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会议和活动

2015-09-10 07:22张岩
摄影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闪光灯光圈对焦

张岩

作为职业摄影师,经常接到会议、活动跟拍这类题材的拍摄工作,这类工作既没有商业拍摄的“高大上”感,也没有人像拍摄的时尚感,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

会议、活动等公关类跟拍摄影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有一定关系,作品体现出新闻性也能体现出社会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不可复制性。会议、活动的拍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不受摄影师控制的过程,精彩瞬间稍现即逝,能够高质量地捕捉到每个精彩瞬间,没有足够的拍摄经验做不好。

第二,多样性。如果说会议拍摄还有一点规律可循的话,活动的拍摄则有很大变化。拍摄环境、现场布置、灯光设计、拍摄主体和主题每次都不同。

第三,被动性。这类题材的拍摄对摄影师来说比较被动,既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需要布光,更不需要调动模特,需要的只是真实的记

录。属于困难和挑战并行,可以激发摄影师的激情。

通过这些年的拍摄,我积累了一些拍摄经验和通用技巧,和大家分享。

拍摄前的沟通和准备

1. 了解客户喜好的照片类型,客户能将要求说得明白最好,万一说不明白可以让客户提供想要的效果图,客户把拍摄要求说得越细致,拍摄就会越轻松。

2. 配合客户对拍摄的特殊要求。比如哪几位领导或重要人物要重点关注,有没有想要的特殊角度或构图等,做到心中有数,拍摄有准备。对我个人而言,接这类拍摄任务时最喜欢啰嗦的客户,客户不啰嗦,我就心里

没底。

3. 向客户提前索要会议、活动流程安排,遇到户外跟拍活动,需要提前踩点,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知识,选择好机位和角度,提高拍摄效率。拍摄时尽量将这些“本土”元素融入到照片里。另外,踩点的好处是可以计算时间,看看是否有时间更换镜头拍些更出彩的画面。

4.仔细查看拍摄设备检查内容尽量细致,包括装备是否齐全、选择是否恰当、电池是否有电、备用电池是否携带等。需要提醒的是,尽量按照拍摄环境和题材准备镜头,选择轻便的器材为宜,减轻负重。

拍摄技巧

1. 多使用点对焦配合点测光。会议、活动跟拍的环境一般较为复杂,光线分布不均,且变换频繁。使用点对焦配合点测光的拍摄方式可以最快速度地完成单张拍摄,既可以确保对焦精准,又能确保得到想要的曝光效果。

2. 慎用大光圈。我一般会将光圈设置在f/5.6左右。因为大光圈拍摄时景深过浅,而拍摄难免会有对焦不准确或者主体突然移动造成对焦不实的情况,这在后期很难弥补。

3. 按题材选择好拍摄模式。为了控制景深就选A挡,为了控制速度就选S挡。而M挡的使用要更为谨慎,很容易因为忘记更改设置而造成曝光有误,降低拍摄成功率。

4. 熟练使用闪光灯。室内环境中,面对逆光、弱光或者脸部光线混乱时尽量开启闪光灯。室外或室内有追光、面光时,可以视情况关闭。

5. 尽量用RAW格式拍摄。拍摄中难免会出现曝光失误的情况, RAW格式可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因曝光不准确而造成的失误。

器材的选择

1.机身:最好是一台全画幅相机,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画质和足够好的镜头群满足拍摄需要。另外,相机高感光度性能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2.镜头:至少一套“小三元”镜头,以变焦镜头为主力。拍摄这类题材,越高素质的镜头易用性越差,除了极个别活动会议会用到超长定焦大炮,很少有摄影师用到定焦镜头。

3.手柄:使用好的手柄,可以提高相机的续航能力,缺点是会增加负重。但是如果在拍摄之中频繁更换电池,多少会耽误些时间,而长时间紧张拍摄

的时候,经常会不注意电池的电量,容易发生突然没电的意外。

4.外置闪光灯:尽量买原厂闪光灯,对于会议和活动拍摄,闪光灯的作用非常大,乃至很多摄影师说:

“基本上没有不需要补光的时候。”

5.三脚架或独脚架:固定视角拍摄时,比如超大型会议演出、T台秀或者大型合影,三脚架属于必备设备。但如果拍摄过程需要移动,可以借助独脚架提高拍摄成功率。

猜你喜欢
闪光灯光圈对焦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愉快地给娃照相吧 别怕闪光灯
基于无线通信的闪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限压保护LED闪光灯电源设计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请关闭闪光灯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