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凶猛,那浓烈暗黑的脆弱

2015-09-10 07:22粤东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施暴暴力校园

粤东

近年来,校园暴力在全国各地频发,群殴、羞辱等事件触目惊心。2015年4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一名女生,被七女三男扒光衣服群殴拍视频;5月,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一对姐妹被七八名同学连环扇耳光,并被扒衣拍摄;6月,江西省永新县一初中女生被多人围殴,逼下跪……由于都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少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带给受害者的伤痛却是永远的。

校园暴力,是诸多暴力中最让人绝望的一种。

它让人面对道德沦陷,无力地悲伤;面对未来,破灭了希望。然而,对深陷暗黑的少年来说,那些残酷,好似太多浓烈的情绪,在青春的身体里左冲右撞,不管不顾地爆发。爆裂之后,只余满地狼藉、失落、悔恨、伤痛。

许多因素,都在助推校园暴力发生。我们期待,大家既足够关注社会、法制因素,也能关怀一个个个体,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受害人,看见他们艰难的青春期,看见他们深陷困扰的脆弱。

两年前,广东吴川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案,2015年,终获终审判决。笔者深入探访悲剧的前前后后,望此案让人们警醒——

青春残酷:暴力来得那么意外

2013年5月6日晚上,柯雯婷和表哥柯伟强、柯伟刚骑摩托车出去吃夜宵,然后到城区江心岛游玩。

当晚11点45分左右,三人准备回家,行到江心岛桥中间时,后面快速跟上来四辆摩托车,将他们团团围住,截停。对方有十余人,不由分说将柯伟强、柯伟刚拉下车一顿殴打。柯雯婷吓懵了,喊了一句:“求求你们别打了。”却被人喝住:“别乱叫乱动,否则连你一块打!”她只好木偶一样站在那里。她发现施暴者中一人竟然是表哥同学,便喊着名字求情,对方却似乎变成了疯狂的魔鬼……

暴打一顿后,那群人又用车锁砸柯伟强他们的车,并起哄,抬着摩托车扔进了江里,发出一片欢呼声。就在这时,柯家兄弟趁机爬起来往外冲,逃出十余米远后,发现表妹还呆立在原地,便大叫她快跑。可太晚了,柯雯婷往反方向没跑几步,就被那群人掳上车带走了。柯家兄弟赶紧追上去,可那群人一溜烟没了踪影。

尽管柯家兄弟当即打电话求助家人,柯雯婷父母马上报了警。但此时,柯雯婷已被带到郊外。对方凶神恶煞,用校服蒙住她的头。她只要一动或一叫,就会被击打头部、勒紧脖子或捂住嘴巴。她吓得不敢反抗。到了偏僻处后,她被推倒在草地上,对方轮番扇她耳光。至少有五个人将她按在地上,其他人则轮番施暴。

不久,由于附近有摩托车声响,柯雯婷又被拉至更偏僻处,再次被数人施暴。期间,她对表哥同学数次发出求救信号,可对方假装不认识她,且加入了施暴队伍。后来,那群人听到远处有声音,再次将地点更换到僻静的海边,第三次将柯雯婷轮番蹂躏。

直到凌晨3点左右,他们才将柯雯婷扔在沙滩上,扬长而去。此时,柯雯婷的父母已发动六十多名亲友四处寻找,当地派出所也出动了十几名警员。凌晨4时许,柯雯婷终于被找到,已经面目全非,浑身是血。

空白地带:未成年逃脱该有惩罚

5月7日,父母带着柯雯婷到吴川、湛江等多家医院查验,均证实其下体曾遭到持续性外力伤害。

由于施暴者中有一名是熟人,警方事发当晚就将该犯罪嫌疑人董明军抓获。董明军还差两个月满17岁,他供认,自己和柯伟强曾因小事发生过不愉快。不过,他不是有预谋地报复,只是和一帮朋友吃宵夜喝完酒后,刚好在路上遇到柯伟强,便突然想发泄一下。

案发后第三天,警方通报称,凶手全部入网。由于是朋友带朋友出来玩,案犯并非全部互相认识,属于临时聚集,临时起意,无故施暴。

但就是这种说来轻松的“临时起意”,残害了少女。柯雯婷很快出现精神问题。5月中旬,家人将她送往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被诊断 “应激性精神障碍”,随后入院治疗。

半个月后,由于费用昂贵、离家遥远,柯雯婷被接到吴川家里治疗。没几天,她病情加重。6月6日,父母只好将她送到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再次被诊断出“创伤性精神障碍”。同年11月14日,该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受公安局委托,对柯雯婷进行精神鉴定,结果为:“形成异乎寻常的威胁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持续的精神障碍。”

为了治疗精神障碍,家人在半年内已欠下十几万元债务。

更让人悲痛欲绝的是,柯雯婷常发高烧,从不吃饭,只靠喝奶粉维持生命。医生认为,这是遭轮流施暴,引起衣原体感染导致的,要想改善,必须先治好病。但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医生明确地说:“这病我治不了……”

