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背后的故事——反坦克导弹方队

2015-09-10 07:22李志涛田烨
兵器知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反坦克方队柴油

李志涛 田烨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铁甲铿锵,雷霆万钧,引起世界瞩目。阅兵仪式胜利结束后,想起中国军人的风采,心情仍然激动澎湃。那么,您知道这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吗?阅兵训练的标准究竟有多高?这些铁甲战士是怎么做到步调一致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发生在阅兵村的点点滴滴……

“数字标尺”卡出真功夫

阅兵村各方队的考核十分严格,由联指和装备方队指挥部统一组织阶段性考核,主要依托北斗定位考核系统,自动评判成绩,单装、单排面和整个方队的成绩都能显示出来。

初秋的北京,骄阳似火。阅兵村的训练场上,16辆接受检阅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摆成4×4方阵,分秒不差地匀速通过受阅区域,受到指挥部的称赞。

反坦克导弹方队由陆军第38集团军某炮兵团抽组,也是全军首支列装新型反坦克导弹的部队。该团成立于抗日战争末期,是一支诞生于抚顺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的光荣团队,前身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属山炮连。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奇功。历经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四次转型,现已发展为一支装备精良的信息化炮兵团。

那么,在阅兵训练中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标准究竟要多高?方队领队赵彬告诉我们,在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行驶状态下,前后两车距离为10米,偏差不得超过0.5米。左右间距为2.64米的车辆并行,要在同一排面标齐,偏差不得超过0.1米。车辆要与道路上的标志线对齐,骑线误差不能超过0.05米。车辆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受阅区域时,用时36秒,误差不能超过0.15秒。

我们知道车辆行驶,要受路面平整程度、驾驶员操作习惯等因素影响很大,16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如何实现步调一致?徒步方队可以用线标齐,用尺子测量间距,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这么大,行驶中怎么标齐?又将如何测量呢?

与赵领队一齐跳入发射车内得知,原来在每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都安装了一套“数字标尺”——激光测距仪、迈速表和高清摄像头。它们可以实时记录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帮助驾驶员掌握车辆的状态。在驾驶座前方看到,一个精巧的显示屏上,车辆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与周围车辆的距离、骑线偏移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雷鸣是2011年入伍的老兵,有着丰富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驾驶经验。这次阅兵训练,他最初对安装“数字标尺”有抵触情绪,认为开了这么多年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凭感觉都能完成好任务,面前装个显示屏,反而会干扰操作。经过多次训练摸索以后,慢慢认识到“屏幕虽小,功能却不小。”车辆驾驶时挂2挡,调整油门,使显示屏上的发动机转速达到每分钟××××转,车辆速度就可以达到标准要求。他把这个窍门告诉大家,方队的训练水平提高了。车辆驾驶有了直观的依据,不用跟着“感觉”走。否则,经验再丰富也是白搭。

以往训练时,由于发动机声音很大,教练员需要站在车辆旁边大声指出车辆的位置偏差。一场训练下来,教练员嗓子都冒烟了,驾驶员还常常不清楚自己驾驶存在的问题。使用高清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驾驶员在显示屏上就能实时观察到自己车辆与相邻车辆的位置偏差,并及时纠正。

通过使用“数字标尺”,经过严格的训练,驾驶员的训练水平已经高于标准要求:通过100米受阅区域,用时可以控制在35.98秒到36.02秒的范围;借助激光测距仪,不少驾驶员可以将前后车辆距离的误差范围控制在0.1米以内;通过高清摄像头的帮助,并列行驶车辆的标齐偏差不会超过0.03米。

值得注意的是,单兵驾驶技能提升都这样不容易,整个方队车辆之间的配合就难上加难了。在综合演练中,经常出现标准车驾驶员的成绩遥遥领先,方队的整体成绩却不理想的情况。虽然多次要求驾驶员控制速度,保持好距离,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可方队成绩仍然没有明显提升。于是,队长搜集了每台车“数字标尺”测得的数据,并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整理研究。从中发现一个规律:标准车的成绩是最高的,误差也是最小的。其它车辆在方队中的位置,距离标准车越远,驾驶操作的误差就越大,得分也就越低。

