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品牌:修外必先养内

2015-09-10 07:22张晓莉
人力资源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才融合企业

2014年12月21日,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在北京召开,现场揭晓了“2014年中国最佳雇主”年度评选榜单,长安汽车、飞亚达、高新兴科技集团、卓越置业集团、搜狐、深圳怡亚通、远东控股等60家企业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佳雇主企业”称号。

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每个管理团队、每个员工都自成媒体。这使得企业在对自身进行宣传时更加直接地面对用户,同时,在管理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本次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新常态下雇主品牌的新策略、移动互联时代雇主品牌如何实现创新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观点分享。

58同城副总裁刘扬: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公司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感受更深。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和可传播性在人员招聘、留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两三年前,企业仅把打造雇主品牌当作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工作,似乎与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多大关系;但近两年,用人需求渐增,要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抢人才,我们必须放低姿态才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也意识到,打造雇主品牌不单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全体员工尤其是各业务部门管理者的事,大家必须一起动起来。

在日常工作中,从公司高管到基层团队领导,都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假设你的下属离开,你是否还有三名候选人可以备用?公司每季度的高管会都会对此进行梳理,由上至下,每位领导都要列出备用人选,这已经成为公司的一项硬性规定。

公司在进行员工管理时,主要针对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核心员工,他们支撑着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第二类是潜在员工,包括业内同行和学生人群;第三类是离职员工,公司对他们非常在意。无论是即将走进公司的,还是即将离公司而去的,我们都要紧紧抓住,对这三类人群的工作做得好,企业才能有美好的明天、光明的未来。

京东商城人力资源副总裁刘梦:作为B2C(Business-to-Customer)公司,让潜在候选人了解京东并不是件难事,那么京东的痛点到底在哪里呢?就是既要修外还要养内。让内部员工在一个高速展、工作节奏非常快、竞争极其激烈的公司里能够工作得开心,能够看得到希望,这是所有人力资源同行和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员工看重的是一段职业经历能为

他带来什么收获,而这也是企业所关注的。为此,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建设明确的人才发展观和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公司内外进行广泛宣传,让员工知道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发展和晋升。对人才的激励、保留、培养及关怀,需要从点滴入手。

刚才刘扬女士提到了对离职员工的关怀,其实京东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地努力。互联网公司人才流动较快,优秀员工离开了,可他为什么离开?离职面谈时,我们通常得不到真实的答案。员工离职时,我们会让他填一张表格,其中有“你愿不愿意在未来某时再考虑回来”这一项;该员工的直线上级也会填一个选择项:“你是否希望这名员工未来再回来成为我们的同事?”两条信息互相对照,人力资源部门对关键信息进行跟踪,定期给这些离职员工打电话沟通,询问他们的近况,甚至婉转地请求:“现在能不能坦诚地说出当初困扰你、使你离职的原因?”这些细微的关怀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去做,也需要管理者去关注、跟踪并加以改善。

未来,我们面临的人才竞争压力会更大,想在市场上找到业务能力、管理成熟度都匹配的人员非常困难,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吸引他们。企业管理者、HR只有付出更多,才会真正在有需求时快速招到适合的员工。

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郑桂梅: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对“新常态”做了表述。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现阶段的特征。在APEC峰会上,习总书记概括了“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从高度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驱动转向创新的驱动。

过去,我们公司一直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但近年来,在进行校园招聘时发现,很多90后大学生对我们知之甚少,甚至有不少学生问:“海印是做印刷的吗?”可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打造雇主品牌则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打造雇主品牌对企业来说是一种 “内外兼修”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对外宣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才加入到企业后,能切身感受到企业是否真如宣传的那样好。有时候,企业对外宣传得越美好,越可能使人才在入职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反作用力越强。

第二,企业要有自己的整体策略规划。我们公司一直沿袭“三基”模式,即基因、基金、基地。我们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涉及商业、地产、矿业、演艺、餐饮等领域,公司需要大量基层员工,很多同行可能普遍有这种感觉:现在难招的不是高级人才,基层员工反倒更难招,而且流动性极高。我们所说的“基因”,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分到企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部门任职。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好处在于,当员工还是学生时,就已将企业的基因输入到员工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所谓“基地”,是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把招聘延伸到大二、大三学生身上。我们在几所高校设立了奖学金(基金),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和创新。寒暑假期间,公司为这些在读大学生提供有补贴的实习机会,不少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公司。

