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2.0时代的三大示范效应

2015-09-10 07:22
决策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海关服务业

自贸区扩区是包括自由贸易、金融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在内的综合改革模式的创新,扩区从根本上打破了自贸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才能运行的传统模式。

4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方案》发布,表明中国自贸区进入“2.0时代”。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包括陆家嘴金融区、金桥开发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是原有的4倍。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将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科创中心并举,成为保持上海先发优势,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布局看,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内涵非常丰富,其示范效应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从物理扩区到功能扩区。自贸区成立后一年新增企业1.26万家,新增外资企业1784家,超过以往20年的总和,对外投资总额达23亿美元。但上海自贸区原有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业态是贸易和物流。此次扩区不仅是物理的,更是功能上的拓展。扩区后金融要素最集中的陆家嘴地区将试验服务业的拓展开放,建设服务业引资高地;金桥开发区将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张江高科技园区则以推进金融创新、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科创中心提供支撑为目标。这将大大强化自贸区的试验功能和“压力测试”,在更广阔范围内检验各种创新,以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次是从地域扩区到模式扩区。在货物贸易为全球贸易主流的时代,世界各国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大多对自贸区实施特殊监管,上海自贸区亦如此。新设立的粤津闽三地自贸区也都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加非海关特殊区模式,显示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自贸区扩区是包括自由贸易、金融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在内的综合改革模式的创新,扩区从根本上打破了自贸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才能运行的传统模式。

国务院批准发布的新的25项改革措施,使自贸区模式超越现有物理空间,辐射到浦东乃至全上海、长三角和全国。随着未来我国自贸区的多点设置,服务贸易将迅猛拓展。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更具有不受物理区域限制的特点。由此自贸区扩区更是世界通行经贸模式和政府体制创新模式的推广,而创新模式的“外溢”,更具有实质意义。

第三是从管理扩区到理念扩区。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将按照“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这一目标“对表”国际通行贸易规则。在已有基础上,上海自贸区将拓展产业预警、权益保护、信息公开、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等新内容,探索在整个行政区以开放促改革的体制机制,以新理念、新思维来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准入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模式、贸易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等金融制度创新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将作更多的深度探索。同时,诊断中国和其他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的未来大趋势。这一切,观念和思维的深刻变革才是实现管理创新乃至整个社会相应变革的核心。因此,扩区不仅是管理上的,其核心是观念和思维的革故鼎新,将现代经贸理念和思维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和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设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它本身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再一次显示了中央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实际上,“扩区”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推进器,其意义在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新常态乃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历史性的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海关服务业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