原来走不齐的原因是这样造成的,标准车驾驶员发现车辆的位置与标准要求存在细微差异时,便立即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在整个方队中,车辆都以标准车为基准。标准车调整后,其它驾驶员不得不进行调整,很难及时调整到位,这导致整个方队一直处于调整中,整体成绩因此偏低。

于是,队长对标准车驾驶员提出了新要求。标准车一定要稳,在行驶状态下与标准要求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得进行调整,以确保方队整体车辆行驶的稳定。在随后的综合演练考核中,标准车的成绩虽略有下降,但方队的整体成绩却实现了较大提升。

就这样,反坦克导弹方队“博士营长”龚亚信每次训练考核结束都搜集考核中的各类数据,制作图表,应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研制出图表法、数据分析法,让训练问题无处遁形。虽是装甲驾驶的“门外汉”,但龚亚信却受到所有驾驶员的尊重,一些以往凭借经验训练的老驾驶员更是对其心服口服:“数据一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一查一个准,不服不行!”

危险时刻,他用右手堵住发动机油管

第一次阅兵合练结束,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合练时,驾驶员马鸣突然闻到一股淡淡柴油味儿。多年的驾驶经验告诉他,发动机一定出故障了。停稳车,他立即呼叫技术保障中队:“车辆发动机异常!”作为一名多年的底盘修理师,四级军士长刘登波听到呼唤后,立即赶到马鸣驾驶的车上。

来到故障车辆,打开动力舱观察口,一股刺鼻的柴油味道铺面而来。“车辆出发前进行过动态检查,不会是油管破裂。”刘登波一边拿着手电顺着发动机上面的油路查找漏油位置的同时,一边结合日常检查,确定可疑位置。

“就再这里!”借助手电微弱的光亮,刘登波在油路尽头很快便锁定故障位置——柴油精滤!来不得半点迟疑,他迅速侧躺在发动机底端下面的空隙中,只见发动机柴油精滤已经损坏,柴油正一股股流下,并随着发动机的震动,不时溅落到发动机上,瞬间便化为气体。

原来,由于导弹发射车转速的变化,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不时变化,导致油管的接头与柴油精滤不时发生碰撞,在长时间的碰撞下,精滤损坏,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的维护中发生的概率只有几百分之一。

是换还是不换?刘登波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而耳边的麦克风中,方队长的询问不时传来。换,需要将发动机顶盖打开,5分钟内根本完成不了,而此时前车已经发动,根本来不及了。不换?如果柴油继续泄露,发动机将会因柴油不够而熄火。而最让刘登波担心却是发动机的安全问题。发动机在高速运转中,机壳表面的温度非常高,溅落的柴油大部分被气化,会顺着高压油泵流到发动机排气支管下方,到达排气扇口,而旁边就是排气支管。在发动机工作中,排气支管的温度高达上千度。当排气扇口柴油气体积聚较多时,在排气支管的高温作用下,极有可能造成发动机起火!

“还有多少柴油?”刘登波迅速向驾驶员询问道。“还有400个!”“好,发动车辆,继续行驶!”随着发动机一声怒吼,车辆在方队出发的最后一刻,迅速纳入编队,驶过指定区域。

而此时的刘登波,身体侧躺在发动机下方,右手紧贴着柴油精滤,随着发动机的震动抖动,溅落的柴油顺着右手流到他的衣服上。当时,动力舱的温度高达40℃,发动机在运转中油温高达60℃。从出发到到达指定区域的10分钟里,刘登波一直用自己的右手堵在柴油机精滤上。到达指定区域后,他的迷彩已经被柴油和汗水浸透,而右手已是红肿,早已没有了知觉。

“当时怎么想起用自己的右手堵住柴油精滤?”面对记者的疑问,刘登波微笑着讲道:“当时想不了那么多了,想的就是确保柴油满足发动机工作需要,而溅落的柴油宁可流到我身上,也不要溅落发动机上面!”

猜你喜欢
反坦克方队柴油
值得回味的阅兵亮点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卫国战争苏联反坦克步枪史料(一)
胜利日大阅兵
“红箭9”自行反坦克车方队
雄壮的方队走过来
单兵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