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韩对峙“危情六日”看半岛变局

2015-09-10 07:22雷墨
南风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非军事区朝方双赢

雷墨

韩万以金宽镇和洪容杓为代表,朝方以金养健和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黄炳誓为代表,经过长达43小时的会谈,达成六项协议。

朝鲜半岛的危机总猜不到开头,因为难以预料危机何时、何地发生,但总能猜到结局—以非战争的方式收场。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被韩国媒体称为“8月危机”的这轮朝韩军事对峙也不例外。起因于8月4日两名韩国士兵在朝韩非军事区韩方一侧被炸伤的这次危机,演变成朝韩互相炮击、朝鲜宣布进入“准战时状态”的局面,但最终以长达43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结束。

在谈判桌上化解危机,对于战后一直处于所谓“停战”状态的韩国与朝鲜来说无疑是双赢。但就这场危机来说,这个双赢显得有点“失衡”。尽管朝韩双方都有妥协,但韩国总统朴槿惠“铁娘子”作风尽显,平壤政策回旋空间却“捉襟见肘”。理解半岛局势未来走向,朝韩两国以及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不容忽视。

作为对韩国士兵被炸伤的回应,韩国于8月10日重启中断了11年的对朝广播喊话。在非军事区架设高分贝广播,是朝韩针对对方心理战的重要方式。8月15日,朝鲜发出警告,称重启对朝喊话是严重的军事挑衅,等同于对朝宣战。不过,韩国并未理会朝鲜的警告。8月20日,半岛局势急转直下,进入紧张的“危情六日”。

当地时间8月20日下午3时53分与4时12分,朝鲜分两次共向朝韩非军事区韩方一侧发射了4枚炮弹。4时50分,朝鲜以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养健的名义向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金宽镇发出信函,称韩方对朝喊话是向朝宣战,要求立即停止喊话。几乎与此同时,朝鲜还以人民军总参谋部的名义,向韩国国防部发出通知,要求韩方自20日下午5时起,48小时内停止对朝喊话并拆除相关设备,否则朝军将采取军事行动。

20日下午5时4分,韩军向非军事区朝方一侧回击了29枚炮弹。下午6时,朴槿惠总统主持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下令果断应对朝鲜挑衅。当天下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紧急召开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宣布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进入“准战时状态”。

21日,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朝鲜潜艇出港、导弹待发、前线军力调动等消息充斥国际媒体。当天上午,朴槿惠身着军装视察前线对朝警备状态,下令对朝方发起的挑衅坚持“先行动,后报告”的原则。与此同时,韩美上调对朝情报监视级别,实施“共同应对朝鲜局部挑衅作战计划”,并启动“沉寂”了40年的联合作战体系。

21日上午10时40分,韩国以统一部长官洪容杓的名义向朝鲜发信函,主要内容是表明韩方将坚决应对朝军挑衅。不过,朝鲜以“发件人不对”为由拒收信函。当天下午4时许,朝鲜以金养健的名义向韩国发出通知,提议与韩国举行高级别对话。下午6时许,韩国回应朝鲜同意对话,双方商定22日下午6时在板门店举行对话。

22日下午6时许,韩方以金宽镇和洪容杓为代表,朝方以金养健和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黄炳誓为代表,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谈。经过长达43小时的会谈,朝韩双方于25日凌晨达成六项协议,包括朝鲜对地雷炸伤韩士兵事件表示“遗憾”、韩方中止对朝喊话、朝鲜结束“准战时状态”等。2010年天安舰事件与延坪岛炮战后最危急的朝韩军事对峙,以谈判的方式得以缓解。

据朝中社8月28日报道,金正恩在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对朝韩“8·25协议”给予了积极评价。他称该协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使灾难性的朝韩关系重回和解与信任的轨道。金正恩还突出是朝方主动促成了这次朝韩高级别对话,不过他强调是朝鲜“核遏制力”而非谈判发挥了缓解危机的作用。

“8月危机”结束之时,朴槿惠总统任期恰好过半。危机应对给她的“期中考”加分不少。韩国一民调机构8月26日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韩国民众对朴槿惠政府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28日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韩国民众对朴槿惠施政支持率为49%,创下她就任以来最高值。

金正恩对朝鲜的作用给了“好评”,韩国民众为朴槿惠的表现“点赞”。如果这也算是一种“双赢”的话,那么更重要的双赢还得从朝韩双边的角度去解读。就朝韩双方达成的协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斯科特·斯奈德评价道,通过这份协议,朝韩双方展现了它们有能力通过谈判走出危机。他表示:“协议的实施应该把双边关系的焦点从军事对峙转向交流与合作。”

虽是“双赢”,但以危机演变过程来衡量,朝韩双方的博弈也在发生变化。从8月20日危机升级以来,首尔的强硬姿态没有实质性软化。韩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千英宇对媒体表示,朝鲜事实上是在“请求”对话。这是否只是韩国人的臆想、朝鲜是否“请求”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在朝鲜对韩国发出谈判要求后,双方同意把谈判时间设定在22日下午6点,即朝鲜最后通牒时限之后一小时。

8月28日,首尔龙山陆军会馆,韩国军方为朝韩军事对峙期间主动要求延期退伍的85名官兵举行午宴,表彰他们的勇气和壮举。这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与今年2月韩国智库峨山研究院的一项民调结合起来看,意义就不那么简单了。那次民调显示,20多岁的韩国年轻人,在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上与朝鲜最具疏离感,把朝鲜视为“敌对方”的比例也最高。

这个年龄段的韩国年轻人,没有父辈那样的朝鲜战争经历,但却有着清晰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战的记忆。也就是说,属于韩军服役主力的这群人,正以不同于父辈们的论述和逻辑来理解“朝鲜威胁”。这种变化,很难说不是影响韩国对朝行为的一个变量。

朝鲜能以军事动员轻易把首尔的繁荣置于威胁之下,韩国却似乎通过对朝广播就让平壤有所变化。有韩国媒体调侃,韩国人气组合“少女时代”一曲《说出你的心愿》,造成的“杀伤力”远胜射向朝鲜的炮弹,不然平壤也不会对谈判那么主动。韩国心理战威力变大,是否意味着朝鲜也在变?你懂的。

更关键的“变”在半岛之外。朝韩对峙剑拔弩张的8月21日,朝鲜驻俄罗斯大使金亨俊在莫斯科召开记者会,指责韩国污蔑朝鲜,并要求国际社会帮助缓解日益紧张的半岛局势。同一天,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安明勋在纽约召开记者会,警告韩国“人民军不说空话”,称已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半岛局势召开紧急会议。不过,除了有关方面呼吁朝韩“克制”以外,朝方要求的紧急会议未提上议事日程。这与2010年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战后安理会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形成了鲜明对比。

猜你喜欢
非军事区朝方双赢
朝韩就朝方艺术团访韩达成一致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谋划双赢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
“第二战场”上的较量——板门店谈判中中朝方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