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飞过胡麻的天空

2015-09-10 07:22强一雨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11期
关键词:笔记婆婆蝴蝶

强一雨

2015年5月1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胡麻的天空》的自然笔记,短短一个月,就登上当当网“新书热卖榜”,被誉为“一本看透世事人生的书”。

作者“秀英奶奶”是一位68岁的内蒙古老太太,只上过一年半小学,大字不识几个。

2011年,秦秀英到上海儿子家小住,在潮儿媳的“威逼利诱”下,她来到野外。一步步改造中,她成了畅销书作家。

婆婆的单调生活有了指望

芮东莉,70后,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古汉语博士,也是我国大陆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丈夫吕永林是上海大学一名教授。结婚之初,夫妻俩就约好做丁克一族。

2011年3月,秦秀英走出老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去了上海儿子吕永林家。因为语言不通,没住几天她就嚷着回老家。婆婆刚来就要走,芮东莉心里不好受,便动起了脑筋。

刚开始,她故意把家里杂事交给婆婆打理,可婆婆半个小时就收拾妥当了。看着婆婆落寞的背影,芮东莉心疼,便跟丈夫提议:“让妈跟着我做自然笔记吧,接触大自然,心情会好,权当锻炼身体。”

芮东莉口中的自然笔记,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观察、记录自然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绘画和简单说明文字相结合,为大自然做笔记。

吕永林十分赞同:“我妈一直喜欢植物,养了不少花草。虽然她不识字,但常帮人画鞋样,画些简单的画应该没问题。”

第二天是星期日,夫妻俩去附近闸北公园跑步,芮东莉拉上了婆婆。路上,她说:“妈,我教你画花花草草,怎样?”秦秀英乐呵了,“我的手握锄头可以,拿笔杆子可不行,干不来。”“以前我也不会,画着画着就熟练了。妈这么聪明,学起来肯定快。”秦秀英听着舒坦,同意试试。

春天,到处是盛开的花。每看到一种,芮东莉总能立刻说出名称、品种,秦秀英十分佩服。芮东莉趁机鼓励,“看多了,你也会知道。”随后,她把花都拍了照片,回家在桌子上铺好纸张,准备好水彩笔,像哄小孩一样,把婆婆诱导到书桌旁。

嘴上说同意,等到尝试,秦秀英又退缩了,“要笑掉你们大牙的。”看着母亲不断向妻子“求饶”,吕永林不忍心了,“下次再让妈学,先让她跟在你后面多看看吧。”

芮东莉却觉得,一开始就打退堂鼓,之后更没了拾笔的勇气。求助无望,秦秀英只能拿起笔,手总是发抖,线条歪歪扭扭。芮东莉很有耐心,指导她一笔一笔画出花朵绿叶的轮廓。画完几朵花,秦秀英才喘了口气,慢慢着色。考虑到婆婆还没开始学写字,芮东莉就帮她记录上天气温度地点等。

完成第一幅作品,秦秀英高兴坏了,拿起草稿看了又看,一晚上都兴奋不已。

第二天上班前,芮东莉布置了“家庭作业”:把阳台上的吊兰画出来。秦秀英答应了。

从畏畏缩缩到潮流婆婆

晚上回到家,看到婆婆画的《吊兰图》,芮东莉十分惊喜,画得很好,颜色也到位。“老师”的夸奖让秦秀英害羞又开心。

芮东莉说:“妈,今天开始,我就不帮你做记录了,你自己学着记,不会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她掏出一些拼音画册、一本《新华字典》。

没想到老人的倔劲上来了:“要是你不嫌麻烦,教我识字吧。”芮东莉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下来。

此后每个周末,芮东莉都带着婆婆去附近各个公园转转,观察小昆虫,记录花草树木的样子。在完成的稿纸上,婆婆也会一笔一划写上记录要素。她总是打好草稿,让儿媳检查一遍,再工工整整地抄到自然笔记上。

大半年过去,秦秀英竟认识了几千个汉字,画也有模有样,做了上百篇自然笔记。

眼看快过年了,秦秀英提出回老家看看。怕婆婆荒废了“学业”,芮东莉赶紧教她学电脑。学会了上网,不管在哪,双方沟通都很方便。

开始,秦秀英对电脑心生畏惧,总担心操作会弄坏电脑,所以缩手缩脚。芮东莉一点一点地解释,握着婆婆的手小心摸索。

秦秀英总算学会了基本操作,可以打字,把手写笔记誊录到电脑里。婆婆回家前,芮东莉又帮她申请了微博,取名“临河而居”。

微博开通没几天,就吸引了不少粉丝。《新闻晨报》知道后,还刊登了几幅秦秀英的自然笔记。在报纸上露了回脸,秦秀英喜不自胜,博文更新勤快了,还贴了一些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的小散文。粉丝们都热情地称呼她“秀英奶奶”。

