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 中国智慧

2015-09-10 07:22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产品文化企业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企业要扭转浮躁心态

我认为品牌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品牌,一种是企业品牌。一个产品做好后,如果能够继续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而且企业家本身能够让这个企业在社会中不断地发出正能量,这时候就会形成企业品牌。

我还是想谈谈如何形成产品品牌。第一,产品一定是为某一个层次的客户提供的,而这种客户其实有两种需求,除了实际应用的需求外,还有彰显身份的需求。所以产品的定位要适合自己产品的客户层次。第二,要有合适的性价比,不是越便宜越好。第三就是品牌的一贯性,就是确定产品的定位后,是不是能够保证一贯性,这个其实是成就一个品牌或者毁掉一个品牌的关键所在。

中国企业界、商界,甚至整个社会,都出现了浮躁心态,这本身对企业形成产品的一贯性是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必须要扭转浮躁的心态。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中国最缺文化品牌

中国需要什么品牌?不仅是商品品牌,中国最缺的恰恰是文化品牌,正因为文化品牌稀缺,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从现在就要及早规划。

为什么说中国特别需要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文化品牌影响力大。一部《阿凡达》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这个行业,不仅创造了迄今为止难以企及的票房,也使3D技术迎来了新生。

第二个是持续时间长,商品品牌很少有做到百年的,但是文化品牌影响时间很长,影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哈姆雷特的形象存在了多少年?我相信再过若干年,我们也一样会记住《阿凡达》。

再一个,文化输出思想和价值观。不要以为美国人卖给你的东西仅仅是产品,在产品、在营销当中,潜移默化地就输出思想、世界观。美国现在最大的产业是文化产业,占了GDP的24%,美国占了全球文化产业的60%的份额,美国政府极力通过补贴鼓励输出的就是文化产品。所以我觉得中国特别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国产汽车品牌仍需提升品牌形象

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可以引领时代的消费潮流。在汽车这个行业,这几年来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变,但是总体来讲,中国汽车品牌给人的印象还是价格比较低,技术相对落后,质量也不是非常的可靠,服务水平也不令人满意,甚至还有一些抄袭、仿冒人家的烙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汽车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走合资发展的道路,最近这十几年,中国企业可以自己研究和生产汽车,这个进步已经非常大。

但是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比较短,还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比较薄弱,同步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都不是很强。还有就是我们缺乏高水平的汽车研发工程师。只有鼓励自主创新,大量培养人才,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推动中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步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兴产业正奋力捕捉下一个风口,传统产业期待在变革中凤凰涅槃。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依托中国品牌,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眼下,中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惑,急需寻求新的解决之道,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之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已有不少制造企业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加快了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步伐。

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现在要应对全球竞争,迅速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从价值链最低端向上走,并实现真正国际化,这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提高产品力、品牌力和文化软实力来实现。

中国力量的国际化,我认为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就是将中国生产的商品卖到全世界;二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三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即中国软实力的输出,它代表了更深层次和更广意义的影响力,具备改变和融合的力量。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建忠:

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需要核心技术支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由贫困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我们现在能有二十几个国际知名品牌是正常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兰石是国内的知名品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兰石实际上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有很多的民族品牌,在这个时候为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为了自身技术的提升,也为了大家的生活水平快速得到改善,走上了合资的道路,其实就是把我们的自主品牌消灭了。

好在兰石没有彻底把自己的品牌消灭,我前年上任以后,我们把合资的股权回购,现在提出创造品牌。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自己技术含量更高、品牌价值更强、竞争力更强的产品,所以我们也提出了真正要创造兰石自己的品牌,真正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首先就是要依靠核心技术支撑。

要围绕国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基础这个机遇,按照全球的视野,站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前沿地位,来开发自己的产品,通过真正打造国际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打造品牌。

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

应建立国家营销体系

我觉得品牌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商业理想,它是这个企业商业理想的文化符号。有了商业理想就要坚持,就像马拉松一样,过去30多年中国房地产热过,投资也火过,但一个企业要始终坚持做一件事。品牌还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活力体现,光坚持不够,还要创新。

我们觉得国家营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李克强总理在为高铁做国家营销。中国那些好的企业,应该从国家营销的角度去支持它们,为它们摇旗呐喊,为它们背书。

具体要怎么做呢?在政府层面,有一个修正企业评价准则的问题。其实国际通行的对一个企业的评价有四个维度:诚信度、创新贡献、税收贡献、就业贡献。而我们过去很穷的时候,“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税上得多就是好,这也是对的。但是当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政府应该去审视一下我们的一些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其次,要导入国家营销的体系设计,这是政府和媒体共同的任务,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

品牌应不断创新、丰富自身核心价值

品牌要不断地创新、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核心价值,这就是品牌所应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尽管全球经济存在着下行的压力,但我们要看到,以工业4.0、大数据、互联网+等为特征的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却蓬勃发展,催生了刷新老品牌、创新新品牌的奇迹,创造了品牌活跃的新空间。但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技术更新加快,消费者更加个性化,注重体验,因而使品牌创新的要素更加复杂,过程更加艰难,结果更加多变。

品牌强国、品牌富国,依托品牌展示中国力量,这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健康产业,天士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通达、立天人合一之德、行大健康之道”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调整发展、创新提升,不断注入科技内涵、文化内涵,注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在这样一个潜力无限的大舞台,相信我们能够创造出大品牌,创造出卓越的国际化的品牌,构建一个代表行业水平、推动中国力量的天士力品牌体系。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关键是打造中国品牌

有人认为世界经济有四个环节,利润分配上,硅谷通过创新拿走了35%,华尔街资本拿走了30%,德国装备拿走了30%,剩下的利润才属于中国制造。现在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现在越来越高。所以,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关键是要叫响中国质量,打造中国品牌。

一流的企业做品牌定规则,二流企业做市场忙推销。品牌能够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品牌能够稳定企业的利润,增加产品溢价。同样是中国制造的鞋子,贴上洋品牌就可以从50元卖到500元。品牌价值对消费者而言是更好的产品品质保障,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所以创新是打造品牌的根本出路,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五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品牌建设如同马拉松长跑

我们目前正经历一个品牌淘汰的过程,一些竞争力比较弱的品牌会慢慢被淘汰,货真价实的品牌会留下来。

在一个市场上品牌一定是稀缺的,不可能太多,一方面可以自己创造,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购,最近几年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等。

我们现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是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创造品牌呢?我觉得这个心可以有,也可以去努力,但是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可能做不到。现在在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话,其实没有必要把品牌打响,行业内的用户知道就行了,而应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质量、服务与内在的竞争力上。

品牌建设从长远看是一个超越马拉松的长跑。其实我们希望变成制造业强国,就是要建立起一些长期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品牌,最重要的是要有韧劲、耐性。另外,企业一旦拥有了品牌资产,就要非常精心地来维护,因为这部分无形资产是非常脆弱的。

猜你喜欢
产品文化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谁远谁近?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产品
产品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