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亿基建投资能否惠及民生

2015-09-10 07:22胡印斌
民生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惠及民生资本

胡印斌

日前有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国务院已批准10万亿七大类基建项目,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这一数据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对此回应表示,这并非通过新增的大量财政投入来强刺激,而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

2008年的4万亿,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不少人担心,政府再度砸下7万亿,会不会如当年的4万亿一样,在对整个经济产生较强刺激的同时,埋下诸如产能过剩之类的隐患?还有,若继续坚持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或可缓解政府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但能否真正惠及民生,提高社会公众的幸福感?

民间的焦虑并非不能理解。不过,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悲观。一方面,从2008年到现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比2008年基本增了一倍,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已大大提高,即便有7万亿的投资计划,其对经济的刺激也不会特别强烈。更何况,若真有7万亿,所指的也应该是计划总投资,具体当年能够完成多少,还要看完成率。

另一方面,多年过去,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更审慎,不会意识不到单纯靠政府投资驱动是一柄“双刃剑”,甚至是“饮鸩止渴”。短期的强刺激或可求得一时之功,但长远看,却可能灼伤经济的血脉。事实上,发改委官员已经澄清,现在即便推动投资,也更注重投资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更倾向于引导、疏导社会资本参与,而非大量新增政府财政投入。

而从7万亿的投向看,也与以往多有不同。据披露,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分别为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特别是在环保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扩大投资额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毕竟,连年雾霾的侵袭,不仅影响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观感,也正在蚕食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健康没有了,则增长的意义又在哪里?而欲求环境的整体向好,除了短期的快节奏治理,也要有长期的规划,也即谋求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比如清洁能源的发展等等。在这些方向上努力,才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

此外,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投入,遏止经济下行趋势,并逐步转暖,也会直接体现在就业的增长上。不可讳言,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大面积关停工业企业、削减产能,在一些服务业不发达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大批劳动力剩余的情形。化解这种剩余,扩大就业,政府责无旁贷。这也是政府致力于“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扩大投资,无论是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还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都会在市场上有所反应,而最贴近的反应,则是可能会给低迷的楼市注入一点信心,个别地区甚至不排除房价的骤涨。连带着,物价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弹性涨幅,而这些,则属于“保民生”的范畴。也即,政府本来就应该在“稳增长”的同时,未雨绸缪,辨证施治,有效应对,确保民生不会因为大幅投资而限于困顿。

猜你喜欢
惠及民生资本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清洁供暖 惠及于民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五老”办书屋惠及众乡亲
返乡创业 惠及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