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同声传译师毛泡泡,用笔尖创意画出声音

2015-09-10 07:22一江春水
分忧 2015年2期
关键词:阅读障碍泡泡图像

一江春水

情商和创意赋予的机会

毛泡泡就从小喜欢画画。大学时,她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

刚刚进入大学两三个月,新鲜劲还没过,2001年12月的一天,毛泡泡经过学校的公告牌,上面贴满了考研、讲座、托福的信息,毛泡泡被一则招生信息吸引住了脚步。那是丹麦服装学院的老师来到学校直接招生,有8个公派名额。

招生主要面向大二大三的同学,毛泡泡纯粹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的,她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还没怎么见过外国人,反正是海选,借这个机会练练口语也好。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其他面试的学生都是毕恭毕敬地按面试的套路回答问话,但毛泡泡彻底放开手脚,灵光不断绽现。面试老师问她来自哪里。毛泡泡说,云南。转念一想,老外也不知道云南在哪里,这样吧,拿一张纸来,我画个地图给你看。画得很有灵气,这让面试的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学生不一样。

其实他们看中学生的并不一定是专业能力,更多的是看情商是不是够高,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等是不是够强。于是在大一报名的学生中,只有毛泡泡被选中了。后来她想想,自己真是幸运哪。在面试的最后,老师问她想不想去丹麦,她毛毛糙糙地回复道:“我也不知道,丹麦好像太远了,我主要是来跟您聊英语的。”

就这样,19岁的毛泡泡走上了背井离乡的旅程,到丹麦服装学院学艺术设计。

毕业后,毛泡泡也没有急着去找工作。毕业后她有3个月的签证有效期,就想着去旅游。她喜欢梵高的画,一路游历到梵高的故乡荷兰。

毛泡泡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机会,但机会好像就是接踵而来。在路上,恰好有一个中荷文化交流的夏令营需要志愿者,毛泡泡在这个项目中找到一份短期工。更奇妙的是,在这份工作中,毛泡泡良好的沟通能力让主办方之一的荷兰埃文斯大学印象深刻。学校当时正要成立国际学院亚洲贸易系,有意聘请她任教,教中国文化与艺术。

毛泡泡因此留在了荷兰,成为埃文斯大学最年轻的一位老师,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老师。

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荷兰的生活真是顺风顺水,毛泡泡甚至拿到了教职工的终身合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每逢年底交教学报告的时候,她就难堪了。碰到写文章和查看大部头的学术书籍,她的头就大了。平常人看书是从左往后,在她的眼里,书里的字呈发射状朝自己飞来,无法集中精力“抓”住它们。以前学习的时候,她口才好,在国外多接受视频教学,很少需要啃书本。现在需要交年底的教学报告,她开始是找同事帮忙,但到第三年需要交学术论文,她彻底没辙了。她有很多想法,却没办法写出来,只能画,可是画的东西怎么做成论文?

毛泡泡感觉心里想被一块石头压住了,爱说爱笑的她开心不起来了。论文写不下去,她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抑郁之中去看医生。

医生安排了3次测试,确诊她患有阅读障碍。这是由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主要表现为阅读时易读错字、书写时常搞混形近的字,注意力很难集中。但阅读障碍症患者也有常人不及的天赋,例如纵观全局,将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视觉发达,对色彩、形状非常敏感。“阅读障碍能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应该珍惜它。”在医生的帮助下,学校破例允许毛泡泡用画画的方式完成了论文。之后,毛泡泡彻底释然了,她在讲课的时候都是用图形来表达。

但在埃文斯大学待了7年后,毛泡泡还是回到了中国。因为男朋友想来中国,正好有一家荷兰的培训公司提供了外派到上海的职位,毛泡泡就此辞去了教职。

干了一年多,中国职场的文化氛围让毛泡泡不是很适应,她索性裸辞了。回到故乡云南的乡下,她晒着太阳,没事的时候就翻看自己的笔记本,里面用大量的漫画描述她对生活的理解。偶尔听到的一段音乐、路边的一棵植物、和猫咪玩耍的一个瞬间、与朋友一段有营养的对话……因为有阅读障碍,她从小就用这种方式去记录和感受生活。朋友赞叹说:“你太有创意了,复杂的事情居然能用漫画这么简单地表达。”