可以想象,柯雯婷及其家人受到的打击何其深。最让他们愤懑的是,2014年5月,吴川市人民法院对案犯作出“草率”的一审判决:主犯董明军犯寻衅滋事、抢劫、强奸三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主犯陈宇僧犯寻衅滋事、强奸罪,判有期徒刑5年9个月;其他十名案犯均被认定犯强奸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至4年,其中七人还是缓刑5年至4年11个月不等。

柯家人立刻请求律师申请抗诉。当天在法庭上,仅有一名案犯的代理律师代表当事人,向柯雯婷及其父母表示歉意,其他嫌疑人、监护人不仅没说过一句道歉的话,有的甚至质疑柯雯婷因遭暴力患精神病是假的。柯家人几度拍桌失控,柯母更是当场晕倒。

很多民众也义愤填膺。对此,法官认为:被告人全部未成年,案发时四人只有14岁,年龄最大的也仅17岁2个月,其中七人是在校中学生,四人刚辍学不久。依据相关法规,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至于判决缓刑的案犯,都是协助主犯,且有悔罪情节。

未成年就能成挡箭牌?判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6月初,深圳律师李斌泉赴受害人家了解情况,得知柯雯婷一直精神萎靡,不说话,情绪很不稳定,睡觉会突然呼救,家里经济非常困难。由于有人恐吓、威胁,之前来自广州、湖南的两位律师不敢继续为柯雯婷代理官司,以至于2014年1月首次开庭时,柯家因没钱聘请律师,法庭只允许柯雯婷父母旁听,不让说话。案件因此也拖了近半年才出判决结果。

李斌泉心情沉重,决定免费帮助柯雯婷。6月18日,吴川市人民检察院向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检察院认为:判处缓刑的案犯有些是积极参与者,行为极恶劣,虽然未成年,但手段及主观恶性不亚于成年人,违背了《刑法》规定的罪责罚相适应的原则,因此一审对部分罪犯的自首情节、犯罪事实认定错误;本案是一起恶性暴力犯罪,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依法严惩。

追根究底:谁来为校园暴力负责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案犯是否轻判的争论,毫无意义。他们对柯雯婷的残害,已经无法修复。柯家人也陷入了永无止境的煎熬。

他们原住吴川市区,由于柯雯婷患病后经常突然尖叫,担心吵到邻居,也想为女儿换个环境,就把家搬到了乡下亲戚的一栋空置房子里。柯母无法工作,怕女儿出事,只能每天在家照顾,坚持送女儿去医院检查、治疗,可女儿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家里开销全靠柯父打零工。柯雯婷还有一个年近八旬的奶奶,老人家原本开朗健谈,如今很少说话,每天眼睛浑浊地陪伴在孙女身旁。

柯雯婷整日躺在床上,因为浑身无力,不愿下地走动。她还怕光,房间窗帘总要拉上。她又怕黑,晚上必须由母亲抱着睡觉,整夜不能关灯……案犯侵害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摧毁了她的整个世界。

李斌泉奔波近一年后,2015年5月,案件有了新进展。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主犯董明军有期徒刑增加到14年;陈宇僧加重为9年;其他几名缓刑案犯,量刑也分别有大幅度增加。

柯家人并没感到欣慰。在他们看来,柯雯婷这一生,都被毁掉了。

李斌泉说:“这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十二名被告将永远蒙上阴影,强奸犯的帽子一辈子都摘不掉,还有漫长的铁窗生活。”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则表示,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打击过于落后、偏轻。

从美国经验来看,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终身监禁。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提前,因为“现在的孩子十二三岁时,就什么都知道了”。施暴却不受惩罚,容易使孩子藐视法律。今年7月,因暴力群殴同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被判终身监禁一事,显示了美国对校园暴力严守“不宽容原则”。

司法措施不够,矫治又未能跟上,对施暴的孩子,我国现阶段缺乏专门教育。各项制度也亟待健全。例如,父母没尽到监护职责的,应考虑追究法律责任,实行刑事处罚。

除了完善外在环境,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也有助于预防暴力。总体看,当下青少年有几大特点。

一是随意性过强。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副所长苗伟明说,长期在网络环境里生活,随意性会被无限放大。孩子们会受游戏、宫廷类影视剧影响,依附于“大哥”。群体施压,逼迫成员为面子施暴。打出来的“气场”,反过来又满足了成员的虚荣心。

二是青春期躁动、不自信引发情绪暴力。这个阶段自卑感增加,而且性的发育,导致很多不适应,容易不安。他们会通过争斗,寻求解脱痛苦,获得肯定。当家人忙于生计或溺爱纵惯,孩子们情感空虚时,暴力也会用来释放压力。

三是父母暴力、物质教育的伤害。在父母拳头下长大,往往孩子就在潜意识里习得用暴力解决问题。而且,许多成人就不懂得尊重生命,孩子惹祸只会赔钱,将“金钱至上”的观念带入孩子的世界。青春期行为只是结果,根源可追溯到童幼年期的教育。

四是学校处理方式不当。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对较轻的暴力,校方通常只是批评教育,通知家长。很多家长还会打骂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谢丽丽说:受害者可能面对一生噩梦,对人性、对社会绝望,甚至产生反社会人格。而施暴者会更沉溺于暴力,对心理和成长,对他人和社会都有莫大伤害。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施暴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