虽然分隔两地,芮东莉每次看到稀奇东西,都会第一时间跟婆婆交流。秦秀英也兴奋地告诉儿媳,她是村里第一个玩微博的老人,大家都说她跟得上潮流。

享受人生礼物带来的快乐

2013年7月,秦秀英再次来到上海。一见面,她赶忙把“大作”拿给儿媳欣赏。芮东莉没想到,婆婆的记录范围不再局限于植物昆虫了。那张写着“日期2013年6月12日”的纸上,就画着两只公鸡、凉糕、辟邪的刷刷、彩色碗筷、放饭碗的案板,上面还写着端午节传统习俗,比如公鸡图案的彩纸贴在门上为辟邪,甚至详细描述出凉糕的做法。不少笔记上,还有农家生活用品的记录,有天空中的飞机和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婆婆的这些创意,让芮东莉欣慰不已。

不久后,秦秀英和芮东莉受到启发,开始用植物的汁液给画着色。她们从公园地上找到不少植物籽、浆果粒。饱满的植物汁液,浸在纸上的效果分外好。

2014年国庆节,芮东莉夫妻带着婆婆到昆明,探望芮东莉的父母。昆明四季如春,有很多独特的植物。秦秀英一到那里,就看入了神。她常站在某棵树下,一动不动地盯着,琢磨透了,再画出来发到微博上。亲家直夸她做事认真,成了她的粉丝。

从昆明回来后,秦秀英做了很多自然笔记。她最喜欢昆明的枯叶蝶,翅膀合起来时,就像一片枯叶。第一次见到这样奇特的蝴蝶,她很激动,画得也认真,栩栩如生,传到微博上后,引来无数点赞。随后,她的作品还在佛山图书馆展出。

惊喜远不止这些。2015年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找到秦秀英,希望把她的自然笔记集结成书。这不仅是自然笔记,更是一位老人讲述自己、讲世事人生。

5月1日,秦秀英所著的《胡麻的天空》正式出版。网友评价它是一本“耐看”的书,“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不简单的人生,秀英奶奶笔下的万物真美。”

5月中旬,秦秀英跟着儿媳去朋友家做客。芮东莉在橘子树上发现一只蝴蝶幼虫。这个碧绿色的小家伙成了婆媳俩的“宝贝”,她们把它带回了家。

秦秀英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蝴蝶的变化。小家伙很能吃,并且只吃橘树叶。好在家附近有人种了橘树。芮东莉和婆婆常偷偷去摘几片。可小家伙的胃口超乎想象,三大片橘叶,不到一厘米长的它一天就能吃完。秦秀英偷摘橘叶,被主人逮到,还挨了一顿训。

数日后,蝴蝶破茧而出。婆媳俩一大早就兴冲冲赶到闸北公园放生。她们轮流抱着大盒子,一路上吸引了无数好奇目光。

在一处安静的灌木丛边,芮东莉小心地打开纸盒。玉带凤蝶缓慢地飞了出去,先在附近慢慢飞行,翅膀完全干透之后,飞行也变得有力,很快忽闪着飞出视线。

看着蝴蝶远去的方向,芮东莉突然觉得婆婆就像那只破茧而出的蝶,终于有了自己的天空。有事做,能乐呵,这样的生活是老人最想要的,也是芮东莉夫妻最想给的。

7月1日,芮东莉在博客上传了婆婆最新的一幅作品。那幅画不是自然笔记,而是婆婆画的梦境。

那天早上,秦秀英醒来后就找画笔,她说梦到很多仙鹤,飞舞的仙鹤变成了漂亮的云彩。她还梦到了自己的妹妹,清晰的轮廓和年轻时一模一样。

那段时间,秦秀英常聊到以前的事,回忆家人的样子,回忆妹妹家饲养的牲畜、院子里搭建的篱墙,还画下了印象里第一次见到的绿皮火车。1958年那列驶过她记忆几十年的绿皮火车,缓缓行驶在画纸上,满载着对过往的怀念。

看着一张张画纸上的回忆,秦秀英露出满足的微笑。绘画写字是她收到的一份珍贵礼物,她充分享受着这礼物带来的快乐。

(作者声明: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上网。)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笔记婆婆蝴蝶
为了蝴蝶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捉蝴蝶
我的自然笔记(一)
捉蝴蝶
如此婆婆
找找看
爱的笔记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