毛泡泡想,除了教书、培训,有没有一种更适合她这种人从事的领域呢?心血来潮之下,她就上网去搜索,还真让她找到了视觉传达这个领域。有一种叫图像同声传译师的工作,将演讲人的故事内容、意境神态以同步手绘的形式转化成图画。图像同声传译师的大脑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图像资源库,所有的图像素材都需要在1-2秒中抽取出来,1-2秒快速绘制在纸上,包括构图颜色等等的安排。这是一个结合艺术设计、沟通理解、即兴发挥的跨界工作,一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更是未来表达与沟通的新趋势,世界500强的公司在开会中经常会采用这种图像同声传译的方式。

毛泡泡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一直做得最拿手的不就是这样的工作吗?她查询资料发现,全球从事这一职业的还不到200人。“这事儿,我也能做!”毛泡泡找资源、学习、买书,然后就找到了国际上最权威的机构美国The Grove Consultant(视觉会议之书机构)考取了认证视觉引导师的认证。

与更多的创意者同行

图像同声传译这个职业太新了,市场空间也非常大。有企业的设计部门开会,聘请毛泡泡现场做图像同声传译。毛泡泡来到会议室,看见两套设计方案的团队正在“死磕”,谁也无法说服谁。

毛泡泡听了半天,觉得有些争吵没必要,其实他们的想法有不少共通点,但互相都不知道。她根据双方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提炼,把两种方案的关键点明明白白画出来,摆在一起。图画直观可见,有时比交谈更有助人际沟通,争吵很快消弭了,两个团队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拿出了一套更优秀的方案。

这家企业后来又请毛泡泡协助,拍了一组宣传片。视频里,画外音讲述部门理念,毛泡泡的笔随之跃动,天衣无缝地配合诠释一个个抽象的名词——团结、上进……她在电脑里翻出了这家企业原本的部门介绍,近百页的PPT,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谁看得下去?

毛泡泡现在是国际视觉引导协会董事和中国区传播大使,她为全球大师级人物做过图像同声传译,如彼得.德鲁克的女儿Cecily Druker、麦当劳前总裁Paul Saber等。

有很多人好奇地问毛泡泡,怎么做到边听边画的?毛泡泡说:“用图像隐喻描述复杂抽象的概念,对逻辑思维、空间感、画面感和讲故事的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和锻炼。通过专业训练,许多人都可以做到。”

于是在2014年,毛泡泡决定开课教学,为企业培训更多的图像同声传译师,“我可以帮助更多人通过图画的力量,迸发创意,高效沟通。”求学者五花八门,想学画的大学生、临近退休的阿姨、陷入中年危机的夫妻、寻求事业突破的培训师、渴望走进孩子内心的年轻妈妈……有趣的是,他们几乎都没有绘画基础。

毛泡泡希望帮助大家引导出不一样的创意。第一堂课,她要求大家在48个长方形空框内任意发挥,添几笔,画出不一样的东西。限时两分钟,有学生抓耳挠腮,硬是“找不到灵感”;有的却接连画出信封、窗户、切糕……交流环节,看到别人的创意,有学生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简单如儿童画,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毛泡泡于是带他们走上街头,去吹风,去晒太阳,去摩挲粗糙的树皮,鼓励他们松开思维的缰绳:“我可以把树皮做成时装吗?”

无论是灵感还是创意,都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当好点子像泡泡一样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以前,大多数人可能只是一片固体“维C泡腾片”。毛泡泡很喜欢这个比喻,她更喜欢自己的角色——做一杯温水,让泡腾片“咕噜咕噜”地被泡开,释放各自的想象与创造力。责编/梅子

猜你喜欢
阅读障碍泡泡图像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评述
巨型泡泡
A、B两点漂流记
阅读障碍教会我的
动手做个方泡泡
和鱼一起吐泡泡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