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吧,记者?

2015-09-10 07:22王碧颖
新民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普利策公关

王碧颖

2015年4月20日,美国纽约,《纽约时报》自由摄影师Daniel Berehulak因报道非洲埃博拉危机获得专题摄影奖。

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讽刺的了:这一边,普利策大奖刚颁给了默默无闻的地方小报,媒体正惊叹、祝贺;那一边,却曝出获奖报道的主笔人,已因为薪资问题早早地离开了记者一行,转投公关怀抱。

这也让《普利策获奖人因生活所迫转行公关》这则新闻,代替本应鼓舞人心的《2015年普利策奖公布》,一跃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毕竟,这实在让太多记者扼腕叹息——曾几何时,记者这份职业,成了“虚有荣誉、难以为生”的行当?

小报获大奖,记者却转行

相比同样获奖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来说,《每日微风》真的是一份太不起眼的小报。在普利策奖公布之前,没有人能预料到今年的地方新闻报道奖会被这份6.3万发行量,只有7位记者的报纸拿下,即使他们的报道曾让一名学区主管离职、或是已获得过另一项新闻报道奖。

《每日微风》编辑部坐落于加州托兰斯,该报刊由前药剂师S.D. Barkle创办于1894年,于2006年成为洛杉矶新闻报刊集团的一员。本次获奖的报道是由记者Rob Kuznia、Rebecca Kimitch和Frank Suraci完成的关于当地高中学区腐败现象的报道。这一场调查最初源于记者Rob Kuznia一条简单的教育条线新闻,随后在记者Rebecca Kimitch和编辑Frank Suraci的共同努力下,该报成功挖掘学区管理员的薪酬记录,前后进行50多篇追踪报道,并最终迫使贪腐的学区主管离职。同时,该系列报道还促成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重新修改相关法律以填补漏洞。

普利策委员会在评语中强调其为“发人深省的报纸网站”,它是小报,但而其在评审最后阶段的竞争对手是《芝加哥论坛报》和《塔尔萨世界》。《每日微风》的确让人看到了地方报纸的力量与纸媒的影响力,但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纸媒的落寞。

直到普利策新闻奖名单公布后,人们才发现,发起并主导着这份金牌报道的记者Rob Kuznia早已在半年前离职,甚至离开了他从事多年的新闻行业,转而成为南加州大学大屠杀基金会的公关部门工作人员。而当记者问起他原因时,居然是因为记者工作薪水太低,无法支付房租,导致Kuznia只好另谋他路。

获得今年普利策奖的《每日微风》记者Rob Kuznia。

根据Rob Kuznia的个人主页及USC网站报道,他在2013年开始着手调查高中学区主管Jose Fernandez的贪污问题,并最终查证该主管年薪离谱地高达63.3万美元。Kuznia的调查最终引起了FBI和洛杉矶政府对此事的调查取证,成功扳倒了这只“大老虎”。此外,这一系列报道,也让Kuznia于3月17日赢得了Scripps Howard基金全国新闻奖,而这一奖项的获得者向来都是普利策新闻奖的预备生。

Kuznia曾说,他从未期望能获奖,毕竟他的竞争者们有许多一线大报,但是他相信他的获奖会让大家知道记者的力量。“这提醒着我社区报道的重要性,以及媒体对于社会的意义。如果没有人看着这个社会,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可即使是这样,他依旧选择了离开。在普利策新闻奖名单出来之后,便有美国记者已经采访了Kuznia,他承认不再身为记者的心痛和懊悔,但他说薪资实在微薄,以致他无法支付在洛杉矶地区的房租,所以转向了公关行业。获得了新闻界最高荣誉的记者却因为觉得纸媒行业太难维持生计而转行,还有什么比这更打脸的?

美国记者究竟有多穷?

在大众眼里,记者也许是风光无限的,但Kuznia的例子却告诉我们,就算写再多有名的报道,记者也有可能养不活自己。

其实一直以来,记者都是美国各种人力资源和薪资调查公司发布的最差职业排行榜评为榜上嘉宾。根据薪酬调查公司payscale今年3月份做的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美国记者的中位收入仅3.8万美元,而一名木匠的中位收入是4.1万美元。而记者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值也不高:5-10年工作经验的记者,期望的年薪中位数是4.2万美元。payscale的数据也显示,全美记者的年薪范围大概在2.2万美元到7万美元之间。美国求职网站最近评出的2015年十大最差职业中,记者以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收入低,升迁前景不好,被列为十大最差工作之首,进入十差之列的还有摄影记者和播音员,也跟新闻记者有关。

“美国新闻评论”网站上有一个统计,2013年全美新闻记者的平均薪酬是44360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10.7%。可是在这段时期内,全美平均薪酬增长28%,物价水平上涨了26.6%。也就是说,相对全社会的收入水平,记者的收入在大幅下降。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个相对于其他行业已经明显偏低的数字,也引起了很多记者的抱怨,他们说自己赚的远远没到这个数。这是因为,一小部分资深或者有名望的记者收入通常会比较高,拉高了平均水平。

就美国记者的薪资情况而言,不同地区,记者的薪资也有所差别。比如在首都华盛顿,记者的薪酬比全国平均收入高35%,是全美记者最理想的去处。此外,纽约以高于全美27%位列第二,然后是旧金山和芝加哥。

