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查看股价易使我们遭受损失

2015-09-10 19:09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芒格泰勒巴菲特

作者简介:

罗伯特G. 哈格斯特朗

(Robert G. Hagstrom)

哈格斯特朗美盛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同时,他还是美国知名的,以善于写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称的作家,已出版9本投资书籍,包括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巴菲特之道》,该书第1版即销售120万册。

作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幕后智囊,芒格与巴菲特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芒格告诉我们,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融会贯通的格栅,是投资的最佳决策模式。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而心理学无疑与投资有着紧密联系,芒格认为,如何克服个人心理上的障碍,将对我们的投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股票风险溢价这个术语很多投资者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它指的是资产相对于10年期美国国债无风险利率(之所以称为无风险利率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政府还从未违约过),在风险更高的股票市场所获得的回报差额。据研究,股票风险溢价在1961年大概是3%,在20世纪80年代大概是6.5%。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泰勒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贝纳茨好奇于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股票风险溢价这么高;另一个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股票持续多年表现优异,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持有债券呢?他们认为,答案包含在两个概念中。第一个是损失趋避,也就是人们在做决定时会规避风险,在一个可能会导致损失的情况下,人们会希望有所得而不是承担风险;第二个是一个行为学概念——心理账户,指人们在心里用来计算投资产出的方法。

泰勒和贝纳茨认为:投资者持有一项资产的时间越长,这项资产的吸引力就越大,前提是不要总是去看回报。只要不是每天看投资组合,你就免于被每天的价格波动煎熬;持有的时间越长,你面对波动的时间就越短,因此你的选择看上去就更有吸引力。换句话说,使得投资者不愿意承受持有股票风险的两个因素是:损失趋避和频繁查看价格。借用近视这个医学词汇,泰勒和贝纳茨创造了短视性损失趋避这个词汇。

他们想了解投资者通常间隔多久去估算一下投资组合,才会对股票和债券的回报历史分布没有影响。答案是:1年。

暂且不管1年才查看一次股票投资组合这个时长的真假,从科学的角度得出1年的结论是很直接的。泰勒和贝纳茨测试了回报、标准偏差以及股票在1个小时、1天、1年、10年和100年的时间中获得正回报的可能性。接着他们得到了一个与损失趋避因子有关的效用函数(效用=股价上升的可能性-2×股价下跌的可能性)。股票历史回报结果显示,持有股票1年以上,其效用函数才为正值。

泰勒和贝纳茨认为,在讨论损失趋避时必须加进计算回报的频率,很明显,如果在短时间内计算风险较高的类似于股票这样的投资组合的回报,投资者对回报可能不太满意。“损失趋避是一种本能,”泰勒和贝纳茨说,“作为一种策略性的选择,计算回报的频率是可以被改变的,至少理论上是可以的。”

在我看来,阻止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得好的回报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短视性损失趋避。在这28年的投资经历中,我亲身经历投资者、投资组合管理人、咨询师和大投资机构的成员,因为频繁查看报表上的损失(短视性损失趋避)而遭受巨大的伤痛。能够克服这一负面情绪的只有少数人。

难怪那些克服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比如沃伦·巴菲特。我一直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是他的投资机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个产物。因为伯克希尔不仅仅持有股票,还持有全资的公司,巴菲特从这种独特的视角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评价自己时,巴菲特引用他的良师益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因为他是一个商人,所以他是更成功的投资者;又因为他是一个投资者,因而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商人。”

商人巴菲特懂得只要他的公司在稳定的管理之下持续获利,他投资资产的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不需要市场的肯定。他常说:“我不需要股价告诉我那些我已经知道的真实价格。”

1988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投资了10亿美元。这项投资在那时是伯克希尔最大的一笔股票投资。然而,可口可乐的股票并不是一直在上涨。那10年中,有6年的时间,可口可乐的股票表现优于大市,而剩下4年则低于大市。如果计算损失趋避函数,我们发现在这10年里投资可口可乐的情绪效用是负值。

或许巴菲特读过约瑟夫·德拉维加在《乱中之乱》写的准则:“那些知道如何忍受打击而没有被不幸吓到像狮子的人,在面对恐吓时会咆哮,而不会像其他胆小的人一样想要逃跑。”

(文章节选自本书第五章,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芒格泰勒巴菲特
一年浮亏约40%!芒格大幅减持阿里巴巴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滴水藏海
如是说
巴菲特的测试
走进芒格的世界
展示不完美
圈话
星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