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发展初探

2015-09-10 23:46杨梦歌
新闻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跨媒体受众

杨梦歌

【摘要】本文从微电影的经营策略和影片内容格调的提升两方面来探索微电影的发展,期望对促进微电影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电影经营策略内容格调

微电影已经开辟了当代影视大潮中有别于传统电影的另一条道路,然而当前微电影存在盈利模式单一、推广渠道狭窄、内容格调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有大量对微电影生存的网络环境和微电影网络发布推广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微电影的广告经营策略上,充分认识到了微电影作为传递品牌价值的载体的优势,强调了广告植入对于现阶段微电影发展出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在阅读、参考前人对电影和微电影等影视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研究如何进一步拓宽思路来完善微电影经营策略,并强调影片内容格调的提升,意在为微电影发展初步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微电影的经营策略

1、广告植入及品牌定制

植入式广告对于产品而言达到了更有效的营销目的,①而电影、电视也通过广告植入获得了更多经济赞助,微电影也自然借鉴了这条迅速有效的获取经济来源的经营渠道。

品牌定制,其实也是植入广告的一种,只不过品牌定制并非利用植入广告获取经济收入来拍微电影,它更倾向于商家为了广告而选取微电影这样的形式。②

最常见的广告植入形式是台词表述、道具应用和场景提供。但无论是单纯的广告植入还是品牌定制,并非只是简单地让产品出现在影片中便能取得好效果,而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考量和设计安排的。自然不做作、生动贴切的广告植入不但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会让观众增强对影片的好感和广告产品的兴趣。比如微电影《勇敢爱》中,男女主角用的联想手机作为影片中的道具,既不生硬又巧妙地介绍了这款手机最吸引人的功能。这样的广告植入,介绍的功能本身吸引人,植入影片又自然巧妙,不显得刻意便卸掉了受众的戒备心,令受众产生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

2、打造微电影品牌

微电影发展至今,其数量已相当庞大。这当中,大多数都是个人或小团队的一时之作,都没有使微电影形成一种产业,资金问题还是主要依靠广告植入,影片的整个拍摄制作也显得势单力薄。目前,国内一些影视视频公司已经看到了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他们已经积极投入了微电影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一些对微电影有热情有理想的专业人士也创办了自己的微电影工作室,积极打造自己的微电影品牌,实现规模盈利。

打造品牌、规模盈利为微电影吸资拓宽了渠道,它可以使微电影的拍摄借力于品牌效应③。无论是主动寻找赞助商还是赞助商主动联系上门,有了品牌,微电影的拍摄便可以享受品牌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益。而形成品牌,增强了微电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微电影的质量,微电影也可以尝试不受广告植入的限制,实现影片的版权经营,这样便开辟出微电影的另一条盈利途径。

以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影视机构为例:灵思沸点影业,以“最深刻洞悉社会热点的独特视角、最严肃的创作态度、最具品质的制作水准”为创作原则,其创作的代表作《微博有鬼》系列微电影以微博这种社交媒体为背景,反应了当前网络生态环境和复杂的人性之间的关系,以此唤起网友对微博应用的理性反思。

3、自制经营及跨媒体经营

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仍然是个小众的文化形式。微电影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网络,大多无品牌不知名的作品拍摄成本本就低廉,宣传推广实在困难,它们散落在各视频网站。这样无疑对微电影的传播推广形成很大的限制和阻碍。因此,通过对门户和视频网站自制经营及跨媒体经营这两种方式的讨论,探寻如何开拓微电影更广阔的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1)门户和视频网站自制经营。由于微电影本身由门户和视频网站自产自销,宣传、销售也可利用自家资源。这样既节省了资金投入,还可借助自家网站的便利,在门户首页进行充分的宣传推广,同时还可借助网站在网络中的各项资源和地位,使观众只要连接互联网,打开常用网页即可获悉这部微电影的信息,由此便可产生更多受众。

比如拥有较多受众的“优酷出品”、“爱奇艺出品”等。特别是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电影”中大红大紫的《老男孩》,其在优酷的点击量已超过7000多万,这样的收获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不能不说和优酷网凭借自身便利条件对影片的大力宣传和曝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2)跨媒体经营。所谓跨媒体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通过跨媒体经营,主要是为了使微电影不再局限于网络传播,让网络和电视台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④这样,一些不习惯在视频网站中搜索,喜欢看电视节目的人群也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和了解微电影,使其有可能对微电影产生认同和好感。