可是Kuznia所在的这些不那么“中心”的地区,记者的收入可能就不那么美丽了:据说月薪差不多只有2000多美元。2000多美元大概是怎样的经济水平呢?举例来说,在美国,一瓶矿泉水的售价是1美元,也就是说Kuznia的收入不吃不喝不缴税也只够买2000瓶矿泉水。换算到中国的物价,一瓶矿泉水售价人民币1元,2000瓶矿泉水也就是2000元人民币,农民工都能轻松赚到。由此可见,单就薪水待遇方面,美国的记者们其实是很苦逼的。

其实相对来说,并不是所有记者都会像Kuznia这般穷困潦倒到付不起房租的,但是所有的记者都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潜在的外部威胁。

工作时间长,加班是家常便饭,常常需要通宵赶稿;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神经几乎永远处于绷紧的状态;危险性很高,尤其是做调查的新闻记者,还可能面临潜在报复。以Kuznia的获奖报道来说,揪出一个贪官,并且要揪出其背后的势力网,除了要不断潜入调查、还很有可能面对威逼利诱。再看2015年获奖的这些新闻作品里,无论是《华盛顿邮报》的美国特勤局安全漏洞,还是《纽约时报》关于团体如何动摇国会领导人和国家总检察长的报道,抑或是《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医疗提供商的数据揭秘,哪一个精彩报道的背后,都有着无法忽视的调查困难与危险。

其实记者的高危问题一直都是媒体主要的关注点,早前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报告就称,过去一年全球至少有60名记者因公殉职。虽然该数据主要针对战地记者的安全问题发出警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记者这一职业的未知风险。毕竟除了战争,还有地震、疫情等自然灾害,还有诸多机密数据、贪腐问题的揭露,因这些报道而受伤的记者,并不在少数。

更不用说,美国新闻行业对记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极高,写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确认、找到出处 ,还要找到其他人进行反复求证,还有各种各样规避利益冲突的严苛规定。可是所有这些辛苦,回报却完全不成比例。同时,报道的真实性决定了在美国做记者是不可能有任何灰色收入的,哪怕收人家几十美元,都会变成丑闻断送职业前程。所以也难怪Kuznia转向公关行业,起码人家稳定、安全、收入高啊。

公关,记者的最后出路?

由记者转公关,已经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儿了。早在2013年,深蓝财经的专栏作家张威就曾盘点过那些从媒体转行做公关的人。

当时该文提到,21世纪经济报道的前记者中,徐继业成了百度公关总监;朱平豆成为腾讯MIG电脑管家等业务公关市场负责人;许扬帆进了腾讯在线媒体事业部;顾建兵成了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颜乔成为天猫公关部负责人;杨磊成了阿里巴巴集团总监;郎朗加入了腾讯电商。

2015年4月20日, 美国纽约,彭博社雇员与记者Zachary R. Mider一起庆祝彭博新闻社获得了普利策新闻该年度的解释性报道。

如果说,财经记者的工作背景和人脉背景与企业有很多交集的话,越来越多的调查记者、时政记者转行做公关,的确体现了这个行业的没落。

羊城晚报的张军,进了腾讯公司公关部;南方日报的陈亮,成了支付宝公关总监;南方周末的曹筠武去了聚美优品;新京报的调查记者杨继斌、黄玉浩也去了互联网公司做公关。新华社前记者宁树勇1998年跳槽,先后在摩托罗拉(中国)、索尼爱立信(中国)、陶氏化学公司亚太区做公关,2010年加入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

而不仅仅是现役记者们的集体奔公关,连预备役的新闻学子们也纷纷表示“心不在此”。据武汉晨报报道,一份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广东校友会发布的“30年来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媒体从业人员存在大量流失现象(从事与媒体相关工作的新闻毕业生仅53.6%)。同时,近年来从事公关和营销的新闻学毕业生大量增加。

可是为什么是公关?因为对于写不了程序、做不了美工、不会和客户讨价还价、空有文笔和诸多媒体资源的记者来说,公关是最省事、最能上手的选择了。写好宣传软文,找好投放资源、策划一下媒体发布会、与老同事记者们搞好关系,不用日夜颠倒、风雨兼程地跑采访,不用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排稿件,还能有一份稳定的工资和有盼头的加薪……这么一比较,公关比之记者,就个人生存、养家糊口方面有了太多的优势。

不过,习惯了揭露真相的记者们都放下身段成为八面玲珑的公关么?而更重要的是,如果担当着公众的“眼”与“喉”的记者们,都成为了公关,还有谁为我们监督社会、发掘黑暗、报道我们最需要的新闻呢?

就像爱情和面包的选择题一样,记者的荣誉与现实的生存,切切实实地摆在那里。对于Kuznia,他选择了让生活继续。而我们其他仍在坚守着信念的记者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猜你喜欢
普利策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学经典在21世纪普利策获奖剧作中的另类再现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基于百年普利策的新闻思考
浅析普利策新闻思想
皇冠上的明珠:揭秘普利策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
麦当劳危机公关的“败笔”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
两大公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