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要有经典意识

2015-09-10 23:46孙湛波
新闻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编委建筑设计出版社

孙湛波

【摘要】本文以《新时代,新经典》为例,说明经典图书是如何在图书立意、作者选择、内容深化、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方面运作的;为保证实现图书的经典价值,编辑又应如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关键词】编辑经典意识图书运作

编辑的天职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就默默无闻,无所追求。要想成为优秀的编辑,就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向社会传承最优秀的文化,用自己的编辑成果为人类留下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编辑就应树立经典意识,多做经典图书。

中国城市出版社于2012年7月出版了《新时代,新经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获奖作品集》(以下简称《新时代,新经典》)一书。书名称为“经典”,说明该书从立项到出版的全过程,都致力于打造经典图书。图书出版后,获得了建筑设计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该书的首发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绍学等二十多位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该书为“组织经典”、“设计经典”、“印装经典”。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笔者结合该书的出版过程,探讨一下经典图书出版的具体运作技巧。

经典图书立意要高远

经典图书不只是总结过去,还要能为当前的社会变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新时代,新经典》图书立项基于中国建筑学会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建筑创作大奖活动。这次评奖活动规模很大,除了组成强大的评委班子,也获得了全国各地建筑设计院、所的支持和参与。将获得大奖的优秀作品汇编出版,不仅可以为人们留下一份宝贵的建筑设计经典,而且可以进一步倡导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优秀建筑师的社会影响力,总结和保护现代优秀建筑,激励建筑设计行业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全面提升我国的建筑创作水平。特别是在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强烈冲击中国建筑设计界、甚至已引起多方面激烈争辩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意义更加突出。该书编委深有感触地说:“我感觉自己参与了一个很重要的建筑文化的事件。”“这本书的出版就是要引导方向,点亮未来。”

当然,这本书还有保留史料的特征,它记录了特定时期的特定建筑,是活的历史。另一方面,它也是标杆,让社会了解什么是符合历史需求的真正的好建筑。

在图书的立项及作品编选、整理过程中,笔者与编委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从而明确了图书的立意和定位。即:该书不仅是历史性的总结,而且要通过总结引领潮流,指导当前的建筑设计做得更好,为未来留下更多经典的建筑作品;同时,该书也要向国外读者展示我国的建筑成就,使之成为弘扬我国建筑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

经典图书作者要权威

经典图书作者要权威,但不是拉上几个权威作者挂名撑场面。由于经典图书的内容架构一般比较宏大,且可能涉及行业的评判问题,没有权威专家的全面参与,是很难立住脚的。

《新时代,新经典》要汇编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经典建筑作品,谁来选择?谁来评判?如果作品的选择与评判不能服众,则图书的出版就失去了意义。好在该书自立项之初就与评奖活动结合在一起。当中国建筑学会组织新中国成立60年建筑创作大奖评奖活动的时候,中国城市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发现了其中的出版价值,经过缜密调研和论证,认为这是树立出版社品牌、在建筑设计作品出版领域争夺制高点、值得投入的出版工程。出版社及时立项,并组织精干编辑力量积极跟进,中国建筑学会也希望将评奖成果转化为出版成果,以扩大其评奖导向。经过沟通,所有评委欣然接受邀请,担任了《新时代,新经典》图书编委会的编委。这样一个包含二十几位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的编委班子,使得该书的作者实力十分雄厚。

该书的编委身兼两重身份:作为评奖活动的评委,他们以其专业的判断力对建筑作品进行审慎的评判和筛选;作为图书编委,他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参与讨论确定图书的编写体例,并对图书内容进行审核把关。

经典图书内容要精深

《新时代,新经典》全面回顾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建筑创作成果,编选了300个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创作大奖获奖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表现了设计者对建筑设计历程“有序的回忆,宝贵的珍藏”,展示了一幅幅“国家之面孔、城市之表情”。

将300个建筑创作项目在一套书中给予特别详细的介绍是很难的。自图书选题一立项,笔者就意识到不能靠文字或图片的量取胜,要以少胜多,表达其精髓。该书在资料编选过程中确实下了很大的筛选功夫。

