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成“负翁”学贷是救药还是毒药

2015-09-10 07:22张晓东
看世界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费债务毕业生

张晓东

全球著名的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日前宣布将在新一期的校园招聘中增加一项诱人的待遇补贴项目:为新入职的大学生偿还每人每年1200美元额度的学生贷款。该公司希望这项优厚的政策能帮助吸引到更多面临财务困境的职场新鲜人。

在美国,原本用以帮助贫寒学子圆大学梦的学生贷款最近几年愈发显示出负面效应:由于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频繁波动,曾经靠一张大学文凭获取一份收入稳定工作的预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2014年的美国大学毕业生成为“历史上负债最多的一届”。原因是他们中有近71%的人刚出校门就开始负债,且平均每人负债额高达3.5万美元。相比之下,2004年毕业生的学生贷款平均债务总额不足一万美元。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各项措施比如允许毕业生根据工作实际月收入按一定比例还贷,但很多年轻人还是认为“被压得喘不过气”。著名作家李·赛格尔以个人亲身经历为例在《纽约时报》公开撰文号召毕业生延迟偿还贷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你知道最荒谬的是,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不是因为吸毒或赌博而背负巨额债务,而是因为接受教育。”赛格尔称,这的确是社会的错。

今年37岁的凯利·泰恩说想给20岁的自己两条有用的理财建议:第一条是选择学费远比私立大学便宜的公立大学;第二条是尽可能地少贷一点学费贷款。

尽管泰恩已经是两岁半孩子的妈,但她眼下每月仍然要从工资里挪出700美元来偿还学生贷款。她说如果不是高达6万美元的债务,她原本可以在20多岁的时候多存一点钱。“房子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拥挤,我也可能有机会到处旅行一下。”泰恩坦言,养了孩子后,这些梦想变得几乎不可能再实现了。

像泰恩这样30多岁还在还学生贷款的案例在美国并不少见。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竞选中抛出的个人励志故事那样,这位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宣称自己在2004年也就是43岁时才还清贷款,那时候他已经是美国联邦参议员。

对出生在1985-1995年之间的所谓“新千年一代”而言,学生贷款带来的压力似乎比奥巴马和泰恩这样的老一代大学生更难以承受。《大西洋周刊》的一项针对不同代际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新千年一代”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偿还学生贷款”是其一生中面对的最大金融难题,而在老一代中持相同观点的只有十分之一。

事实上,这一点也可以从美国学生贷款日渐升高的违约率上得到验证。美国教育部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有近13%的三年期贷款学生延迟还款至少90天。这个数字在2013年是11%,在2003年是6.2%。“问题已经升级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坦言。

由于在毕业后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去偿还贷款,很多“新千年一代”的大学生感到失去了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正如赛格尔所指出的那样,债务问题逼迫着毕业生去从事那些薪水较高但不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一代人的择业自由被空前地限制住了。”赛格尔直言,要不是当初选择了果断违约,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从事收入不稳定的写作行业。

24岁的克里斯·朗明年就将从著名的纽约大学牙科中心毕业,这位从小就出类拔萃的“学霸级”人物却在担忧自己的未来——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牙医学院,他所就读的学校和学科从各方面来说都不算便宜。

背负着近40万美元巨额债务的朗每天都在考虑毕业后的人生走向。他表示自己曾经非常认真地考虑过参军,以便争取一点缓冲时间,或者搬到没有收入所得税的地方去生活,比如得克萨斯州。“之前我从来没想过离开纽约,但一旦申请了学生贷款,你一生中至少会有好几年再也不属于你自己。”

实际上,像医学这样学费异常高昂的学科通常也是学生贷款违约率最高的领域。以朗所在的牙科为例,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为了凑齐开私人诊所的昂贵前期成本而不惜选择债务违约。这使得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后期才能清偿几十年前的学生贷款。

由于利率低且由联邦直接资助,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一向是美国低收入家庭孩子走向高等教育并改变人生轨迹的首选。尽管这个项目如今陷入债务无限膨胀和违约率高企的怪圈中,但它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了像奥巴马这样的寒门学子跃过龙门。

有意思的是,美国学生贷款最早竟然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格局下诞生的。

1957年10月,苏联向太空中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颗卫星不仅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并引发了美苏两国之间的太空竞赛,还直接催生了美国的政府学生贷款项目——由于担忧美国没有足够的后继科学人才以对抗来自苏联的太空科学家,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案”中推出联邦资助的低息学生贷款项目。

