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金琢玉舞昆吾•人间巧艺夺天工(上)

2015-09-10 07:22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5年23期
关键词:玉雕金奖老师

蒋成龙

钱建良,“苏州玉雕”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玉雕大师,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光福分会会长,良缘玉雕工作室创办人。作品青玉草香花《碗》获2008年首届‚“子冈杯”银奖;《碧玉香薰》获2010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北京)金奖;《吉祥对碗》获2011上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梦水乡系列》获2013“子冈杯”玉石精品博览会银奖;《忆江南》获2013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龙凤匜》获2014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荷叶洗》获2014“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奖;《香远》获2015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匜》获2015年艺博杯金奖等……

说起与钱建良老师的相识,并非源自玉石雕刻或工艺美术方面。笔者家母长年致力于慈善工艺事业,在白血病儿童的救助、戒毒和小动物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几年前与中华儿慈会合作,以公益拍卖的形式为家境贫寒的白血病儿童筹备慈善捐款。机缘巧合之下,钱老师通过网络与家母取得联系,并对慈善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除捐钱捐物外,身在苏州的钱老师还特意代表中华儿慈会前往当地患儿所在医院探望,为身处窘境的患儿家庭带去了温暖的关怀和鼓励。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在苏州以及周边地区出差,因而受母亲之托,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前往钱老师位于光福镇的工作室拜访。鉴于笔者本身的工作性质,与钱老师自然聊得甚是投缘。随着交往的逐渐深入,笔者发现除了玉雕之外,心地善良的钱老师夫妇更在捐资助学、扶危帮困的慈善失业中身先士卒,力所能及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悲天悯人又谦逊平和的心境,钱建良老师的玉雕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平静、清雅的感觉。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手艺人,技术方面自然已是炉火纯青,而在作品的设计和细节的刻画层面更是体现出了苏作玉雕“空、飘、灵”之精髓,深受同行的赞誉和收藏家的追捧。

妙手天工·琴瑟和鸣

钱建良老师的祖籍为江苏省无锡市,先祖们大约在清代中期迁居苏州,并选择了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的光福镇定居。康熙三十五年江苏巡抚宋荦在此地一处景致极美之处赏梅,后题“香雪海”三字镌于崖壁,从此香雪海名扬海内。据记载,乾隆帝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此赏梅,更留有一座御笔诗碑赞颂此处的景观。

如此湖光山色不仅自古就得到世人赞美,更孕育了祖祖辈辈的光福手艺人。如果说苏州市内的相王弄是苏州当代玉雕的集散中心,那么光福镇的玉雕、木雕、核雕等民间工艺更是历史悠久,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相辅相成。不仅向全国各地输出了大量工艺、艺术作品,还输送了诸多专业人才。

在传统手工业如此发达,环境氛围极其浓烈的光福镇生长,钱建良老师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自己的学艺之路。当时刚刚初中毕业的他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学业,投师一位玉雕工匠门下做起了学徒。当地有句俗话:“再穷饿不死手艺人”。原本仅仅只是抱着“以此谋生”的心态开始学习玉雕技术,并没有考虑过所谓的“长远规划”。没想时光飞逝,从九二年初至今二十多个年头过去,钱老师在玉雕的路上越走越远,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与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模式一样,玉雕技术的学徒生涯总是边练边干的。期间除了师傅的悉心教导外,自己的努力和钻研显得更为重要。

两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经过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钱老师终于掌握了基本制玉技术。此后他便开始四处走访其他制玉名家和工作室,进一步虚心求教,钻研技术,与同行进行了大量交流。可能是感动于他的真诚,亦或许是同为手艺人的惺惺相惜,年轻时的钱老师得到了很多老艺人的指导和点拨,甚至将一些密不外传地诀窍传授给他,使他从中探索到了更多从未碰触过的技术亮点和艺术审美。那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甚至可谓终身受用,自此更加完善了他的制玉手法,技艺也更加趋于成熟。

“当时对每一件上手的作品都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通宵达旦地琢磨。经常为一件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忘乎时间,将身心完全沉浸在挑战技术的兴奋和艺术创作的激情中,享受着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钱老师如此回忆着当时的感受。