尽管篇幅有限,为提升图书的导向价值,该书特地增加了专家点评。该书的编委都是著名的建筑专家,他们对每一个获奖项目进行实名点评,从而对每一个获奖项目都有专业的解读,使读者对于优秀设计作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使专家和建筑师之间有一个沟通,以此推动我国建筑评论的良性发展。

经典图书编校要精细

“一部作品,从粗糙到精致,从可能默默无闻到被广泛接受,都需要编辑精心地加工、打磨。每一部光彩夺目的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无闻的编辑;每一位名满天下的作者的身边,都有一群甘愿奉献的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贺圣遂如是说。①对图书作品进行精心地加工、打磨是我们编辑的天职,不能稍有松懈。

《新时代,新经典》是在各设计单位评奖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稿的原始资料十分庞杂,且质量参差不齐。征得中国建筑学会同意,在各设计单位以及各位编委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在一年多的书稿整理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资料筛选以及资料复核工作,期间需要反复查核各设计单位的档案资料,工作可谓繁琐。还好,各设计单位十分理解,也十分配合,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现将该书的编校工作摘要列举如下:一是对项目资料中的疑问之处一一与原设计单位核对解决,部分数据填补了一些重要工程项目的历史资料空白。二是对项目数据资料进行了规范整理,同时又通过适当标注建筑项目的某些特异性质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三是对项目图片进行了筛选甚至补拍,以确保图片质量。四是对专家点评文字进行了校核。五是对英译文字进行了校核,特别是对于建筑项目名称的英译,通过查核资料确定最佳译法。六是对人名中的特殊用字(如崔愷的“愷”、刘景樑的“樑”、张镈的“镈”、曹涵棻的“棻”等)进行反复核对,并通过图片化加以定型,避免付印时乱码。

此外,该书采用图形示意法表示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等数据,图形与数据必须严格对应,而各类建筑的体量差异较大,所以,美编设置了数个不同的比例尺,笔者在编校过程中都进行了反复核对,避免出错。

经典图书设计要出新

关于版式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贺圣遂说:“在新媒体技术影响广泛的今天,版式创新是编辑创新呈现方式的重要方面,在编辑工作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不仅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而且提升了图书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②《新时代,新经典》由国内著名的图书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担纲设计。吕先生的设计简洁又大气,通过版面构图凸显建筑作品的神韵,体现了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

《新时代,新经典》全书每个项目都控制在两个页面,这是非常精炼的做法。但是,在仅有两个页面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地介绍建筑项目,反映项目的设计特点,其难度可想而知。该书采用格式化数据的编写体例,并以图形示意法表示数据,这种版式创新使该书在集聚信息量的同时,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左下图是上海大剧院的数据图示。

这样的图示方式,使版面整齐而简洁,使数据形象而直观,给读者的感觉是版式处理很精致,读来很亲切。

经典图书印装要精美

经典图书的印装不要求浮夸、张扬、华丽,但也要确保精美。毫无疑问,印装粗糙将使图书的价值大幅缩水。《新时代,新经典》在纸张、油墨等材料方面精挑细选,以充分满足高精度图片的印刷要求。该书选定国内顶尖印刷企业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承印,一流的设备,业务精湛的技术,完善的流程管理,使图书的印装质量获得了保障。该书的照片处理不仅非常柔和,没有明显的后期处理的感觉,还能反映建筑项目本身场景的色彩,使整体阅读非常惬意,这不仅有美编的功劳,也有印装厂的功劳。

结语

经典图书需要策划编辑敢于策划,但同时也需要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经典图书意味着较多的资金投入,而且有可能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这需要出版社在制定编辑的考核办法时适当倾斜。在具体的出版过程中,经典图书由于出版周期长,工作量大,特别需要各部门的工作协调。编辑出版工作原本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经典图书的运作,更需要全社一盘棋,共同努力。

但不管怎样,对于编辑,每一部经典图书都是一个里程碑,都值得努力追求。

《新时代,新经典》在出版过程中,获得了财政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专项基金的支持,并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目前,该书的英文版正在紧张制作中。□

参考文献

①②贺圣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编辑——谈编辑的职业修养》[J].《现代出版》,2010(9)

(作者:中国城市出版社第二图书中心主任,副编审)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编委建筑设计出版社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我等待……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