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点评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2015-09-10 07:22江苏考生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6期
关键词:吴宓青春文学

江苏考生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只可叹,如今似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的我们,也染上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入骨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會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襟。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言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涉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以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将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王淦生老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脱离了众多考场作文一味写人的青春的窠臼,而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文化”的“青春”,写出了锐气,写出了深度,写出了气派。文章先深挖中国文化“老掉了”的根源——忘了“蜕化”而沉于“退化”,接着提出了救治这一病症的良方——失落后的还魂青春,并借韩国“岁月”号沉没惨剧作类比,强调了“叛逆”的意义,最后号召人们存一点青春气,这才会带来千里快哉风。整篇文章堪称快人快语,激情澎湃。

作文立意要敢于独树一帜,更能求得高分。那么要做到以下两点:1、思考要深刻。深刻的思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2、思维要创新。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思维定式,打破常规,找到独特的创见。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地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图/豆薇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吴宓青春文学
吴宓对借钱的不同态度
我们需要文学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吴宓与钱钟书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与文学三十年
吴宓与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