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民的知识分子”

2015-09-10 07:22李北方
南风窗 2015年24期
关键词:工农立场精英

李北方

傅正博士为我的文集《北大南门朝西开》写了一篇短评,初稿里说到,我虽然有精英化的教育背景,却不跟精英混,倒是喜欢和工人、农民们待在一起,践行“做一个人民的知识分子”的理念。我对此提出意见,请他修改,因为我平常与工农的直接接触并不比跟精英接触的多,那么说不符合实际。

前些天,我到南京走了一趟,做了几场讲座。南京师大一个旨在服务农民工的学生社团联系到我,邀我抽空跟社团的同学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流,希望就“知识分子如何跟工农相结合”的议题听听我的意见。

两件事赶在一起,激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简单谈谈看法的意愿。在跟南京关注工农的大学生们交流时,我首先问在场的五六十位同学,是否有人来自城市中产阶级以上的社会阶层。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这符合当下的状况,有关注社会底层的思想倾向的青年学生基本来自底层,即农村和小城市的平民家庭。其实,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并不存在“跟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因为他们就来自工农。

理解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命题,离不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在旧中国,读书是剥削阶级子弟的特权,他们所学的知识也是为剥削阶级的统治秩序服务的。对于那些先知先觉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来说,首先要面临与工农打成一片,了解工农的任务,这是主动的。新中国建立,新社会需要新的知识分子,就要对旧知识分子进行改造,让他们转变阶级立场,变成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是被动的。但无论如何,走入工农的行列,脚上沾一点牛屎,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对那些自幼便有过种地、放牛的经验,且立场上仍站在工农一边的知识分子来说,执着于这种形式上跟工农的结合,就是机械地理解了知识分子的使命了。社会是有分工的,人民的知识分子归根到底是知识分子。傅正博士有句话说得是极深刻的,“光有人民立场尚不足以成为人民知识分子,还应有知识分子的理论洞见。建筑工地和富士康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恶的力量。真正的恶不会显摆在我们面前,它一定躲在伪善的外衣后面。”

这是个何其复杂的世界,没有理论的能力就不能真正认识它的机理。人民的知识分子应该充当的是工农大众的利益的瞭望者,见工农所未能见,言工农所未能言。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讳言是在为工农大众而书写,但我写文章并不追求工农看得懂,因为我的使命是同工农可能看不到的“敌人”论辩。

工农大众有他们的缺陷,那就是因为知识的欠缺而导致的短视。正视他们的缺点,勇于批评,而不是事事迎合大众的直觉,也是人民的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职责。

有些左翼知识分子其实是小资左翼,因为与工农有天然的隔阂,他们生怕别人说他们的立场不坚定,所以时刻要做出跟工农贴近的样子,不敢说一句批评的话。这样的动机不能说是坏的,但一旦做过了头,就成了另外一种媚俗:有些人把穿戴名牌当时尚,他们则把脚上沾点牛屎作为时髦。大概是这些人的声调比较高,以至于让那些本来就来自底层的青年学生也觉得,只有在物理上跟工农乡村在一起,才算是有了人民立场。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失去了自己应该守住的战斗位置,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民的利益。

想想我们跟母亲的关系:既是亲切的,又不必处处拘礼;既不会让母亲受伤害,也做不到从来不让母亲生气。一句话,以对待亲妈的方式对待人民,而不是以对待丈母娘的方式对待人民的知识分子,才是人民的知识分子。

猜你喜欢
工农立场精英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它们都是“精英”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