虽然最早是朝着培养更多的军事科技人才去的,但见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巨大魔力的美国人不久后就把学生贷款拔高到了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层面。

1963年因为肯尼迪意外遇刺而接任总统宝座的林登·约翰逊更是将推广学生贷款视为“向贫穷开战”计划的一部分。在约翰逊的力推下,学生贷款促成了战后首个高等教育的爆发潮,这批人才为美国经济的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从那时起,学生贷款项目的程序和制度逐渐成形:大批的资金贷款并不由政府直接发放给学生,而是经由各大银行派出。且政府保证,即使贷款学生最后违约,其产生的风险也将由政府负担。因此这种制度也被诟病为“纳税人担险,银行家拿钱”。

到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学生贷款的债务风险就已经初现苗头。克林顿虽然有意改革,但在主张“市场至上”的共和党人主导的国会两院面前无法搞出大动作。

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开出总额约为3500亿美元的大额支票,表示希望建成“零贷款”的学费计划

“银行开始为了自身的盈利而向学生推荐更激进但不实际的高额贷款方案,认为利率低没关系的学生则在大学一开始就陷入了金融圈套。”美联社评论说。

这一系统随着2008年华尔街自身的坍塌而告终。两年后,奥巴马政府宣布学生贷款将全面由“山姆大叔”直接接管,但之前的累计债务和大量违约却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消化。

让曾经用以圆高等教育梦想的学生贷款逐渐演变成“人生枷锁”的原因显然不止银行的贪婪这么一个。实际上,银行向学生推荐越来越高额的贷款方案的背后是美国大学学费快速增长的现实。

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00-2001学年,在美国大学获得一个学位的平均成本是10820美元,到2010-2011学年已经上升到18497美元,涨幅达70%,这远远超过美国普通家庭收入的增速。

巨额学生贷款债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学生本人甚至是教育层面。由于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拖累经济增长的可能,美国两党已经将解决这一问题放到了一定的优先层面。

但问题在于,对于大学学费应该由谁出、怎么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争执由来已久,要在短期内达成共识似乎不是一件易事——在战火日渐升级的2016年总统大选口水仗中,这个问题已然成为各方用来笼络选民的一大法宝。

整场战役中立场最左倾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就承诺,一旦当选将部分取消学生贷款:他号召美国像部分欧洲国家学习,实行公立大学学费全免的政策。对于覆盖私立学校的学生贷款,他则建议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这个噱头一出,以吸引年轻选民为要务的桑德斯立马在社交网络上获得百万人次的“点赞”。

同属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也开出总额约为3500亿美元的大额支票。她表示希望建成“零贷款”的学费计划。在她于8月推出的一揽子承诺中,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来抵偿学费的设想颇为有趣。她建议若学生能够拿出相当于每周10个小时的工资,且学生家庭根据援助资格做出相应的贡献,那么其攻读四年制的公共教育机构便无需贷款。

但在共和党人看来,实行了几十年的学生贷款项目不应被取消。他们认为,在长期有着 “个人奋斗改变命运”情结的美国文化中,学生贷款被视作对抗欧洲式免费教育的所谓“美国例外论”的佐证之一。

共和党候选人杰布·布什在希拉里的3500亿美元方案出台后立即在推特上与之展开网络“舌战”。他指出,奥巴马政府过去几年内毫无节制、毫无计划的教育开支政策正是目前巨额债务堆积的主要原因。因此他表示反对通过花更多钱的方式来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提倡收费低廉但就业率良好的职业教育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他表示。

无论如何,这些政客主张的“可负担高等教育”的计划仍然无法帮助那些已经欠下高额债务的毕业生。

正如来自俄亥俄州的凯尔西·格里芬那样,她一出校门就背上了12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尽管已经在正式工作外又打了两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但她目前仍然面临着放弃自己公寓而不得不搬去和她父母同住的尴尬局面。而她的母亲则因为和她一起签下了当年那份学生贷款而要被迫放弃自己的养老保险。

“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这1.3万亿美元学生贷款几乎不可能减少,”《金融时报》警告称,美国经济也承受不住这一经常被忽视的债务负担的重压。

猜你喜欢
学费债务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大学新生开学学费知多少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