目前各电视台也已经开设了播放微电影的栏目,比如央视电影频道的《爱电影》、湖南卫视《我爱拍电影》、浙江电视台《梦想星期天》等。然而这些电视栏目都没有与网络形成互动,只是电视台自己开设的栏目,微电影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经营。在电视栏目上播放的微电影,有很多是平民投稿或地方拍摄,网络上更多优秀的微电影并没能通过电视渠道得到传播。如果,电视台将收到的优秀微电影同时投放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将热门微电影推荐给电视台,电视台和网络同时对其进行宣传曝光、互相推荐和介绍,微电影便实现了真正的跨媒体传播经营,其中的优质影片会得到更大的传播机会,受众范围也将大大增加。

二、微电影内容品质的提升

微电影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面对市场经济,在内容上取得了成功,也必将在效益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1、内容创新,贴近当代受众心理

与传统电影相比,由于微电影自身短小精悍的特性,人物关系相对简单,情节发展脉络较单一,片段或跳跃式叙事也不容易细腻表达感情。那么,微电影要靠什么赢得受众倾心?

微电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加以借鉴,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形式新颖、创意独特的微电影类型,能使人眼前一亮,人们拍手叫绝的同时便竞相转载;二是主题深刻、紧追时代热点问题的影片,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受众因影片展开思索和讨论,实现影片的社会价值;三是能抓住受众心理,深入受众内心,打动其心灵,使受众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如此方能获取受众芳心。

创意取胜的微电影《符号》,设想了都市中孤独男女以纸片传情。这部微电影不仅因其精致的创意获得了戛纳大奖,其中纸片传情的桥段也几乎完全被移植到了电影《单身男女》中。

紧扣时代主题引人深思的微电影有《年轻有罪》、《入土》、《爱无能》等等,这些题材广泛关注了时下百姓的疾苦。

《小巷》、《每当盛夏时》这类微电影把目光投射到了少男少女懵懂的爱与错过。影片虽短,但观众已然被带回到了那段单纯难忘的岁月,而这样的记忆必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痛最美的怀念。

2、打破现阶段乱象,提高微电影品质

很多微电影的拍摄和网站传播仍处于摸索阶段,而在其摸索的过程中便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自娱自乐上传于网络的视频和质量高的影视作品搅成一锅粥,专业拍摄的作品也因商业社会和大众娱乐倾向低俗。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有理想有热情的团队若不深恶痛绝,不把打破乱象、带动其健康发展视为己任和职业追求,微电影将很难发展。

(1)过度平民化的微电影给受众带来的不良印象。“草根”也有好作品,我们无权剥夺爱好者拍摄上传的权利,更不应打击其热爱拍电影的积极性。但视频网站的经营和管理者作为这项产业的专业从业人员,应该更加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使受众搜索更便捷,为目标受众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网站若能将微电影分门别类,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搜索题材、演员、导演搜索到自己想要寻找的微电影,还可以从“爱好拍摄”和“专业拍摄”两个主要分区中依次观看自己期望观看的微电影类型。这样就可以为不同需求的人更集中地提供所需影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众对微电影过度平民化的印象”⑤。

(2)树立责任意识,带动微电影走上更光明的道路。各网站中都存在一些挑战观众观影底线的微电影,这些影片降低了微电影的格调⑥。故事烂俗、娱乐化倾向严重、“小三”话题吸引眼球、情色当道等是微电影内容的主要问题。

《干爹》讲述了北漂女孩为了过上好日子认“干爹”又被“干爹”欺负的故事,虽然影片用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要做错误的选择,但层出不穷的类似影片相继推出,更表明影片离开了深度,便趋于雷同。

《身度》第一句台词就是“男人都是下半身的动物”,整个影片围绕“性”的主题,展开了大尺度的叙事。“男女之爱除了上床便是互相伤害”,这样的言辞不知是对大众发起了价值观的挑战,还是更多地吸引了盲目的猎艳看客。

微电影的这些问题不可小觑,作为专业制作团队和个人在微电影创作时,更应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结语

以往的微电影研究一般比较重视品牌宣传作用和网络推广问题,对微电影作为电影的本质重视不够,因此,本文认为微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在经营策略上既要坚持原有的盈利模式,又要积极发展新的盈利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尤其要认识到影片内容格调与总体质量的提升是微电影发展的本质,无论微电影是否起到广告作用,因其本质是电影,所以,依靠精良的拍摄和适合的演员表演,展现一个好故事,抓住更多的受众,这无疑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①李海荣:《泛媒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②辛冬,《视频营销热潮来袭》[A].黄升民:《互联网的媒体化战略》[C].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104-105

③贾国飚:《媒介营销:整合传播的观点》[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11-314

④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迎来新时代》[A].黄升民:《互联网的媒体化战略》[C].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249-251.

⑤⑥陈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本特征与发展》[A].《信息网络与文化传播》[C].上海三联书店,2011,(12).

(作者: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出版学硕士)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跨媒体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基于跨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报业新媒体融合策略
由出版商到电影公司:漫威的跨媒体产业演进与启示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及内在机制研究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
数字社区报“跨媒体”盈利模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