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里的花事

2015-09-10 07:22穆文玲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水仙花水仙病房

穆文玲

很少在冬天养花。有一年临近春节逛花市,看见水仙,觉得那花婉约,叶葱郁,生机勃勃,充溢着喜悦与希望,便买回一盆。后来,有个病人为了答谢先生的救命之恩,每年冬天都叫她远在昆明的儿子,托运一箱水仙球送来。

可我们总是太忙,尤其先生。他是呼吸内科的医生,每年这个时段,呼吸病病人会骤增,监护病房里住满了危重病人。我跟他是同行,在同一个医院上班。每天,我都会听他或喜悦或同情地念叨,哪个已经不行的病人,经他们极力抢救,脱离了危险;哪个病人病情加重,怎么救都不见好转。然后,见他抱着比砖头还要厚的医书翻阅比较,或者打电话给他的导师、医学专家,询问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那水仙球来了,我们也只能见缝插针地找点时间,将那球茎胡乱去了泥,剥了皮,取了只盛菜的盘子,接了点水,往里一扔,就不再管它,任那茎叶猛抽疯长。几个星期下来,那花也不知什么时候跟着开得晕头转向,东倒西歪,全没一丁点“凌波水上步微月”的仙子样。好在那花香,还是有的,幽幽地浮动着,沁人心脾,让人不禁生出难以言说的愧疚和感动。

黄庭坚咏叹水仙花的“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我的最爱,在所有形容水仙风韵的词句中,“凌波仙子”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我有一女同学,是儿科医生,人长得纤弱娇美,文章也写得好,鲜有市俗之气,每次去她名为“凌波微步”的博客空间里读文章,看她语气轻柔地讲述病房里的那些苦痛事,愣是将那无趣的痛苦场所,写得温情脉脉。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说过,“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那日,我去病房,刚好碰见了送水仙球的那个病人,便拐进去探视。老太太喘得厉害,已经上呼吸机了。我对她说,阿姨,坚持住,马上又要过年了,你儿子很快又该回来陪你过年了。老太太努力地点了点头,但她终究没敌过病魔,没多久便去世了。

两周后,一箱水仙球又寄到了我家。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箱子里多了封信,是老人的儿子写的。他说,尽管母亲去世了,他还是很感激我先生,假若没有先生当年的极力抢救,他的母亲根本就不可能活到现在,看见他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他还说,昆明是个春城,花卉极多,当初母亲要他寄花表达谢意时,他在众多观赏植物中,特地选了水仙。因为不论在何处,只要一点清水,水仙就能发芽、抽茎、开花。百花中唯有水仙被割得支离破碎后,依然能够给人们呈现最美、最灿烂的花姿。

我和先生相互看了看,对着那一箱子水仙球,竟不知说什么才好。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档电视节目,题为《医患关系怎么了》。

水仙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最多能开一个多月。而水仙球的栽培则更不容易。据说,一粒水仙花球成熟需要3年,其间还要根据时令,适时地掘起种下各三次,再经花农精心栽培,方能始花。

如此说来,水仙花的美,应该是由一点一点悉心的等待与守候,逐步积蓄起来的,是为了感受爱、接受爱和吸引爱而生成的。

我在日记里写道。

就像我的那些顶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同事,每一次无私的坚守和努力,都是为了让那些濒临死亡的生命之花,再一次开放。而最终,那些经过我们生命里的,水仙般的人和事,必将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或轻或重的甜美气息,让我们的人生,因此变得格外丰盈与幸福。

其实,世间的诸多美好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本文系江苏省总工会“阳光女性 幸福中国”征文活动一等奖征文。刊发时有删改。)

(编辑 刘建淑)

猜你喜欢
水仙花水仙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水仙
病房
我喜欢洋水仙
一期一会洋水仙
水仙花
便宜的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