在那段为玉雕技艺如痴如醉的青春岁月中,钱建良老师得以结识了身在广福玉雕厂学艺的陆彩英,也就是如今的钱夫人。自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在制玉的各个层面共同探讨、钻研、尝试,一同进步。最终二人结为夫妻,并在婚后共同开办了良缘玉雕工作室。

说起钱夫人陆彩英,除了邻里严重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贤内助形象之外,年轻之时更在玉雕技术和艺术创作方面拥有不亚于夫君的实力,真正可谓深藏不露。学习绘画艺术出身的她天资聪慧,加上系统、专业地学习经历,原本就具有一般匠人所不具备的艺术功底。她的绘画作品以人物见长,形象刻画惟妙惟肖,线条和层次的运用也极具功力。此后在玉雕厂的学习经历使得她对玉石这一特殊材质的理解更加全面,让她能够在玉雕创作的领域更加得心应手。

婚后的他们夫妻二人不仅生活方面琴瑟和谐,在共同的事业上更是鸾凤和鸣。以钱老师精湛、细腻的琢玉手法,配以夫人精巧、大气的艺术设计,不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如今二人的配合已经达到心领神会的默契,分工也甚为分明。一旦钱老师构想出新的作品思路和创意,夫人便会在和他探讨之后领会其中深意,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最终将精美的图样画在玉料上,以备接下来的雕琢制作。

“我们这样不仅可以各施所长,还可以为我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创作和思考,构思更多、更好的作品。有些好妻子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的,而彩英则是那种在前线与我并肩作战的好妻子。”钱老师认为妻子在自己玉雕事业的发展上着实功不可没。

如今,光福镇作为苏州制玉的集散中心之一,仅工艺街上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大小小的玉雕工坊、工作室、店面等就已经鳞次栉比,目不暇接,从业人员数以千计。钱建良老师夫妻经营的工作室从生产规模上可算是最大的之一,凭借作品的品质和声望,店里的生意也总是应接不暇。

在经营层面,钱建良老师也颇具心得,和夫人一起把工作室管理得井井有条。淡薄名利的他们从来都是“友”字当先,宽厚待人,把感情看得极重。虽然江南水乡的口音依然混杂在他流利的普通话中,不过凡是和他熟识的朋友都觉得他“不像南方人”,明显带有北方汉子的豪迈之情。甚至不开玩笑地说,只要是遇到聊得来的客户,还没等对方提出,他自己都会主动降价打折。为此经常是在销售的时候不赔不赚,除了玉料成本和工人的工时费用外,自己分文不赚,打个平手。

对于这点,他自己倒是颇为不以为然,认为朋友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自己不赔钱就行了。反而倒是圈子内的熟人都觉得他颇具一股“侠义之气”,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那些武艺超群,快意江湖的侠客一般。镇子上甚至有人戏称他们为神“雕”侠侣,令人羡慕之余也对他们的作品以及为人深表认可。

正是因为他们夫妻二人广结善缘,所以也算是镇子上生意最火的店家之一。即便是在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行情增长缓慢的“寒冬”岁月里,他们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除了慕名而来的新客户外,委托加工和购买成品的回头客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并经常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同来淘宝。

钱建良老师的玉雕作品器型大多来自传统的文玩清供以及各类艺术造型,从山子、器皿、炉瓶等大件器物,到坠饰、把件、牌子等小件作品,有立体圆雕也有浅浮雕的平面作品。这些作品的纹饰和主题通常都来源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景物,花鸟鱼虫、人物山水不一而足。

得益于工作室当前的生产加工规模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所有作品从设计到出胚、整形、雕刻和打磨各个环节全部都能够独立完成。这样一来保证了设计和实现的统一性,又能在作品的品质监控上做到尽善尽美。与此同时,由于作品种类繁多,体积多样,因此可以对整块玉料因材施工。在避免玉料浪费的同时又能尽量降低成本,让更多喜欢玉器的藏友玩得到,买得起。

(下期待续:在近些年的探索和尝试之中,钱建良老师一直在尝试挖掘不同产地的玉石种类,以期能够在材料成本方面降低普通收藏者的入门门槛。对制作工艺和设计理念的精益求精并不会因此“打折”,反而更要以此补充、放大材料自身的价值。)(作者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研究院)

猜你喜欢
玉雕金奖老师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金奖作品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贺亮才:“撞”出个世界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