第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并将其落到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上。比如员工餐厅,无论是董事长、公司高管,还是保洁员、物业管理员,大家吃着同样的饭菜,用着同样的餐具,没有等级高低之分,真正体现着平等和尊重。这种人性化也体现在招聘上。一些公司在招聘时把公司吹嘘得很好,但很多应聘者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公司在招聘现场,即使是在夜里12点,只要有应聘者在等候,我们就会继续进行面试,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诚意和关心。

原三角集团高级副总裁吕福通:我们都在说雇主品牌,但首先要思考雇主品牌对于企业、企业家而言意味着什么。所谓雇主品牌,就是打造能够带来吸引力、凝聚力、和谐力的平台。企业吸引人的招数很多,“钱”是一个最基础的条件,此外还有两样东西非常重要:一是公平合理的职场氛围,人才在企业里工作得舒心,平等竞争,得到应得的东西,这就要看一个企业的机制是否健全。还有一个就是晋升渠道和个人成长机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为员工铺设发展通道,付出就能晋升,就能拿到应得的工资、奖金或者股份,哪怕企业的薪酬比其他企业稍低,自然环境比其他城市稍差,企业照样能吸引人才。这两点是企业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人性化管理有很多误区,

披荆斩棘、追求真理、创造价值,这才是人性化的本质。所以,企业讲人性化管理,第一要务就是注重人的发展,这一条永远要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上。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吴健勇: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工具和沟通方式的巨变,很多传统的思维方式也遭到了颠覆,而在这其中,融合又是一项大挑战,包括产业的融合、人才的融合、管理的融合,以及各种管理工具、方法的融合。企业要打造独一无二的雇主品牌,第一要务就是融合。雇主与雇员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天然共生的,企业的成长带动员工的发展,员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互相依存。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融合表现在三方面:利益的融合、价值的融合、梦想的融合。我们公司从创业开始就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到目前为止,超过50%的员工都是公司的股东。谈梦想绕不开利益,只有梦想没有利益,梦想也只能是空想。员工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企业为员工实现梦想提供这样的平台。当员工的梦想、价值和利益与企业相融合时,雇主、雇员、社会就变成了一个有机生态圈。

朗诗集团副总裁赵晶海:在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发展?最关键的是弄清客户需求,企业若能给予客户最想要的,就离成功更近一步。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来看待员工。现在的员工大多数是80后、85后、90后,员工越来越年轻化,而我们必然老去,我们要反省一下,现在所谈的价值观、战略、管理模型等等,是这些新生代员工需要的吗?如果不能紧紧拥抱85后,不能深度理解90后,那企业凭什么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传统的管理模型,甚至是现在正在应用的各项技巧,都应该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重新考量,量身定制,随时加以修正。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优秀雇主?第一,要看员工是否有值得骄傲、值得自信的薪水。第二,要看员工在企业中能否找到定位和自我发展轨迹。如果能满足以上两点,这个企业才能称得上优秀雇主品牌。

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国栋:新常态在人力资源领域会造成三种现象:第一,薪资增幅放缓;第二,人才流动加剧;第三,人力资源的发展更倾向于人才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必须通过打造雇主品牌来构建人才竞争的优势。

雇主品牌与产品品牌不同,雇主品牌面对的是员工,所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员工,围绕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去做。如何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一是营造家的氛围,家的文化,有了家当然就找到了归属。从外部环境上,我们每个部门的办公室都是由各部门自己设计,有的部门把办公室设计成“哆啦A梦”的家,员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在软环境方面,公司通过团建和各类活动、游戏来展开。每个部门每个月必须进行一次团队活动,通过游戏、聚餐等方式增进感情,让员工找到家的感觉。二是建立“家基金”,使员工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公司特地从运营成本里划出一部分资金创建了家基金,当员工的家庭、个人生活遇到困难时,家基金就发挥作用,帮助员工渡过难关,解决员工的燃眉之急。

至于成就感,通俗点讲,就两句话:一是让员工说,二是让员工做。给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给员工展现自我的机会,员工自然就会有成就感。我们公司80%以上的员工都是80后、90后,他们是企业未来的支柱,所以企业要有容错度,要给他们机会,允许他们犯错。企业有这种容错度,年轻员工说了想说的,做了想做的,即使错了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这样,员工才愿意留下,才愿意为企业创造价值。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平等。平等是基础,伙伴关系和参与是最好的领导方式,所以,企业在员工身上要舍得投入,这不单单指金钱,更包括时间、灵感、理想。尤其是理想,它是一个涉及企业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责编/张晓莉

猜你喜欢
人才融合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