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转变中抓住新增长源

2015-09-10 07:22王运宝
决策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省增加值省份

王运宝

速度、结构、动力之间,正在发生哪些深层改变?

从地方经济的走势中,能看出最新的动态。截至7月30日,31个省区市的201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全部公布。这份地方经济“中考成绩单”,可以看做是解析经济增速、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切入口。

首先是服务业升级已成主要趋势。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此后从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继续呈现领跑态势。

从各省区市来看,三产增加值高于二产增加值的已扩大到13个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都已进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的三产增加值高出二产增加值6592.9亿元,上海高出4092.5亿元。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经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开始跨入以服务业为主要动力的阶段。因此,新兴服务业的爆发式增长,需要特别关注。

其次是内外拉动力的改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这种动力转换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进出口方面,2015年上半年仅有8个省份的进出口总额相比去年同期是增长的,其余都是负增长。在区域分布上,增长的省份都位于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沿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传统的外经贸大省,进出口都是负增长。但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却没有因为外贸的负增长而出现明显下滑,江苏、浙江、福建的增速都在8%以上。这也再次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中,内需拉动已成为主力军。

这种动力改变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关键因素上。

先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投资额度最高的十个省份,全都突破了1万亿元,且增速均突破10%。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以江苏为例,上半年的投资额跃升至全国第一,从而有力地拉动江苏经济增速走在沿海经济大省的最前面。

再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还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个沿海经济大省“最能血拼”,在消费指标上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从而弥补了因外贸负增长而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第三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增速呈现集体上升,折射出区域新动能的转换。

从区域经济增速上看,重庆以11%名列第一,成为上半年经济跑得最快的区域;榜眼是贵州,为10.7%,它们都在长江经济带上。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在增速上均呈现经济高地的状态,除上海外,都高于8%。由此可见,当“一带一路”跟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支撑带“握手”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正在放大。

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省份经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后,增速集体上升。特别是在新兴产业上的升级,比如深圳的产业创新,杭州的互联网+,泉州制造2025等,恰好踏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上,将会引领新一轮区域经济形成新动力。

谋划区域经济重在“局势”,这一词要分开来解:局与势,即布局与谋势。7月下旬,10天内召开了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远近结合,既是定调“十二五”最后半年的收官,更重要是谋划到2020年的全局发展。

放眼未来五年,经济增长新动力的结构性转变将持续深入,动力结构、区域格局都将面临深度调整。而经济新常态下的调结构,就像化学反应中分子结构改变后产生新物质一样,必然会生长出新的增长源。但怎样抓住这些新增长源,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改革智慧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大省增加值省份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制约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