,当然也不能躲到桌子底下去一边吃一边藏猫猫,或者蹲在凳子上;不能边吃边掉,满地、满桌子“开花”,嚼东西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不文明的吃饭行为,俗称“没有吃相”。

也有网友提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也应纳入新的餐桌礼仪中。有客人来家里吃饭,尽管自己吃饱了,也不能离席,要陪在一旁,让孩子从小学习礼貌待人。

餐桌礼仪体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孩子将来要走上社会,必须要让孩子从小打下这方面的基础。另外,如今生活好了,更应要求孩子不剩饭,这样的规矩是希望孩子从小知道尊重他人、不能浪费。

家长率先垂范

表面上看,“吃饭”是件小事,但它反映出的却不单单是餐桌礼仪,而是关乎家风家教。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即小的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伴随终身。

孩子的好习惯要靠父母培养,但如以打掉孩子半颗牙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是极其不可取的:看不慣就打一顿,孩子会莫名其妙、不知道错在哪里;即便是遵从了,也会心生怨恨,效果不一定好。

餐桌礼仪,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它是一种家庭的文化。习惯未必是礼仪,但是礼仪一定要养成习惯,好的礼仪必须从家里开始。父母以身作则,从严治家,以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有样学样,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务必提前做出表率。比如,父母在进餐时尊敬长辈,孩子也能从中逐渐明白“长先食,幼随后”的道理,而不再把什么好吃的都先占为己有。

培养孩子的用餐礼仪,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不是一股脑儿机械地把规矩塞进他们的小脑袋。孩子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的确需要训练,但这种训练应该是“温柔的坚持”,粗暴的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家长不妨以“协作者”的角色代替“教训者”,主动请教孩子,在餐桌上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养成好的餐饮礼仪习惯。

(摘自《中国妇女报》)

猜你喜欢
餐桌上餐桌长辈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餐桌上的宇宙
长辈篇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餐桌上的爱
长辈们的教诲
餐桌上的忧与愁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